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人很低调,成就却让人很赞叹!

八百里秦川,黄土飞扬。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扎根大西北、坚守黄土地,不是农民,胜似农民,把毕生所学奉献给了这片黄土地上的人民,将报国之志薪火相传,为祖国农业现代化呕心沥血,正是他们攻坚克难、舍身忘我的精神,树立起了我国农业创新发展的大旗!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学家

这群人很低调,成就却让人很赞叹!

20世纪30年代,国家风雨飘摇,民不聊生,西北灾荒连年,哀鸿遍野。出于对民族存亡和人民生计的关切,一批有识之士汇聚神农故里——杨陵,承农桑圣地之祥云,拓华夏农耕之文明,开科教兴农之新篇,倡办了我国西北地区第一所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高等农业学府——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

沧桑巨变,风雨兼程。20世纪末,学校的发展揭开了一轴优美的画卷。1997年,党中央国务院从解决农业干旱半干旱问题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全局出发,成立了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学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1999年,国家将地处杨凌的七所科教单位合并,开创了西北农林新科技大学建设发展的新纪元。合校以来,学校积极推进科教体制改革,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优化科教资源配置,胜利完成了实质性整合,初步构建出教学与科研相融合,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新体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坚持产学研紧密结合办学特色、努力将学校创建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

这群人很低调,成就却让人很赞叹!

风光背后经历的是沧桑,西农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与当初那群人的坚守和奋斗息息相关!上个世纪80-90年代的杨凌还是一个偏僻的西北小城,条件差,整个城市只有一条主干道,尘土飞扬,很多人选择从这里离开。但是却有一些科学家,面对国外的橄榄枝,经济发达省份的热情邀约,毅然地留了下来,在这片黄土地上,为我国农业的发展贡献力量。正是因为他们当初的坚守,才有了如今的西农!

再怎么走,我的根在这儿!”十多年前,植物病理学家单卫星从母校跨出国门求学,10多年后,他放弃在国外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2005年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回到母校,为我国植物病理学研究尽心尽力。

这群人很低调,成就却让人很赞叹!

在西农采访,经常能够听到这样的故事。在这个快节奏、功利化的时代,很多人可能会选择去更好的环境生活和工作,可是他们依然坚持了下来,没有任何怨言,好像这是一个再自然不过的事!

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像这样的老科学家还有很多: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仑、植物营养学家李生秀、我国土壤水分学科开创人之一李玉山……他们追逐着梦想,扎根于黄土地,奉献着自身价值,也为社会贡献了价值。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历来是拳拳赤子秉承的情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科学家他们一代代薪火相传,胸怀祖国、扎根黄土、心系三农的精神,在黄土高原上熠熠生辉

将这种默默耕耘、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传承给后人,鼓舞着一代又一代西农人继续奋斗、前进!

刚当选的院士康振生说,他最感谢的就是他的导师李振岐院士,李院士是著名植物病理学家和小麦锈病专家,在杨凌工作了近60年,是中国小麦条锈病研究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康振生正好是李振岐60岁那年招的硕士,李老师对他很关爱。为了研究小麦锈病,年迈的李院士经常带着他去地里考察,一路颠簸辛苦,风里来雨里去,从无怨言。康振生第一次出国学习,从国外回来的时候,李院士亲自到一千公里外的北京机场接他。李院士10年前去世,至今,康振生依然记挂着他,怀念和他一起走过的科研岁月。

这群人很低调,成就却让人很赞叹!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那些神采奕奕的青年也都变成了人们口中的老教授,而“扎根西农、胸怀社稷、脚踏黄土、情系三农、甘于吃苦、追求卓越”的精神却在一代又一代的西农人身上传承了下来:“青年长江学者”王晓杰,为了研究干脆住进了阴冷潮湿的窑洞,一住就是三年多;80后博导刘慧泉,以实验室为家,一门心思全扑在科研上……

正是因为这群人的坚守,才有了如今西农的成就!

1934年至2014年,学校共取得科研成果5000余项,获奖成果180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励104项,培育出中国小麦推广面积第一的“碧玛一号”、长期主导中国小麦品种换代的“小偃6号”、自育苹果品种推广面积最大的“秦冠”等重要成果,科技成果转化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累计超过2000亿元。

这些人很低调,我们平时或许从来没有听闻过关于他们的新闻,可我们的生活却与他们息息相关!没有他们的科研成果,就没有我国强盛的农业现状,民以食为天,农业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让我们向这些科研人员致敬!

这群人很低调,成就却让人很赞叹!

世事变迁,物是人非,那份80多年前前辈先贤留下的胸怀祖国、扎根黄土、心系民生的气节与风骨,却从未因外界的风雨动摇过、改变

反而在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的呵护和践行下,历久弥新,越来越醇厚、越来越芬芳。相信在未来,这份风骨与气节也将在更多的西农人身上传承、发扬,生生不息……

这群人很低调,成就却让人很赞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