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迷途記


香港迷途記


對於這個奉行“一國兩制“的彈丸之地,國人總是報以歆羨和憧憬,從最初的港式電影到如今的購物天堂,從亞洲四小龍到全球的財富金融中心,從東方明珠到粵港灣商貿區,它不斷刷新和挑戰著人們的認知。

年中,這個把持著恆生指數的全球第三大股市曾再次押注。

在比特大陸、嘉楠耘智等礦機企業一度集中赴港上市之際,背靠中國腹地的香港,欲向全世界展現著一種全新的姿態,

兼容幷蓄,推陳出新;背水一戰,冷暖自知。

前有納斯達克的望其項背,後有新加坡、上海和鵬城的圍追堵截,這個百年貿易港不得不放手一搏。

只是,賭局之上,贏和輸的概率從來都是50%。

而現今,恰好是到了零的一端。

港股窘狀

在一曲涼涼之下,李林的區塊鏈上市夢徹底沒戲了。曾幾何時,這位火幣的掌門人是抱有一絲幻想的。

今年9月28日,火幣中國正式入住海南生態軟件園,在比特大陸招股書極速拉昇BCH的刺激中,這位交易所的掌舵人無時無刻不為借殼入港貢獻著自己的心力。

在之前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內地大環境下,香港確實曾經給過一批人希望。

在之前公佈的一項“人才引進”政策方面,香港鼓勵掌握分佈式技術的高端人才入港工作。兩個月前,港股多家上市公司也曾大幅買入BCH、BTC、EOS等多種數字貨幣,走勢漸長的區塊鏈一度成彼時港股公司謀變的“最佳捷徑”。

甚至,香港立法委員CharelesMok曾明確指出:

“現在的加密貨幣,除非說跟洗錢有關,遇到詐欺,政府才會介入。所以在香港還是用現有的金融法規作規範,看市場的實際情形,先讓產業先發展起來,規制方面政府會努力跟上。”

君子謀而圖變,對於香港來說,區塊鏈出現的這個時間點尤為敏感,也恰到好處。

維多利亞港,北臨九龍,南傍香港島,九曲來水,自成風景。

香港的金融史,百年時間不為過。

19世紀80年代,英軍入關。在此後100多年的時間裡,這個面積僅1100平方公里的港口城市憑藉緊扼中亞腹地的地理位置以及自由開放的金融貿易條件彙集了千萬倍其面積的財富資產,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金融大鱷。彼時,是香港的高光時刻。

只是萬物兩面,在槓桿的撬動下,逐利卻成了香港人民樂此不疲的遊戲。

香港金融的百年繁華為這個眺望中亞的貿易港帶來隱患,人們眼中的“東方之珠”終究已不復當年浪漫。

最為明顯的表現即是,香港這個曾經經濟流轉量排名第一的金融自由地,接連錯過了“科技”和“互聯網”這兩個21世紀最大的時代風口,在內地互聯網科技公司扎堆崛起的大環境下,香港市場科創氛圍整體低迷。

“97之後無故事”,一語成讖。

少了新時代風口的流量,香港的每一步都顯得疲態橫生。

最新的數據統計,在集資額方面,香港2017年IPO集資額僅有1282億,較2016年大跌34%。同時,香港GDP的整體增速也在亞洲四小龍中居於末尾。從1997年到2012年,香港GDP年平均增速為2.0%,不敵韓國(4.77%)、新加坡(4.29%)和臺灣(2.7%)。

當李彥宏醒悟PC端到移動端的流量轉移的年歲裡,一衣帶水的香港同樣被李顯龍執政的新加坡給驚醒,根據最新的數據顯示,在李氏家族的執政下,後者大力發展互聯網金融,其愛西歐規模已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三大愛西歐中心樞紐。

在金融的親和度上,馬六甲海峽的新加坡終究略勝一籌。

鏡花水月

明天就是未來,未來就在明天。

在傳統金融業務k線下滑的時期,被革命者終歸需要做出些許改變。

點對點的交易中,沒人能確定最後的時代趨勢是什麼,但於香港而言,面對來自新加坡的壓力,除了不得已而為之的窘境,還夾雜著些許破釜沉舟的勇氣。

1985年,匯豐銀行的第四代總部大廈完工,這個自1865年就入場的英資銀行始終把持著香港的風水本位,並一度佔據著香港金融業的大部分市場份額。

33年後,匯豐銀行正式上線區塊鏈貿易融資平臺。

新舊交替之間,恍如昨日互聯網,包容與試錯並舉,像上海灘的掮客,試圖得到新時代的又一波分紅。

擁有自己一套完整的貨幣體系,全球最大的人民幣離岸中心,遠眺上海,北臨深圳,香港始終擁有著自己獨特的優勢和地位。

作為港股,通過一級市場的發行,使企業曝光在群眾聚光燈之下,利用二級市場的流通進而促使企業架構與財務狀況能夠得到更大程度的認可和承認,為企業自身的發展和進階鋪路,股民根據股市的規則進行企業股票的選取和認購,通過承擔一定的風險進而獲取收益。

於此而言,股市的金融屬性,更多的在於匯聚和流轉。

區塊鏈若成事,確實對香港有所毗益。

對於香港而言,其作用一方面在於優化香港的產業結構,作為賴以生存的金融產業,區塊鏈能為港股帶來新生的源源不斷的利好,盤活死水,促使自身通過虹吸效應擴大融資交易量;另一方面即為在全球數字本位爭奪戰的時刻,能夠保證香港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到全球區塊鏈經濟的進階架構中來,以免錯過新一輪的貨幣本位流量之爭。

但就當下的數字貨幣境況而言,兼容幷蓄的香港希望近乎渺茫。

狂人日記

自由,某種程度上也稱之為放縱。

香港又失去了一次機會,儘管這個機會錯不在它。

但如果細緻剖析區塊鏈模式的話,怕是也拯救不了如今迷茫的香港。

在港股的IPO中,企業要經過嚴格上市流程的審查以及資產盡調,從發佈招股書到最後的敲鐘上市,股票的流通市場具備完整的過程,而對於如火幣、幣安等區塊鏈交易所,在國內市場的大環境下,其自身經營業務具備風險性與不被認可性,即愛西歐的相關流程與IPO存在一定的反向性,本身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可控,在香港實現上市終究是難上加難。

虛幻往往是美好的。

但現在這個結果對於香港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幸事,倘若香港早早踏上區塊鏈的班車,現在怕是又將損兵折將,僅剩的優勢也會被漸漸磨平,馬六甲海峽的對手必然不會袖手旁觀。

但是當下的香港仍然需要賭,隨著資本寒冬的到來,寒冬上市的公司數量必然將大大降低,而一旦港股市場的資金流動被放緩,將會對香港股市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大幅延長其復甦週期。

對於區塊鏈,香港可謂是又愛又恨,但這個海市蜃樓般的幻影已然消耗了它所剩無幾的能動性。

居安思危,從來都不是成功的必選之課。

在鉅額交易量的加持下,香港尚未經歷過低谷,但在錯過“科創”動能的18年,香港需要一個迎頭趕上的新契機,在如今來看,區塊鏈將不再是那個契機。

人在做,天在看,百年香港,需要新的變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