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全球8大藥企併購案例

近10年全球8大药企并购案例

2019年伊始,一條重磅信息刷屏醫藥圈:全球排名第14的美國藥企百時美施貴寶(BMS)以740億美元天價收購排名第20的美國藥企新基(Celgene)。併購後,這個巨無霸將成為在全球範圍內僅次於輝瑞、諾華和羅氏的第四大公司。但收購後BMS的股價下跌15%,新基上漲31%,似乎市場並不看好BMS的收購。

藥企併購年年有,今年也許特別多。併購目的也各不相同,但最終都是為了穩固自己的江湖地位。那麼,咱們就來梳理一下近十年有哪些大型的併購?這些併購對藥企有什麼影響?

1.BMS ∪ Celgene,2019, 740億美元

2019年1月3日晚間,BMS宣佈將以現金和股票作價合計740億美元收購新基。合併以後,BMS原股東將持有新公司69%的股權,新基原股東將持有31%的股權。新基股東可憑藉持有每股新基股票獲得一股BMS股票以及50美元現金,另外還能獲得未來9美元現金的期待價值權(CVR)。

此次併購可以豐富BMS的產品管線,特別是新基在腫瘤、免疫和炎症等領域具有重磅炸彈潛力的管線資產。這些產品有6個處於三期臨床,其中包括兩個CAR-T產品,JCAR017和bb2121。前者來自2018年新基收購的Juno Therapeutics,後者是新基和Bluebird一起研發靶向B細胞成熟抗原(BCMA)的CAR-T療法。

BMS擁有一系列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包括Opdivo,Yervoy和多項在研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這與新基公司的多項在研CAR-T療法相輔相成,可能為癌症患者帶來更多創新癌症免疫組合療法。但新基之前與百濟神州一起開發PD-1抗體(BGB-A317),這與BMS的Opdivo可能存在競爭關係。因此,BMS與新基合併也可能會影響到與百濟神州的關係。

2.Actavis ∪ Allergan,2015, 705億美元

2015年3月17日,全球第三大仿製藥商阿特維斯(Actavis)以705億美元成功併購肉毒桿菌製造商艾爾健(Allergan),締造出了醫藥界的新航母。在此之前,阿特維斯與加拿大製藥公司Valeant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戰,Valeant報價530億美元,但最終還是不敵阿特維斯。

2015年6月,這筆交易正式完成,收購後的公司改名為Allergan。2014年阿特維斯全球藥企排24名,艾爾建排28名。2015年合併後排15名,排名大幅上升。2016-2018分別排16、12和12名。

合併後,艾爾建公司致力於開發,製造,銷售和分銷全球範圍內的醫學美學,生物仿製藥和非處方藥。公司涉及美容/皮膚科/整形外科;神經科學/ CNS; 眼睛護理;婦女健康和泌尿學;胃腸道和囊腫性纖維化;和心血管疾病和傳染病六大領域。

3.Pfizer ∪ Wyeth,2009, 680億美元

輝瑞(Pfizer)長期佔據全球藥企的頭把交椅,而輝瑞的發展史也是一部兼併史。輝瑞史上的三大併購分別是:2000年以114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Warner-Lambert;2003年以60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法瑪西亞(Pharmacia);最後便是2009年以680億美元收購了惠氏(Wyeth)。

按營收計算,輝瑞製藥是全球最大的製藥公司,在收購了原本排名全球第13的惠氏以後,這一領先地位更加鞏固。更加重要的是,合併後公司能通過關閉旗下辦事處和工廠、裁減員工及削減其他支出的方式來提供淨利潤。根據交易協議,惠氏股東所持的每股股票都可被轉換為33美元的現金加0.985股的輝瑞製藥股票。

合併前,輝瑞最大的問題是專利藥品到期危機。其中,世界處方量最大的高血壓和心絞痛藥物絡活喜(Norvasc)、過敏治療藥物仙特明(Zyrtec)和抗癌藥物伊立替康(Camptosar)這三個重磅專利藥的專利到期帶來的損失達到26億美元。

而輝瑞的明星藥立普妥(Lipitor)也將於2010年3月份到期。有分析師認為,立普妥到期之後的2010年至2012年,輝瑞甚至可能失去目前銷售收入的41%。

與此同時,惠氏的抗抑鬱症藥物的Effexor和治療心絞痛的Protonix是最重要的兩種產品,2008年銷售額分別達到39億和27億美元。但這兩個明星藥也將分別於2010和2011年專利到期。

因此,這種合併被戲稱:兩個處境艱難的公司走到一起,形成一個處境艱難的大公司。不過輝瑞方面認為,依託惠氏強大的生物製劑平臺和實力,輝瑞將參與到潛力無窮的生物製藥領域,因此合併能夠帶來額外的研發實力,而不僅僅是兩公司的在研產品。

4.Takeda ∪ Shire,2018, 620億美元

有著200多年的日本武田製藥(Takeda)從2018年三月份開始表現出對罕見病巨頭夏爾製藥(Shire)強烈的收購意願。但武田收購夏爾的歷程可謂一波三折。武田開始提出約600億美元的要約收購價,但被夏爾拒絕。之後武田又進行了五次公開競標,直至5月8日,武田和夏爾正式達成460億英鎊(約620億美元)收購協議。

武田一直致力於建設成國際化製藥企業,並在日美歐等地均設立研發和生產基地,也在全球成立了諸多分公司,產品銷往全球90多個國家。而近年來由於武田的一些暢銷藥專利到期以及日元貶值帶來的不利影響,導致武田的業績出現下滑。

夏爾是總部位於愛爾蘭都柏林的一家罕見病藥企。成立於1986年的夏爾通過一系列的併購很快發展成了全球知名藥企。2017年武田全球藥企排名19,夏爾排名22,可謂實力相當。而這兩家藥企一旦結合,很可能擠進全球前十,這也可能是亞洲製藥企業第一次排名Top 10,意義深遠。

從2019年開始,武田將在研發上聚焦六大板塊:消化、腫瘤、神經科學、疫苗、罕見病以及血漿療法。此外,接下來的五年,武田計劃至少要在中國市場上市7個創新藥。

5.Novartis ∪ Alcon,2010, 520億美元

諾華製藥(Novartis)一直位居全球製藥前三甲,也是《我不是藥神》裡“被反派”的“黑心藥企”。諾華的成長也是通過一系列的併購重組,但收購眼科巨頭愛爾康(Alcon)卻被認為是敗筆。

收購愛爾康前,諾華擁有優質的眼底藥物產品線及隱形眼鏡護理品牌視康(CIBA Vision),而愛爾康已是全球眼科產業鏈的龍頭,強強聯合具備較好的整合基礎和市場認可度,整合完成後諾華的眼科業務將覆蓋製藥、器械、耗材、服務、視力保健等多個業務單元,成為名副其實的眼科產業巨頭。

諾華買下雀巢所持有愛爾康股份的25%,成為第二大股東,且從2010年初起,諾華獲得雀巢對愛爾康所持有之其餘52%股份的優先購買權。2011年,諾華與愛爾康董事會完成合並協議,持有愛爾康100%股權。愛爾康成為諾華集團旗下的第二大業務部門,營業額已達100億美元。

然而“嫁入”諾華的愛爾康業績並不亮眼。數據顯示,愛爾康在2011年還未被完全收購前銷售額增幅為10%,此後連續3年增速僅為3%,2015年銷售額更是下降達到9%。因此,通過從雀巢公司“強取豪奪”而來的“情人”,最後不得不以分手離場。

據悉,諾華將剝離愛爾康眼部護理設備業務,分拆預計於2019年上半年完成,同時啟動回購不超過50億美元的股票,而眼科製藥業務仍繼續留在手中。這樁“強強聯姻”最終未能熬過七年之癢,黯然分手。

6.Roche ∪ Genentech,2009, 468億美元

2009年3月12日,經過7個多月的斡旋,羅氏製藥(Roche)和基因泰克(Genentech)達成友好協議:羅氏製藥將以每股95美元的價格收購基因泰克44%的剩餘股份,交易總額為468億美元,將以全現金的方式進行。

收購後的羅氏成為了當年全球排名第七的藥企,而憑藉基因泰克的強大研發能力,羅氏的江湖地位穩步上升,近幾年基本不出三甲。由於基因泰克在抗腫瘤藥物研發上的強大實力,羅氏也憑此成為了抗腫瘤藥物的龍頭老大。

羅氏之前以化藥見長,但其預見生物技術的迅猛發展,因此在1990年就以低價買下了基因泰克60%的股份。但2015年以後,羅氏可能無法像以前那樣方便地獲得基因泰克的新產品。這也就促使了羅氏加快收購基因泰克。

羅氏製藥最開始的競價是每股89美元,但遭到基因泰克的拒絕。隨後,羅氏製藥直接向基因泰克股東提出每股86.5美元的股票收購要約,後者還是因報價過低而拒絕。2009年3月6日將報價提高至每股93美元,不夠還是被無情打臉。直到提高至每股95美元,才喜劇收場。

7.Merck ∪ Schering-Plough,2009, 411億美元

由於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2009年是藥企併購大年。不僅有輝瑞收購惠氏680億的超大手筆,也有羅氏蠶食基因泰克的經典橋段。雖然默沙東(Merk)收購先靈葆雅(Schering-Plough)金額不如前兩位,但也是藥企併購成功的經典案例。

先靈葆雅曾全世界製藥公司中排名第11位,在全美醫藥行業中排名第7位。致力於研發創新的藥品來改善人類的健康,延長人類的生命。研究領域包括各種過敏性、炎症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腫瘤、心血管疾病以及中樞神經系統疾病。

收購先靈葆雅使得默沙東後期得到一個重磅藥物-Keytruda-第一個被FDA批准的PD-1抑制劑。該藥物由先靈葆雅2007年從Organon購來,但一直未得到重視。直到2010年BMS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發表了CTLA4的相關臨床研究,以及開展O藥(Opdivo)的研究,才使得默沙東開始重視Keytruda的項目。

雖然該項目幾經終止,近乎折戟,但項目組堅持不懈的“地下工作”使得Keytruda未被“流產”。正因如此,Keytruda才能在市場上與BMS的O藥並駕齊驅,平分秋色。

8.Teva ∪ Allergan(仿製藥),2015, 405億美元

上回書已經說過艾爾建被阿特維斯收購過一回,但阿特維斯由於也是仿製藥公司,因此艾爾建的仿製藥部門就顯得有些雞肋。而全球第一大仿製藥企業梯瓦(Teva)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直接405億美元拿下艾爾建的仿製部門。

2015年7月27日以色列製藥商梯瓦製藥同意以405億美元收購艾爾建公司的仿製藥業務。Teva公司在一份聲明中指出,在其對Allergan的收購對價中,將以現金支付337.5億美元,其餘部分將以價值67.5億美元的Teva股份進行支付。

自20世紀初,梯瓦公司誕生以來,從一個“小作坊”逐漸成為以色列最大的製藥公司,再到全球最大的仿製藥公司,其成就令人欽佩。從研發捨得投入、專利的層層保護,到國際化的合作共贏,再到如今的大舉併購,“梯瓦模式”告訴我們,仿製藥是可以做大做強的。

對艾爾建仿製藥業務的收購,鞏固了其作為全球仿製藥領導者的地位,此次交易也將是以色列史上最大的一筆收購。

參考文獻: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74490824269540&wfr=spider&for=pc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