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踏逆襲——神壇坐得穩嗎?

導讀

在08年奧運週期,安踏還只是眾多國產運動品牌中並不起眼的一個。然而十年過去,李寧品牌跌落神壇,德爾惠破產,資質平平的安踏卻完成逆襲,成功登頂。

行業現狀與背景

在上篇文章中,魔鏈小編分析了李寧品牌近十年的發展情況,其中有提到目前國產運動第一品牌是安踏。截止2018年1月,安踏以1030.87億港元市值穩坐中國第一體育用品公司的寶座,遠超李寧、特步。

安踏逆襲——神壇坐得穩嗎?

安踏於1991年成立於福建晉江,和德爾惠、361等眾多運動品牌一樣,並無特別之處。老闆也不像李寧有著"體操王子"的背景加成,資質平平。那麼安踏,是如何突破國產運動品牌的重圍,甚至代替李寧成為中國奧委會合作夥伴的呢?

安踏逆襲——神壇坐得穩嗎?

安踏十年財務分析

從魔鏈財務評估對這10年的安踏財務報表的評分來看,安踏的發展是比較平穩的,基本沒有太大的波動,均分高達61.537分(滿分64分)。

安踏逆襲——神壇坐得穩嗎?

安踏逆襲——神壇坐得穩嗎?

這種平穩的數據可能會造成一種由於運動市場的蛋糕大,各品牌發展和諧的假象,但實則不然。從2010年鴻星爾克從新加坡被迫退市、2017年德爾惠、喜得龍相繼宣佈破產等各種行業現狀來看,運動市場的競爭異常激烈。

安踏能在這波濤洶湧的市場中安穩運行,與其精準的戰略定位是分不開的。

精準定位——成為"消費者想要買"的品牌

相較於李寧08奧運年膨脹後,直接放棄中低端市場,轉戰高端市場的冒進戰略,安踏從始至終只聚焦於中低端市場。截止2016年,安踏的7000家店鋪中,一線城市佔比15%,二、三線城市佔75%,其他市場佔了10%。

從耐克、阿迪這樣的行業先鋒來看,所有的時尚、明星效應都是專業之下的外延,並不是主路線。安踏做的最好的,就是把主品牌定價下的專業做到了位。價格合適、專業性夠,自然有消費者願意買單。

安踏逆襲——神壇坐得穩嗎?

多品牌矩陣——佔據中高端市場

在主品牌的定位已深入人心的局面下,為佔據高端市場,安踏選擇建造"多品牌矩陣"。自2009年以來,安踏已經收購了FILA、Descente、kolon sports等多家高端品牌來武裝自己。這些品牌看似與安踏無關,卻貢獻了極高的營收。

安踏逆襲——神壇坐得穩嗎?

而這個時候的特步、鴻星爾克戰略定位是什麼?

特步在2015年之前還沉浸在時尚運動的潮牌定位中不可自拔,絲毫看不見主打時尚的KAPPA早就銷聲匿跡了。而鴻星爾克另闢蹊徑,切入網球市場,卻因為沒有相應的資質積累,成效甚微。同類品牌迷失自我,李寧跌落神壇,堅持自我的安踏開始逆風翻盤。

2015年的安踏營收已經率先突破100億元,成為本土體育品牌中首個晉級百億元的企業。

體育品牌的未來

然而對於任何企業來說,沒有絕對的永恆。或許現在從數據上來看,安踏和李寧還存在較大差距。但是近期捲土重來的李寧展示出的原創設計力也足夠讓安踏感到危機重重了。加之李寧深厚的品牌積累,看好李寧重登巔峰的大有人在,安踏第一的寶座還能坐多久還真是個未知數。

安踏逆襲——神壇坐得穩嗎?

縱觀各行業的大佬,無一不是"創新"+"實力"的雙領頭羊。安踏創始人丁世忠曾經說過,"不做中國的耐克,要做世界的安踏",希望安踏能夠早日如願,拿出讓世界記住的僅屬於安踏的產品,坐穩神壇。

魔鏈財務評估,智能計算企業財務得分

速查財務短板,分析財務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