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艾滋病,分享一個小故事,沒有歧視我們可以生活得更好

原標題:HIV≠艾滋病,分享一個小故事,沒有歧視我們可以生活得更好

HIV≠艾滋病,分享一個小故事,沒有歧視我們可以生活得更好

一個幾句話的小故事,在一個展覽館裡,我們在雞尾酒餐吧坐下,(我,這裡主語稱為,並不是我自己)。見面之前,我通過朋友知道,“流逝”是一個HIV感染者。

“你看上去不像生病的樣子”,我說。

“除了每天吃藥,腸胃不是很舒服以外,我的生活質量和普通人沒有太大區別”,他說。

“現在這個“感染HIV”病毒對你有什麼影響沒”?我說。

“除了自己在心裡上知道以外,其他人不知道,我就像平常人一樣生活,在這裡我會和你好好聊天談這件事情,出了這道門,消逝在社會中,也算隱藏吧”,他說。

HIV≠艾滋病,分享一個小故事,沒有歧視我們可以生活得更好

在國外,很多HIV感染者在社交軟件上,可以很直接明瞭的暴露出直接是HIV感染者,除了在一些特定的事情上,需要重視認真對待以外,其他生活和普通人無異,甚至有些會生活得更好。

1991年,籃球名將Magic Johnson宣佈他HIV陽性。27年過去了,現在他依然生龍活虎,並擔任洛杉磯湖人隊的總裁。

艾滋病在我們現在的社會中是談艾色變,其實不單是艾滋病,就是還更普通一些的乙肝,梅毒等,只要是傳染病,我們都是恐懼的,我們普通朋友們恐懼,我們醫療工作者知道傳染途徑也恐懼,我不知是醫療角度還是同情弱者角度,我對這種恐懼心理,其實是歧視心裡,都是極度抗拒反感,但無奈的又是自己做不了多少事情,只能在網上文章中起到那麼一點點微乎其微的正面作用。

HIV≠艾滋病,分享一個小故事,沒有歧視我們可以生活得更好

對於感染上HIV病毒,我們大家很多人都是有誤解的,以為感染上HIV病毒,就等於患上艾滋病了,就是絕症了,得過且過,能過上一天好日子就過一天;產生自暴自棄心理,自甘墮落;或者報復社會等等。

我想說,其實現在社會的HIV感染者,不是自己心裡不能接受自己感染HIV病毒,更多的是社會不予他們認可,到處都是給予他們異樣的眼光,歧視的態度,導致他們不能很好的生活。

HIV≠艾滋病,分享一個小故事,沒有歧視我們可以生活得更好

首先我們要認識感染HIV不是絕症,只是一個慢性病,HIV感染者要經過數年、甚至長達10年或更長的潛伏期後才會發展成艾滋病病人,這是漫長的潛伏期裡,我麼可以很好的生活,更可以很好的控制,延長艾滋病的發病日期。

HIV≠艾滋病,分享一個小故事,沒有歧視我們可以生活得更好

據研究人員在《柳葉刀》上發表的論文,一個二十歲的年輕人如果在2008年後感染了HIV,並開始堅持服用ART藥物,那麼平均地,他的壽命大概在78歲左右——和正常人相差無幾。抗逆轉錄藥物在90年代就已經被研製和使用,但其藥效是在後來不斷提升的。“所以這個壽命估計不是統計數值,而是根據目前醫療情況做的預測。”清華大學艾滋病綜合研究中心主任張林琦補充道。

HIV病毒進入我們身體後,會不斷攻訐我們的免疫系統,尤其是淋巴細胞,CD4、CD8,當我們的免疫細胞降低到一定程度後,身體就會很容易生病,引起艾滋病的併發症,最後死亡。

艾滋病,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是感染HIV病毒後,病情惡化的最後階段。

HIV≠艾滋病,分享一個小故事,沒有歧視我們可以生活得更好

所以感染HIV病毒≠患上艾滋病,首先我們該怎麼做,怎麼正常生活,甚至更好呢?

1、心態:我們確定感染上HIV病毒後,心態要放正,正確認識、積極面對,其實不但是單純這件事,我們生活工作中的很多事,都是這樣,都需要我們積極的心態。

2、正確認識HIV病毒:我們不幸感染上,需要積極的認識瞭解HIV病毒,傳染途徑、注意事項,以便在生活中積極預防。

3、積極治療:和自己的主治醫生保持密切積極溝通,配合治療。

4、精神支柱:其實我們可以理解為轉移注意力,我們可以去實現自己以前的夢想,去做一些未完成的事,少些牽掛和理由,會更專注,或許會更有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HIV≠艾滋病,分享一個小故事,沒有歧視我們可以生活得更好

暴露後預防,我們有72小時緊急抗逆轉錄藥物,我們也稱“抗HIV的毓婷”。

確診HIV病毒感染後,積極的治療,在國內,我們都是免費的藥物供給的,ART藥物可能會對某些患者效果不理想,但引起的原因,大都是沒有堅持療程、規律用藥造成。

國內艾滋病用藥,首選一線藥,產生耐藥後會繼續使用二線藥,也有三線藥,一線藥和二線藥免費,三線藥自費。

出現耐藥的原因重點是沒有按時服用,引起HIV病毒變異。所以我們特意強調規律用藥的重要性。

HIV≠艾滋病,分享一個小故事,沒有歧視我們可以生活得更好

感染HIV病毒不是絕症,而是一個需要長期服藥的慢性病,就像我們普通的高血壓、糖尿病等,我們正確對待是可以生活得很好的,我們也可以去追夢,去努力奮鬥實現我們的夢想。可以少些顧慮,更大膽一些、更放肆一些,或許以前我們認為遙不可及,現在卻夢想成真。

而現在我們面臨的問題不是感染HIV病毒本身,而是感染HIV病毒後社會帶來的歧視。上學體檢、用工體檢,國家明確政策,公務員及事業單位HIV病毒感染者屬於體檢不合格。

再次,HIV感染者患病做手術,很多醫院都是推三阻四,以各種藉口推諉。國內因一例HIV感染者手術被拒,地方出臺辦法,規定非HIV相關疾病和HIV相關外科系統疾病(有創診療)需在首診醫院治療。

HIV≠艾滋病,分享一個小故事,沒有歧視我們可以生活得更好

HIV≠艾滋病,分享一個小故事,沒有歧視我們可以生活得更好

我們需要的是自己正確認識,放正心態、樂觀態度,更需要的社會給予更多的包容和支持。

“如果離開這裡,我也會把自己隱藏起來,消失在人海里。”流逝說。這句話是“流逝”走的時候的最後一句話。

願屏幕前的朋友們看了此文能對他們有更多一些認識、理解、包容。

歡迎評論分享,讓更多的朋友們看到,喜歡記得點贊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