天寒地凍,這個毛病不得不防……

剛過去的週末,杭城迎來了初雪,這場初雪可謂是誠意滿滿,整個城市都裹上了素淨的銀裝,這場降雪給杭州市民帶來了很多美與歡樂,也造成了不小的麻煩,尤其是雪止後,氣溫驟降,道路溼滑,給市民的出行以及身體健康造成了困擾。

入冬以來,腦血管意外患者明顯增多

出現中風症狀後7小時才去醫院,78歲奶奶不解:

不是說腦梗一定會大舌頭嗎?

78歲的王奶奶,昨天早上9點買菜時突發腦中風。

快買完菜時,她發現自己的左手使不上勁了,拎著的菜拿不住了,莫名其妙掉到地上,她以為自己手麻了,就換右手拎著,但過了一會兒,左腿也沒力氣了。

“我就是側著身子,一路靠右腿支撐回的家。”但回家後,王奶奶也沒往中風去想,“我聽說腦中風都會大舌頭的,可我講話、吞嚥完全沒有問題啊。”

王奶奶有6年的高血壓史和4年的糖尿病史,她說自己也有擔憂,是瞭解過中風的常見症狀的。因為根本沒往那兒想,便沒告訴家人,只是在家裡多活動活動手腿,想看看會不會好轉。

直到下午3點,左側肢體的無力感越發嚴重了,王奶奶才意識到嚴重性,趕緊找來家人陪自己去醫院。直接進了搶救室,經過檢查診斷為腦中風。

出現面部歪斜、手臂舉不平、口齒不清的症狀之一

應儘快就診

可能存在腦中風風險

“大腦是管全身的,腦中風的部位不同,症狀也會有不同,並不一定都會有口齒不清和吞嚥困難。”

浙醫二院神經內科副主任樓敏教授介紹,判斷腦卒中可以用國際上通用的“FAST”原則

1、F—Face:

觀察面部兩側是否對稱、微笑時口角有無歪斜(自行判斷時照鏡子);

2、A—Arm:

雙臂平舉,觀察雙臂是否能舉到平舉在同一高度,觀察是否出現無力、垂落的情況;

3、S—Speech:

試著說一句完整話、背一段家庭住址、電話號碼,觀察能否按邏輯正確表達、有無口齒不清;

4、T—Time & Telephone:

若出現上述情況之一(要注意了!是之一,不是全部!),儘快撥打120急救電話,儘快到醫院就診。

另外,為減少院前延誤,樓敏教授提醒大家,要記住“120”口訣。

1:看1張臉,不對稱,嘴巴歪

2:查2只胳膊,單側無力,抬不起來

0:聆聽說話,口齒不清

天寒地凍,這個毛病不得不防……

一旦發現以上任何症狀,立即撥打120,分秒必爭地把病人送到有能力的醫院急救。

天寒地凍,這個毛病不得不防……


從出現腦中風症狀開始

“王奶奶目前只能保守治療,即服藥降血脂和預防血栓形成,防止再次中風,之後還要做偏癱康復,能不能恢復行走能力就要看康復情況了。”接診王奶奶的喬醫生如是說。

王奶奶從一開始出現症狀後耽擱了7個小時才就醫,錯過了腦中風的黃金治療時間“四個半小時”。

“因為4.5小時內的腦中風患者,可以應用靜脈溶栓治療,就是用纖溶酶原激活劑一類的溶栓藥物使得血栓中的纖維蛋白溶解,從而使被阻塞的血管再通,血管供應恢復,部分腦神經細胞就能恢復到正常狀態——一旦神經細胞因為血管堵塞缺血缺氧而發生損傷,這個結果是不可逆的。”

對於突發腦中風患者來說,儘早發現、儘早送醫、儘早治療是關鍵。

早上5點-9點

是突發性心腦血管疾病高峰期

早晚外出要保暖

“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肥胖、吸菸等,老年人群必定是危險人群,但一般突發腦中風的都是平時沒有規範用藥的患者,王奶奶也是這種情況。”

因為一直沒什麼明顯症狀,王奶奶沒按量服藥,也沒有規範監測血壓。

“寒冷天裡腦中風初發和複發率都會顯著提高,‘三高’人群尤其要小心。”

為什麼天冷容易中風?樓敏教授打了個比方——

如果把血管比作一根水管,患有“三高”的人,這根“水管”就已經是生鏽了,比常人容易堵塞;冬天氣溫低,血管收縮,血壓就會自然升高。

“尤其是在戶外和早上,早晨5-9點是突發性心腦血管疾病的高峰期。”

晚上睡覺時,血壓會自然下降,起床後升高並達到峰值,這也是多數醫生建議早上吃降壓藥的原因。

預防腦卒中需要知道這些

相比發病後的治療,如何預防疾病發生更為重要。樓敏教授指出,預防腦卒中首先要改變不良生活方式,戒菸限酒。

飲食方面建議限制鹽的攝入量,少吃高油、高脂食物,提倡多食蔬菜、水果、穀類的,肉類建議食用魚類、瘦肉、禽類等。

適當增加體育運動,積極參加身體活動可使卒中風險降低25%-30%。建議健康成人每週應至少有3-4次>40分鐘的中等或中等強度以上的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騎自行車或其他有氧代謝運動);中老年人和高血壓患者進行體育活動前,應考慮進行心臟應激檢查,量力而行,防止運動強度過大;運動時無需特別大的運動量,貴在堅持,方有成效。

天寒地凍,這個毛病不得不防……

控制體重。超重和肥胖者首先推薦減輕體重,以降低卒中風險。體質指數BMI控制目標為18.5~24.9kg/m²。BMI=體重(kg)/身高²(m²)

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房顫的患者要積極控制危險因素。

具體來說,在所有腦卒中的危險因素中,高血壓是最可干預最易干預同時也是干預效果最好的危險因素。

清晨通常是一天中血壓最高的時段,也是卒中的高發時段,控制好清晨的血壓在很大程度上就意味著控制了全天24小時的血壓。

高血脂引起的動脈粥樣硬化是缺血性卒中的罪魁禍首,而在血脂的多項指標中,真正的兇手就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建議40歲以上男性和絕經期後女性每年檢測血脂,卒中高危人群每6個月檢測血脂,同時健康生活方式和藥物治療須雙管齊下。

糖尿病患者缺血性卒中發生率是正常人群的2-5倍,建議糖尿病患者嚴格控制血糖,空腹血糖水平應控制在4.4~7.0mmol/L,餐後血糖<10.0mmol/L。

40歲以上成年人應定期體檢,早期發現心房顫動,若確診為心房顫動的患者,應積極找專科醫師治療。抗栓方案確定後,患者須嚴格執行,切勿私自漏服、停服。

最美不過西湖雪,最難不過人生路,賞好雪,走好路,有一副健康的體魄,才能靜賞人生路上的無限風光。

天寒地凍,這個毛病不得不防……

樓敏

浙江大學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兼病區主任。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卒中學會青年理事會副理事長,中國卒中學會醫療質量分會副主任委員,國家衛計委腦卒中防治工程中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浙江省卒中學會秘書長,浙江省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常務委員。

一直從事腦血管病的基礎和臨床研究,至今以第一或通訊作者正式發表SCI論文60餘篇。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資助,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十三五子課題)1項、浙江省科技廳重大專項3項等多項課題。

門診時間:解放路院區(週一下午、週四上午)


素材來源 / 都市快報、生活與健康

指導 / 浙醫二院 神經內科 樓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