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謠言頻起,三原則做到“寵辱不驚”

“小鳳雅”事件剛剛落下帷幕,“菲妥妥”事件又起風帆。我們在面對大量的不知真假的信息的時候,該如何做到“寵辱不驚”呢?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們也進入了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有了更多的方式和世界分享我們多姿多彩的生活,同時,我們也結識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和更多的敵人。無論是什麼社交渠道,都有充滿了善意的人們和惡意的人們,我們面對著屏幕,面對層出不窮的言論,面對從未停止的爭論,該如何自持?

今年的高考季又到了,於是,各地又出現了“丟准考證”的事情,微信朋友圈也在四處傳播著“XXX的准考證丟了”等新聞,而今年,謠言屆也與時俱進出現了更新換代,一條“考前忙拍抖音,女生考試遲到追悔莫及”的謠言在網上流傳。隨後,抖音短視頻官方微頭條發佈了一條闢謠消息,表示真實情況為: “2014年06月08日,山東省濟南市一名考生因為遲到被禁止進入考場,不少家長現場求情未果,考生只能帶著遺憾離開。”在2014年,抖音短視頻尚未誕生。 不止高考季,網絡謠言,充斥了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我們在瀏覽的每一個新聞,都有可能是編造出來博眼球的,我們在朋友圈看到的很多廣告,很多有是為了推銷假冒偽劣商品而偽造出來的。

在面對各種不明真相而又層出不窮的各種新聞,我們該如何做到“寵辱不驚”呢?其實很簡單,只要我們堅持三個原則就可以了:

第一,細分辨真假,在面對新鮮出爐的新聞,我們先確定它的真假。善用百度,如果是科普類的新聞,網上各種百科一般都有專業科學的解釋,如果是新聞事件,多搜索一下,總會有相關事件來佐證;

第二,不妄加評論,如果各種方式也不能確定時間的真實性,那我們就不隨意評論,不妄下定論,尤其不要發表攻擊性的言論;

第三,不轉發傳播,如果我們最終也確定不了新聞事件的真實性,那麼我們在不妄加評論的基礎上不廣而告之,默默關注,跟進後續即可,時間會告訴我們真相。

如果我們堅持這三個原則,我們至少可以做到不傳播謠言,不被謠言所害,同時,也不傷害別人。

黃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