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臨近,農民批量返鄉,農村短暫繁華後還是冷清

2018年就剩下三兩天了,新的一年即將來臨。隨著春節臨近,大量在外務工、經商的農民將返回農村,回到生養之地。集市擁擠,家人團聚,鞭炮響起,笑聲響起,靜寂了一年的農村也將呈現出短暫的繁華熱鬧景象。

不過這種景象就好比曇花一現,不出正月屬於農村的依然是平淡、孤寂。

春節臨近,農民批量返鄉,農村短暫繁華後還是冷清

短暫的歡愉

春節期間的鄉村,和諧、幸福、美滿,一家人可以在一起共話往事,可以舉杯慶賀,農村的家庭也只有在這個時候才算是個家。

農村過年以往是盼望能夠吃上好的、穿上好的,現在的過年就像牛郎織女的七夕一樣,成了難得的親人團聚之時。

年邁的爹孃盼回來兒女,孤獨的孩子等回了父母,農村小院充滿喜慶和歡樂。

春節臨近,農民批量返鄉,農村短暫繁華後還是冷清

無奈的離別

歡樂和團聚都是短暫的,恍如曇花一現。春節幾天過完,那些回鄉的農民工、經商農民還是得離開家鄉,回到他們的第二故鄉——城市裡打拼,為了生活,也為了不再守在家裡過父輩們過怕了的窮日子。

老父母的眼淚,孩子的不放手,沒辦法留住他們在農村當農民,畢竟現在已不是從前,生活不僅僅是填飽肚子。

農村,有家的地方沒有工作;異鄉,有工作的地方沒有家;雖然很是無奈,但離開是他們不得不做出的最後選擇。

春節臨近,農民批量返鄉,農村短暫繁華後還是冷清

長久的牽掛

他鄉能容身,卻容不下靈魂。離開農村的農民在異鄉打拼,可以獲得相比農村較為豐厚的回報,可心中始終還是放不下生養之地——農村。

他們必須承受鄉愁的長期侵擾,承受相思之疼。這些對於在外的農民來說還算好點,因為他們有工作可以分化,有城市裡的繁華可以沖淡。那些留守在農村的兒童、老人面對的卻是空蕩蕩的家,空蕩蕩的農村。

一些偏僻的農村孤獨老人,甚至長年連個說話的人都找不到。這些即便吃的再好、穿得再暖,怎麼也彌補不了那望眼欲穿的痛。

春節臨近,農民批量返鄉,農村短暫繁華後還是冷清

我心也有痛

我也有個孤獨的老孃在鄉下,不是我們不孝,不帶老人進城,只是習慣了鄉村生活,城市對她是囚籠,城市的煩躁、陌生、無所事事讓她坐立不安。所以,我們還是尊重老人家的意願,就這樣她也成了留守老農民。

即使我一月回去一次,但依然覺得無法彌補對老人的愧疚。父母養了我們幾十年,我們卻陪不了老人最需要的晚年,這樣的分離讓我常常不安,也成了心中最深的痛。

如今,心中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夠回到家鄉,有一個養家餬口的事情,陪在老人身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