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为人,灵魂必须始终奔跑

生而为人,灵魂必须始终奔跑

很多人,不管是被问还是发问,都曾面对过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在学校学的那些知识,步入社会后,80%以上都用不上,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多年的时间和精力去学?”

诗意点的回答,是龙应台对儿子安德烈说的这样一段话: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换言之,就是,你用好的成绩,占有一个好的平台,再然后,平台给予你可以自由选择人生的权利。在“一考定终生”的当下,这段话,自然意义简洁明了。

但是,我更认为另外一种答案:我们学那80%的、可能一辈子都用不上的东西,不是为了某天真的用它,而是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的能力,学会如何学习

话说得貌似很冠冕堂皇,但它实实在在告诉了你一个最简单的真理:人活着,要有终生学习的能力


记得有位妈妈,周末去接高三的儿子回家,母子随意聊天中,17岁的少年很认真地对妈妈说:“你不用担心我,你现在这个年龄,只需要对自己好点,有空多多读点书。”这位妈妈说,儿子的言下之意是,一,注意保养身体;二,多读书,多学习新鲜事物,保持一颗年轻、向上的心

不由得为这个17岁的少年喝彩。课堂之外,他已经早早地跨入了社会大学,洞悉了人生最简单却最实用的真理。

最近接触了一些人,对有一点感触良多——起点的固化带来阶层的固化,而阶层的固化带来的,则是眼光和视野的固化。一个处于底层的人,如果没有自我学习能力,没有积极的、主动的学习、接受这个世界方方面面的欲望,你将永远是井底的那只青蛙。

你看到的那片天,只是你能看到的那片天,而那片天之外,其实还有广袤无垠的宇宙。

对,有句话叫,你看到的,都只是你能看到的。你无视的,都是你无法触及的。

这就是格局限制。很残酷,却很现实。


所以,看到很多成人将一句话当成口头禅时,心里未免一声叹息:“我这辈子就这样了,只要孩子有出息就行了。”说这句话的时候,他肯定忘记了一个真理:孩子的起跑线,其实是父母。父母的阶层,以及,父母的格局。

你给予孩子的起跑线可以很低,但是,请保持你的格局。在孩子一路奔跑的时候,请记得和TA一起努力向前。

而已经处于低起跑线的孩子,请记住,多阅读,多接触,多将你的眼睛,从课本中抬起。

生而为人,想活得好,灵魂就必须要一直在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