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聚焦,这所985高校最新研究引起强烈反响

前不久,在河南鹤壁召开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最新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西农511”展示会期间,“西农511”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喜讯也随之传来。随后,“西农511”受到了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社、央广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陕西日报等多家媒体的广泛关注。

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聚焦,这所985高校最新研究引起强烈反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吴普特、中国工程院院士康振生等在“西农529”示范田里考察交流。

“西农511”是由陕西省小麦研究中心主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副院长吉万全培育的优质小麦新品种,因为其具有耐倒春寒能力好,耐后期高温能力强、抗倒伏性好等特点。在正式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后,不仅在小麦种植界引起强烈反响,还获得广大种子管理部门、企业和种子经销商的一致好评

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聚焦,这所985高校最新研究引起强烈反响

吉万全教授介绍,“西农511”是以西农2000-7作母本、99534(长穗偃麦草后代)作父本,采用远缘杂交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方法,于2011年选育而成,2015年9月参加国家小麦新品种黄淮南片区域试验。“西农511”半冬性,冬季抗寒性好,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穗多、穗大、且穗匀,结实性好。在2015—2016年区域试验中,该品种平均亩产533.1公斤,较对照增产5.42。适宜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安徽省沿淮河地区,江苏省淮北地区,陕西省关中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晚茬种植,在小麦赤霉病、纹枯病等病害发生较重的区域更能发挥优势。去年,小麦条锈病流行,外加今年严重的倒春寒,小麦生长遇到了很大的制约,但是在多次的恶劣气候、生长条件下,“西农511”茁壮成长,在田间表现优异。

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聚焦,这所985高校最新研究引起强烈反响

此外,由于“西农511”综合抗病性突出、优质强筋,所以提前一年进入生产试验,2017年根据农业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分析,其主要品质指标达到国家强筋标准。因为“西农511”的优异表现,其技术转让费高达455万元。

以本次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契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西农511”被多家重量级媒体关注,对“西农511”的特征、特性进行报道,不仅有助于“西农511”更好地推广种植,也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麦育种科技创新工作受到社会高度肯定的体现。在未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将不负社会与国家的期望,始终紧扣“三农”发展主题,坚持走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道路,为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而努力奋斗!

欢迎选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深造,关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招”给你一个不一样的精彩校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