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輝 丨歪讀三國

李彥輝 丨歪讀三國




李彥輝 丨歪讀三國


年少時,喜歡讀書,特別是課外書,什麼《大明英烈傳》、《七俠五義》、《五虎鬧東京》、《呼延慶打擂》、《三俠劍》、《岳飛傳》、《西遊記》、《三國演義》等等評書演義、武俠小說,可謂來者不拒,就連《毛選》我都弄了一套看了好幾遍。雖然沒有鑿壁偷光、頭懸梁錐刺股,那也是找個手電燈鑽被窩,挑燈夜讀。沒成想,一個礦燈漏酸,把床鋪開了個花,然後呢,親愛的爸爸親自讓我的屁股開了花。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三國演義》。每一個男孩子,都有一個英雄夢,渴望金戈鐵馬、夢想斬將奪旗、一呼萬諾、呼嘯沙場。三國中的人物性格多樣,我佩服劉備的“仁”、關羽的“義”、張飛的“猛”、趙雲的“忠”、諸葛亮的“智”,也常常為曹操的反覆無常、無恥和歹毒而憤怒不已,還曾為司馬懿的穿婦人衣、厚顏無恥搖頭鄙視,也曾恥笑周瑜的氣量狹窄、妄自菲薄,也為東吳“賠了夫人又折兵”暢笑開懷。隨著電視劇《三國演義》的播出,為“這一拜”慷慨激昂,也為“哭諸葛”而黯然淚下。

轉眼間,我已經是不惑之年,經歷過風風雨雨。前幾日,和妻子在河灘散步,正聽三國的我不經意笑出聲來。妻問我笑什麼,我回答道:“笑三國啊,若論歪曲事實、顛倒黑白,古今中外能達到三國的境地者寥寥無幾!”喜歡讀書、寫作的妻笑話我說:“人家是四大名著之一,等你能寫出第五大名著再說吧。”我竟無言以對。

我發現,我對三國的人物看法漸漸有了很大的變化。

首先,說說三國的“仁”。代表人物:劉備,出身貧苦,張口閉口中山郡王之後,靠莫須有的貴族出身躋身於諸侯之列,曾在追兵臨近時帶領大量百姓艱難行軍,不捨棄百姓;也在劉表病重讓荊州時,拒不接受;甚至於進西川,還假惺惺不忍奪取同宗基業。可是看看這仁兄做的事情吧:早年無路可走投奔公孫瓚,私下裡利用皇叔身份挖牆腳,與大將趙子龍眉來眼去,暗結連理;援徐州,結交徐州豪強糜氏,巧取徐州,美名曰讓徐州,鬼才信。無奈心高命薄、志大才疏,曹操來了,打不過,找袁術助拳;袁術討要好處,又找呂布轅門射戟耍流氓,恐嚇袁術;呂布也翻臉了,又去聯合曹操,找呂布算賬。說到底還是曹公牛掰,一頓霸王拳,呂布被擺平了,於是乎,白門樓呂布高呼:“玄德可記得轅門射戟乎!”我們的仁義無雙劉皇叔劉玄德伸出小指,掏了一下耳朵,吹了吹耳屎,看著儼然心動的曹公,說了一句千古名言:“孟德可記得丁原、董卓?”於是乎,曹公傻乎乎的絞死了傻乎乎的呂布。後來關羽過五城、斬六將,張飛長板橋喝退百萬大兵,趙雲七進七出,滿營曹將無人能擋時,不知曹公是何感想。估計那時如果皇叔敢站在曹操面前,不用蘸醬油,曹操都能把劉備活吃了。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新野撤退,帶著十幾萬百姓,什麼愛惜百姓,不忍拋棄?你妹,拿走所有能吃的,能穿的,燒掉所有房子,不跟著大耳賊走,能行不?舊社會那叫裹挾百姓,無奈從賊,新社會叫人肉盾牌!更可氣的是到了荊州,魏延腦袋發熱,要裡應外合,奪荊州,迎皇叔,我們仁義無雙的玄德公再次祭出兄長基業,豈能與侄子相爭,贏得一片道德先生的喝彩。可是,劉玄德,你鬧著玩呢,爭霸天下,不是過家家,你置魏延於何地?跟著你的十幾萬缺衣少食、露宿野外的百姓怎麼辦,十幾萬無辜百姓生死大事還比不上他們劉家兄弟之情!這就是一個封建禮儀的道德模範,道貌岸然的面具下,掩藏著一個貪婪、無恥而又血腥、冰冷的心。


再來說三國的“義”。代表人物:關羽,在三國以後一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他的傳說歷來都是正面的代表,可謂忠義千秋、義薄雲天。一代代的帝王封賞,人為的造出了一個神話。出身販棗小販,與官吏發生爭執,出手殺人,無奈逃亡。也就是一個殺人通緝犯。有人說了,那是官吏腐敗貪婪,惹怒了關羽,該殺。我的同志啊,封建社會,一個縣就一個官,縣太爺,剩下的都是小吏和衙役,相當於政府部門惹怒了關大爺,關大爺不高興,隨手就殺了。殺官造反,殺吏就不算造反了?這位關大爺他置國家法律於何地,他有什麼權利決定一個人的生死?後又過五關斬六將,對舊時同事下手可謂毫不猶豫、乾淨利索,內心的嗜血、對生命的冷漠可謂登峰造極。再後來華容道放走曹操,三國在這件事上做出瞭解釋,為了三國鼎立大局考慮,必須放走曹操,順便還了曹關舊情。我暈,逗爹呢,西安事變抓住禿子還逼著禿子抗日呢,抓住這麼重要的籌碼不敲詐點什麼,是傻了還是呆了,崽賣爺田不心疼嗎?至於再往後的駐防荊州,更是徹頭徹尾的悲劇,我們的諸葛先生千叮嚀萬囑咐,一定要聯吳抗曹,孫權也挺上道,想娶關大爺的千金,結為兒女親家,可是我們的關大爺一句話“虎女豈能配犬子”,我的天,你不願意了就拉倒唄,人家孫權再怎麼滴也是一方諸侯,你侮辱他幹嘛,顯擺你真牛逼還是智商需要充值了?也許征戰沙場,關大爺真是一員千古名將,但在政治上、戰略上違抗上級命令,擅自修改戰略佈局,恃才自傲、視天下人為無物,作為一名駐守一方的地方大員,關羽根本不及格。他的義,只是流氓街頭混混的義氣,絕非春秋大義,更非國家、民族的正直大義。

三國之諸葛亮,未出山就已三分天下,三國政治謀略滿分,用兵如神,屢屢以弱勝強,可謂智謀無雙,得劉備信賴,權掌軍政大權,可謂情商滿值。可是這樣一個完美的人物真的沒有缺陷嗎?我就要問了,黃巾大亂天下時他在哪?諸侯討伐董卓時他在哪?中原大亂,諸侯爭霸,民不聊生,易子而食,他在哪?他在靜候明主,他在等一個一飛沖天的機會!當劉備走投無路的時候,施施然,臥龍先生出世了。一出手三把火燒的曹孟德焦頭爛額,赤壁之戰更是被燒的連曹媽都不認得了,徹徹底底淪為失敗代表、背景牆,襯托出了諸葛先生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軍事才華。後來進西川、佔益州、平南蠻,奠定蜀國基業,三分天下,六出祁山,被稱為諸葛武侯。但他真的做得好嗎,從黃巾大亂到赤壁之戰,中國戰亂紛飛,民不聊生,民心思安,百姓渴望過上正常生活。曹操已經統一了北方大片地區,從實力上來說,西川和荊襄之地、東吳已經沒有能力攻打北方,只要曹操順勢而下,中國將再次完成統一,結束戰亂狀態。可偏偏出了這個諸葛武侯,硬生生滅了曹操的威風,使中國統一推遲了幾十年,這是怎麼樣的幾十年啊,這是血腥戰爭的幾十年,這不是國戰,這是內戰。有這樣的一句話:春秋無義戰,放到這裡也很合適,三國無義戰,內戰無英雄。就像馬上要做好的一頓飯,突然掉進去一顆老鼠屎,雖然還能吃,吃不死人,但是噁心死人。

三國之曹操,出身宦官之後,被稱為奸雄、梟雄、奸賊、惡賊,有宋以後都是反面典型,他五短身材,喜歡酒色,為了錢財,成立了專業盜墓隊伍,美其名曰摸金校尉。他還殺人如麻,就連夢中都不閒著,睡著了還斬殺了一個內侍。他不尊重文人,殺了禰衡、殺了崔琰、楊修,沒有他不敢做的。還喪心病狂的殺了儒家聖人之後孔融,得罪了儒家,結果悲劇了,有宋以後,文強武弱,掌權的儒家門徒毫不客氣的賞了曹公大白臉、三角眼,史書記載冷嘲熱諷、罵名累累,可謂臭名遠揚。權力膨脹的儒家文人為了他們的政治目的,刻意抹黑醜化了曹操,每當抨擊武將時都會說:“難道你想重演唐末藩鎮?”而對權高位重者就是直言“他是當世曹操!”聽聽,已經直接是“壞人”的代名詞了。可是事實真是如此嗎?我們來看看宋朝以前對曹操的評價,《三國志》評曰:“漢末,天下大亂,雄豪並起,而袁紹虎視四州,強盛莫敵。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唐太宗的《祭魏太祖文》中寫道:“帝以雄武之姿,當艱難之運,棟樑之任,同乎曩時,匡正之功,異於往代。”而且現代的評價是這樣的:魯迅: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我雖不是曹操一黨,但無論如何,總是非常佩服他。毛澤東: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個了不起的詩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創立魏國。他改革了東漢的許多惡政,抑制豪強,發展生產,實行屯田制,還督促開荒,推行法治,提倡節儉,使遭受大破壞的社會開始穩定、恢復、發展。《劍橋中國秦漢史》:給予漢王朝的致命一擊卻留給了中國歷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人物之一的曹操。曹操出身微賤,是大詩人、大戰略家,也是現實主義的政治思想家;他反對儒家的禮儀和道德束縛。所有這一切都表明,哪怕你英明神武、功高蓋世,惡了小人,而這些小人偏偏掌握著輿論,而這輿論又缺乏必要的監督機制,隨意編排,歪曲事實就成了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


三國之司馬懿,人人提起司馬懿,就會想到空城計戲弄司馬懿,想到死諸葛嚇走活司馬,想到穿紅裝綠褲婦人裝,想到司馬懿空握遠超蜀軍實力的魏軍,卻被諸葛亮戲弄於股掌之間,屢戰屢敗,疲於奔命。最後沒辦法了,死守不出,硬生生當起了縮頭烏龜,靠龜息大法在五丈原耗死了諸葛亮,成就一世功名。可是我們也應該看到,司馬懿絕對是有過人之處的。當初投靠曹操的時候,曹操就發現這廝不是省油的燈,可是愛才之心卻讓曹公拿不起屠刀,天下有德人居之,一切留給後人決斷。司馬懿在脖子涼颼颼的情況下,幸運地活了下來,而與其命運類似的魏延卻在錦囊妙計下,慘死在馬岱的刀下。說明這傢伙有眼光,知道怎麼選老闆。後來與曹真共同抵禦諸葛亮的時候,曹真充分滿足了孔明先生的戰略要求,屢出昏招,政治上打擊司馬懿,軍事上配合西蜀,爭取打敗仗,司馬懿在極其不利的情況下,忍辱負重,幾次挽救戰局,可謂鞠躬盡瘁,但是卻沒有死而後已。這就是司馬懿在三國中長人之處,司馬懿充分發揮了毛主席戰略思想中的存人存地、失人失地觀點,你說他厚顏無恥也好,你說他狼子野心也好,在保護自身安全上面,可謂張弛有度,該慫就慫,該裝就裝,誅滅曹爽亂政謀逆時候,該出手時也毫不猶豫,下手不留情。三國戰略佈局能力上來說,司馬懿決不低於任何一人。毛主席對司馬懿的評價就是:“司馬懿是個了不起的人物,歷來說他壞,我看有幾手比曹操高明。”後來的晉朝一統天下,結束戰亂,便是有司馬懿很大的一份功勞。

後來也瞭解了一些關於三國的歷史情況,更為三國而痛心。人人都笑看三國亂世金戈鐵馬,又有誰知道曹公描述的“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是何種慘狀。具體數據是這樣報道的: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前雖然因為天災人禍、土地高度集中,但是人口統計參照數據中國的人口應該是5600多萬左右,經過黃巾農民起義、何進弄權、董卓篡政、逐鹿中原,在各路諸侯、英雄好漢的共同努力下,赤壁之戰那年(208年)中國人口只有區區500多萬。戰果可謂輝煌,後果可謂顯著。據現代人的一些推斷同階段羌人有130萬,鮮卑100萬左右,烏丸30萬多,匈奴100萬以上,南方的山越加南蠻一共100萬左右。還有北方夫餘有40萬多,高句驪有50萬左右。這些少數民族第一次在人口上超過了漢族,這也極大地開拓了少數民族的生存空間,為後來的五胡亂華創造了先決條件。這就是三國,這就是亂世。

寧為太平犬,不為亂世人。如今,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迎來了新的復興。也許我們飽經風霜,也許生活充滿不公,但我們也要看到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已經屹立在世界東方!你不再流離失所,不再無立錐之地,你不用擔心餓肚子,不用擔心沒衣服穿,半夜裡我們的大街上仍然燈火輝煌,人來人往。我記得一個電視節目上有一句話,我們不是生在一個和平的年代,只是生在了一個和平的國度。

親愛的朋友們,三國和現代中國,孰優孰劣,哪個時代更值得期待,更值得書寫,不問而知。

李彥輝,醫生一枚。

李彥輝 丨歪讀三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