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辉 丨歪读三国

李彦辉 丨歪读三国




李彦辉 丨歪读三国


年少时,喜欢读书,特别是课外书,什么《大明英烈传》、《七侠五义》、《五虎闹东京》、《呼延庆打擂》、《三侠剑》、《岳飞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等等评书演义、武侠小说,可谓来者不拒,就连《毛选》我都弄了一套看了好几遍。虽然没有凿壁偷光、头悬梁锥刺股,那也是找个手电灯钻被窝,挑灯夜读。没成想,一个矿灯漏酸,把床铺开了个花,然后呢,亲爱的爸爸亲自让我的屁股开了花。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三国演义》。每一个男孩子,都有一个英雄梦,渴望金戈铁马、梦想斩将夺旗、一呼万诺、呼啸沙场。三国中的人物性格多样,我佩服刘备的“仁”、关羽的“义”、张飞的“猛”、赵云的“忠”、诸葛亮的“智”,也常常为曹操的反复无常、无耻和歹毒而愤怒不已,还曾为司马懿的穿妇人衣、厚颜无耻摇头鄙视,也曾耻笑周瑜的气量狭窄、妄自菲薄,也为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畅笑开怀。随着电视剧《三国演义》的播出,为“这一拜”慷慨激昂,也为“哭诸葛”而黯然泪下。

转眼间,我已经是不惑之年,经历过风风雨雨。前几日,和妻子在河滩散步,正听三国的我不经意笑出声来。妻问我笑什么,我回答道:“笑三国啊,若论歪曲事实、颠倒黑白,古今中外能达到三国的境地者寥寥无几!”喜欢读书、写作的妻笑话我说:“人家是四大名著之一,等你能写出第五大名著再说吧。”我竟无言以对。

我发现,我对三国的人物看法渐渐有了很大的变化。

首先,说说三国的“仁”。代表人物:刘备,出身贫苦,张口闭口中山郡王之后,靠莫须有的贵族出身跻身于诸侯之列,曾在追兵临近时带领大量百姓艰难行军,不舍弃百姓;也在刘表病重让荆州时,拒不接受;甚至于进西川,还假惺惺不忍夺取同宗基业。可是看看这仁兄做的事情吧:早年无路可走投奔公孙瓒,私下里利用皇叔身份挖墙脚,与大将赵子龙眉来眼去,暗结连理;援徐州,结交徐州豪强糜氏,巧取徐州,美名曰让徐州,鬼才信。无奈心高命薄、志大才疏,曹操来了,打不过,找袁术助拳;袁术讨要好处,又找吕布辕门射戟耍流氓,恐吓袁术;吕布也翻脸了,又去联合曹操,找吕布算账。说到底还是曹公牛掰,一顿霸王拳,吕布被摆平了,于是乎,白门楼吕布高呼:“玄德可记得辕门射戟乎!”我们的仁义无双刘皇叔刘玄德伸出小指,掏了一下耳朵,吹了吹耳屎,看着俨然心动的曹公,说了一句千古名言:“孟德可记得丁原、董卓?”于是乎,曹公傻乎乎的绞死了傻乎乎的吕布。后来关羽过五城、斩六将,张飞长板桥喝退百万大兵,赵云七进七出,满营曹将无人能挡时,不知曹公是何感想。估计那时如果皇叔敢站在曹操面前,不用蘸酱油,曹操都能把刘备活吃了。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新野撤退,带着十几万百姓,什么爱惜百姓,不忍抛弃?你妹,拿走所有能吃的,能穿的,烧掉所有房子,不跟着大耳贼走,能行不?旧社会那叫裹挟百姓,无奈从贼,新社会叫人肉盾牌!更可气的是到了荆州,魏延脑袋发热,要里应外合,夺荆州,迎皇叔,我们仁义无双的玄德公再次祭出兄长基业,岂能与侄子相争,赢得一片道德先生的喝彩。可是,刘玄德,你闹着玩呢,争霸天下,不是过家家,你置魏延于何地?跟着你的十几万缺衣少食、露宿野外的百姓怎么办,十几万无辜百姓生死大事还比不上他们刘家兄弟之情!这就是一个封建礼仪的道德模范,道貌岸然的面具下,掩藏着一个贪婪、无耻而又血腥、冰冷的心。


再来说三国的“义”。代表人物:关羽,在三国以后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他的传说历来都是正面的代表,可谓忠义千秋、义薄云天。一代代的帝王封赏,人为的造出了一个神话。出身贩枣小贩,与官吏发生争执,出手杀人,无奈逃亡。也就是一个杀人通缉犯。有人说了,那是官吏腐败贪婪,惹怒了关羽,该杀。我的同志啊,封建社会,一个县就一个官,县太爷,剩下的都是小吏和衙役,相当于政府部门惹怒了关大爷,关大爷不高兴,随手就杀了。杀官造反,杀吏就不算造反了?这位关大爷他置国家法律于何地,他有什么权利决定一个人的生死?后又过五关斩六将,对旧时同事下手可谓毫不犹豫、干净利索,内心的嗜血、对生命的冷漠可谓登峰造极。再后来华容道放走曹操,三国在这件事上做出了解释,为了三国鼎立大局考虑,必须放走曹操,顺便还了曹关旧情。我晕,逗爹呢,西安事变抓住秃子还逼着秃子抗日呢,抓住这么重要的筹码不敲诈点什么,是傻了还是呆了,崽卖爷田不心疼吗?至于再往后的驻防荆州,更是彻头彻尾的悲剧,我们的诸葛先生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联吴抗曹,孙权也挺上道,想娶关大爷的千金,结为儿女亲家,可是我们的关大爷一句话“虎女岂能配犬子”,我的天,你不愿意了就拉倒呗,人家孙权再怎么滴也是一方诸侯,你侮辱他干嘛,显摆你真牛逼还是智商需要充值了?也许征战沙场,关大爷真是一员千古名将,但在政治上、战略上违抗上级命令,擅自修改战略布局,恃才自傲、视天下人为无物,作为一名驻守一方的地方大员,关羽根本不及格。他的义,只是流氓街头混混的义气,绝非春秋大义,更非国家、民族的正直大义。

三国之诸葛亮,未出山就已三分天下,三国政治谋略满分,用兵如神,屡屡以弱胜强,可谓智谋无双,得刘备信赖,权掌军政大权,可谓情商满值。可是这样一个完美的人物真的没有缺陷吗?我就要问了,黄巾大乱天下时他在哪?诸侯讨伐董卓时他在哪?中原大乱,诸侯争霸,民不聊生,易子而食,他在哪?他在静候明主,他在等一个一飞冲天的机会!当刘备走投无路的时候,施施然,卧龙先生出世了。一出手三把火烧的曹孟德焦头烂额,赤壁之战更是被烧的连曹妈都不认得了,彻彻底底沦为失败代表、背景墙,衬托出了诸葛先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军事才华。后来进西川、占益州、平南蛮,奠定蜀国基业,三分天下,六出祁山,被称为诸葛武侯。但他真的做得好吗,从黄巾大乱到赤壁之战,中国战乱纷飞,民不聊生,民心思安,百姓渴望过上正常生活。曹操已经统一了北方大片地区,从实力上来说,西川和荆襄之地、东吴已经没有能力攻打北方,只要曹操顺势而下,中国将再次完成统一,结束战乱状态。可偏偏出了这个诸葛武侯,硬生生灭了曹操的威风,使中国统一推迟了几十年,这是怎么样的几十年啊,这是血腥战争的几十年,这不是国战,这是内战。有这样的一句话:春秋无义战,放到这里也很合适,三国无义战,内战无英雄。就像马上要做好的一顿饭,突然掉进去一颗老鼠屎,虽然还能吃,吃不死人,但是恶心死人。

三国之曹操,出身宦官之后,被称为奸雄、枭雄、奸贼、恶贼,有宋以后都是反面典型,他五短身材,喜欢酒色,为了钱财,成立了专业盗墓队伍,美其名曰摸金校尉。他还杀人如麻,就连梦中都不闲着,睡着了还斩杀了一个内侍。他不尊重文人,杀了祢衡、杀了崔琰、杨修,没有他不敢做的。还丧心病狂的杀了儒家圣人之后孔融,得罪了儒家,结果悲剧了,有宋以后,文强武弱,掌权的儒家门徒毫不客气的赏了曹公大白脸、三角眼,史书记载冷嘲热讽、骂名累累,可谓臭名远扬。权力膨胀的儒家文人为了他们的政治目的,刻意抹黑丑化了曹操,每当抨击武将时都会说:“难道你想重演唐末藩镇?”而对权高位重者就是直言“他是当世曹操!”听听,已经直接是“坏人”的代名词了。可是事实真是如此吗?我们来看看宋朝以前对曹操的评价,《三国志》评曰:“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唐太宗的《祭魏太祖文》中写道:“帝以雄武之姿,当艰难之运,栋梁之任,同乎曩时,匡正之功,异於往代。”而且现代的评价是这样的:鲁迅: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毛泽东: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创立魏国。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治,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剑桥中国秦汉史》:给予汉王朝的致命一击却留给了中国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人物之一的曹操。曹操出身微贱,是大诗人、大战略家,也是现实主义的政治思想家;他反对儒家的礼仪和道德束缚。所有这一切都表明,哪怕你英明神武、功高盖世,恶了小人,而这些小人偏偏掌握着舆论,而这舆论又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随意编排,歪曲事实就成了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


三国之司马懿,人人提起司马懿,就会想到空城计戏弄司马懿,想到死诸葛吓走活司马,想到穿红装绿裤妇人装,想到司马懿空握远超蜀军实力的魏军,却被诸葛亮戏弄于股掌之间,屡战屡败,疲于奔命。最后没办法了,死守不出,硬生生当起了缩头乌龟,靠龟息大法在五丈原耗死了诸葛亮,成就一世功名。可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司马懿绝对是有过人之处的。当初投靠曹操的时候,曹操就发现这厮不是省油的灯,可是爱才之心却让曹公拿不起屠刀,天下有德人居之,一切留给后人决断。司马懿在脖子凉飕飕的情况下,幸运地活了下来,而与其命运类似的魏延却在锦囊妙计下,惨死在马岱的刀下。说明这家伙有眼光,知道怎么选老板。后来与曹真共同抵御诸葛亮的时候,曹真充分满足了孔明先生的战略要求,屡出昏招,政治上打击司马懿,军事上配合西蜀,争取打败仗,司马懿在极其不利的情况下,忍辱负重,几次挽救战局,可谓鞠躬尽瘁,但是却没有死而后已。这就是司马懿在三国中长人之处,司马懿充分发挥了毛主席战略思想中的存人存地、失人失地观点,你说他厚颜无耻也好,你说他狼子野心也好,在保护自身安全上面,可谓张弛有度,该怂就怂,该装就装,诛灭曹爽乱政谋逆时候,该出手时也毫不犹豫,下手不留情。三国战略布局能力上来说,司马懿决不低于任何一人。毛主席对司马懿的评价就是:“司马懿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历来说他坏,我看有几手比曹操高明。”后来的晋朝一统天下,结束战乱,便是有司马懿很大的一份功劳。

后来也了解了一些关于三国的历史情况,更为三国而痛心。人人都笑看三国乱世金戈铁马,又有谁知道曹公描述的“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是何种惨状。具体数据是这样报道的: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前虽然因为天灾人祸、土地高度集中,但是人口统计参照数据中国的人口应该是5600多万左右,经过黄巾农民起义、何进弄权、董卓篡政、逐鹿中原,在各路诸侯、英雄好汉的共同努力下,赤壁之战那年(208年)中国人口只有区区500多万。战果可谓辉煌,后果可谓显著。据现代人的一些推断同阶段羌人有130万,鲜卑100万左右,乌丸30万多,匈奴100万以上,南方的山越加南蛮一共100万左右。还有北方夫余有40万多,高句骊有50万左右。这些少数民族第一次在人口上超过了汉族,这也极大地开拓了少数民族的生存空间,为后来的五胡乱华创造了先决条件。这就是三国,这就是乱世。

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如今,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迎来了新的复兴。也许我们饱经风霜,也许生活充满不公,但我们也要看到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已经屹立在世界东方!你不再流离失所,不再无立锥之地,你不用担心饿肚子,不用担心没衣服穿,半夜里我们的大街上仍然灯火辉煌,人来人往。我记得一个电视节目上有一句话,我们不是生在一个和平的年代,只是生在了一个和平的国度。

亲爱的朋友们,三国和现代中国,孰优孰劣,哪个时代更值得期待,更值得书写,不问而知。

李彦辉,医生一枚。

李彦辉 丨歪读三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