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年集竟然这么热闹

天中晚报全媒体记者 邓丹华 “老板,黑木耳来1斤,黄花菜2斤,红枣5斤......”。1月25日上午,记者来到汝南县罗店镇王桥村大集,村民王毛妮正赶集办年货。

乡村年集竟然这么热闹

王桥村大集是罗店镇的一个村集。腊月二十当天,像王毛妮一样赶集置办年货的村民攒满了整个十字街,街道顿时显得拥挤,集市也热闹起来。随着春节临近,王桥集的年味儿也是越来越浓。

乡村年集竟然这么热闹

记者随着王毛妮在赶集的人群中艰难的穿行,两条队伍又挡着了去路。抬眼一看原来是领快递的“长龙”,人群中打扮时髦的年轻人居多。“我在打工地买的土特产,快递回来,让家人尝尝鲜。”“我在广州给家人买了一些新衣服。”“给孩子买的新型玩具、小人书等。”听着他们幸福地交流,记者也被深深地感染。

乡村年集竟然这么热闹

“涮把、馒头筐、箅子和盖子,都是用高粱秆手工编织成的,2元、10元、20元、30元不等。”王桥村村民徐春霞,指着自己的手工品说。与其他赶集村民不一样,她赶集不是置办年货,而是销售自己编织的手工炊具。徐春霞今年70岁,凭着自己多年传承下来的手工艺,把废弃的高粱秆编织成厨房里用的炊具,涮把、箅子、馒头筐像模像样,深受十里八村村民的喜爱。

乡村年集竟然这么热闹

乡村年集竟然这么热闹

“当家的!‘福喜临门、万事如意’红绳编织的挂饰春联,立体感强又喜庆,挂在家门口多漂亮!”村民郝留带着老婆孩子,在红红的春联字画摊前,左挑右选驻足半个小时,对挂饰春联赞不绝口。除了成品字画吸引大家观看外,一位退休老师现场用毛笔书写春联,同样引来了村民围观。一副大门红纸春联笔墨还未干,就被一位村民用15元抢走了。

乡村年集竟然这么热闹

乡村年集竟然这么热闹

“来,要六颗大白菜,青椒5斤。”“白菜一毛五,青椒5元3斤,这是找你的钱,拿好了。”在集市一隅,记者感叹菜价的便宜。菜主王来宾说,这是他自己家种的,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从地头到集市,既新鲜又便宜,大家都很喜欢。

乡村年集竟然这么热闹

“大婶,这个时候了,还不歇歇”“过年了,我们就图这个忙活劲儿,红火劲儿!”记者看到老人一手掂着条大鱼,一手提着一大块肉,笑呵呵地走过来。经询问得知,她的孩子们近几天要回来团聚,先做些好吃的预备着。是啊,爱过方知情重,醉过方知酒浓。忙过才知年的味道,团聚的珍贵!在亲力亲为做团圆饭的过程中,我们汇聚了满满的回忆和爱!

“现在褪鱼鳞很方便。”谈起自己的“鱼生意”,方桥二组王安民打开了“话匣子”:原来,都是手工操作,一个集还卖不百十斤。现在每天都卖1000多斤,光年前一万斤都不够卖,不用电动机器,会把人累坏。

乡村年集竟然这么热闹

乡村年集竟然这么热闹

“妈妈,要这盆花。”在一花摊前,几位村民正在挑选花。石寨铺张湾村曹小娟:买一盆金桔,绿油油的叶子配上黄橙橙的小橘子,可爱极了,上面还会挂上老妈特意买的小红包,非常喜庆。同行的王巧芝说:“小时候过春节就是买新衣服,出去吃一顿大餐,现在家里每年都会买很多装饰品,福字,如意,灯笼,香包,到处红彤彤的,看着就觉得心里暖洋洋的。”“每天都要卖出二三十盆。”花店老板彭艳芝高兴地说。

乡村年集竟然这么热闹

“来瓶洗发水、沐浴露,要名牌的。”一洗化摊前几位村民在认真挑选。老板张炯告诉记者,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都好了,买东西也都很讲究,和你们城里人一样。最近一段,打工的陆陆续续回来,又加上过年,生意也格外好。

乡村年集竟然这么热闹

乡村年集竟然这么热闹

“他爸,咱中午吃点炒凉粉,下午把年货都一下办齐。”听到有炒凉粉,一下勾起了记者的馋虫。走,排队吃炒凉粉去,下午继续和村民们一起感受乡村集市的浓浓“年味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