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增收节支94.5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日前,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植保学院黄丽丽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主持完成的"苹果树腐烂病致灾机理及其防控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风景园林艺术学院张延龙教授参与完成的"月季等主要切花高质高效栽培与运销保鲜关键技术及应用"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累计增收节支94.5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苹果树腐烂病致灾机理及其防控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针对苹果树腐烂病防控技术瓶颈,通过参与单位的协同攻关,根据我国苹果树腐烂病发病情况取得以下成果:

探明了我国苹果树腐烂病菌群体组成,纠正了种名的误用混用,深入解析了病菌生物学特性及其适应性定殖树皮的致病机理,为针对性研发有效防治技术提供了理论支撑。

明确了病菌传播、侵染、致害时空规律,找出了侵染关键时期和部位,发现菌源量大、无伤入侵位点多导致了无症带菌率高、发病重,系统阐明了病害成灾机理,为研发精准高效防病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

制定了"改治为防"新策略,研发出预警技术和树干淋刷药液核心技术及产品、开发激活树体抗病力技术及菌肥,突破了以治为主的滞后的技术瓶颈,创新了安全高效综合防控技术体系,为精准防控腐烂病提供了技术保障和物质基础。该项目总体技术达国际先进,核心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

累计增收节支94.5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项目组自2011年开始建立了多层次、多渠道的技术推广体系。通过培训班、讲座、现场会等培训各级技术人员、企业营销人员和果农50余万人次,并通过媒体资源开展广泛的技术服务,扩大了成果应用规模和范围。在苹果主产地陕西、山东、甘肃等9个省区共建立试验示范点103 个。项目技术通过试验示范近三年累计推广1923万亩,挽回产量174.7万吨,累计增收节支94.5亿元。

项目核心技术高效、简便、实用,得到果农高度认可和积极采纳,苹果产量和品质显著提高,实现了脱贫致富。同时,项目成果促进了相关农资企业产品的研发及销售。关键技术已经成为农业部苹果树腐烂病绿色防控主推技术,技术覆盖全国70%果区,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病害整体防控水平。相关技术先后获省级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大北农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

累计增收节支94.5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近年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紧密围绕三农领域重大产业需求,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把科研做到田野里,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科技支撑能力不断提升,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据统计,在2012年至2016年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共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共计14项。其中,植保学院康振生教授团队的项目《中国小麦条锈病箘源基地综合治理技术体系的构建与应用》荣获2012年度国际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累计增收节支94.5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未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还将继续秉承"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的办学理念和"诚朴勇毅"的校训,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业科教事业发展!

欢迎大家选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深造,获取更多新鲜资讯,请关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招"头条号!注:文章部分素材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闻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