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社会危机精英们集体反思,酝酿了一次对文化领域颠覆性地变革

面对着当时中国贫弱腐败的现状,面对着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中国的有识之士们开始不断反思国家落后的根本原因。经过数十年的中西方文化对比,以及国内不断的暴乱,恐慌、复古等事件后,一些爱国之士得出这样一种结论:

中国之所以落后腐败是因为旧的传统文化在作祟;而旧传统文化之所以这样顽固是因为汉字。因此要想拯救中国,就必须扫除旧文化;而要扫除旧文化,就必须先废掉汉字。

面对社会危机精英们集体反思,酝酿了一次对文化领域颠覆性地变革

自鸦片战争以来,面对列强的巨大压力,中国一直处于 ‘救亡图存 ’的风暴中,民族自信心跌落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民开始逐渐的全盘否认自己的一切传统文化。觉得传统文化是愚蠢的、罪恶的、是不能和西方文化相提并论的。而孔学、道教则被认为是妖言、邪教。

1917年2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生胡适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提倡废除文言文,使用白话文写作。

辛亥革命后,溥仪退位,清朝灭亡。孙中山建立 了中华民国。与此同时,袁世凯建立了北洋军阀的统治。而随后不久,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告恢复帝制,建立了中华帝国。1917年,又发生了张勋拥戴溥仪复辟的闹剧。这一系列事变使钱玄同大受刺激。中国的贫弱,显然不是通过推翻某一个皇帝就能解决的。很可能一切问题的根源就在于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

在给胡适的一封信中,钱玄同谈道:‘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须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 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

面对社会危机精英们集体反思,酝酿了一次对文化领域颠覆性地变革

既然要“废灭汉字”,就要找一种文字来替代汉字,1920年代赵元任提出国语罗马字,1930年代瞿秋白提出拉丁化新文字,还有钱玄同主张的直接借用世界语,其本质都是想用字母文字来取代象形会意的方块汉字。

从人类的文明史来看,对一个民族而言,有两种危机的爆发称得上是“最危险的时候”:一是遭受侵略,是谓亡国之险;一是文化衰微,是谓亡种之虞。

面对社会危机精英们集体反思,酝酿了一次对文化领域颠覆性地变革

谭嗣同:尽改汉字为拼音文字

钱玄同:废孔学,不可不先废汉字;欲驱除一般人之幼稚的、野蛮的思想,尤不可不先废汉字”,“汉字的罪恶,如难识、难写、妨碍教育的普及、知识的传播”。

陈独秀:强烈地主张废除汉字,中国文字,既难载新事新理,且为腐毒思想之巢窟,废之诚不足惜。

吴玉章:汉字是古代与封建社会的产物,已经变成统治阶级压迫劳苦群众的工具之一,实为广大人民识字的障碍,已不适应现在的时代。

鲁迅:汉字不灭,中国必亡!”,“汉字是愚民政策的利器”,“汉字终将废去,盖人存则文必废,文存则人当亡。在此时代,已无幸运之道。”,“汉字也是中国劳苦大众身上的一个结核,病菌都潜在里面,倘不首先除去它,结果只能自己死。

刘半农:汉字不灭则中国新文化无望。

瞿秋白:现代普通话的新中国文,必须罗马化,就是改用罗马字母,要根本废除汉字。汉字是十分困难的符号,聪明的人都至少要十年八年的死功夫……要写真正的白话文,就一定要废除汉字,采用罗马字母……,汉字真正是世界上最龌龊最恶劣最混蛋的中世纪的茅坑!

蔡元培:汉字既然不能不改革,尽可直接的改用拉丁字母了。

面对社会危机精英们集体反思,酝酿了一次对文化领域颠覆性地变革

1949年新中国成立。就在人们还沉浸在对新中国的憧憬之中的时候,时任华北大学的校长吴玉章特意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再次提出了 ‘文字改革 ’的建议。十月十日,在毛泽东的大力支持下,中国文字改革协会在 北京成立。吴玉章任常务委员会主席。1951年,毛泽东指出:文字必须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

而在实行拼音化之前,先简化汉字,以便于目前的应用。但在接下来几十年的探索中,人们发现中国不适合用拼音文字,因为在汉语中有太多的同音字和同音词,例如:‘攻击’和 ‘公鸡’ 因此这些同音词只能用汉字来区分。而表音的拼音文字对于这两个词都只有一种拼音组合。这会让人看不懂这到底是在表达 ‘攻击’ 还是 ‘公鸡’ 。

所以拉丁字母只能当汉字的辅助音标,不能取代汉字的书写。目前已放弃拉丁化改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