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首詩看盡一人一生,個人的發展也受限於時代

在古代,很多詩句能體現作者的心情,從詩的變化,我們也可大體知曉作者的一生。今天帶給大家的便是杜甫的“兩望一高”。

第一個“望”是《望嶽》:

三首詩看盡一人一生,個人的發展也受限於時代

這首詩寫於735年,那時杜甫24歲。青年時候的杜甫,充滿了年輕人的蓬勃朝氣,來到泰山之後,敢與泰山爭高下。“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句詩細細品味,彷彿眼前就是那位青年,一位唇紅齒白、長袖飄飄、腹有詩書氣自華的青年。

可惜,我們接下去要寫第二個“望”了。第二個“望”是《春望》:

三首詩看盡一人一生,個人的發展也受限於時代

這首詩寫於755年,這時候杜甫44歲。二十年過去了,兩個“望”的心情也完全不同了。這一次,杜甫看見了花在哭泣,聽見鳥鳴聲都覺得膽戰心驚。戰火紛飛,家人離散,最期待的便是等到一封家書。這時候的望,我們看見了在戰亂之下,杜甫的無可奈何以及滿腹愁緒。

二十年彈指一揮間,那個敢與泰山爭高下的的少年,已經向命運低下了意氣風發的頭。

兩“望”之後的一“高”,是《登高》:

三首詩看盡一人一生,個人的發展也受限於時代

這首詩寫於767年,這時候杜甫56歲了。離創作《春望》又過去了12年,這十二年一過,登上小小的高臺看見的是“無邊落木、不盡長江、萬里悲秋”,心中所念的是“百年多病”。我們彷彿看見了一個生著病的老人,才華雖勝過年輕時的自己,銳氣卻早已消失殆盡。在塵世浮沉,見到大風和大江,有一種悲涼從心中湧出。

三年後,770年,59歲的杜甫病逝。

三首詩,一個人,不同年紀,完全不一樣的心境。年輕時銳不可當,壯年時心繫家國,老年時悲從心來。

毫無疑問,杜甫是我國曆史上有名的詩人,被後人尊為“詩聖”,在古典詩歌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但是很遺憾,杜甫的一生也正處於大唐帝國由盛而衰的關鍵時期。國家的變化、個人的經歷、閱歷的增加等等交織在一起,使得杜甫的風格也在不斷變化。“兩望一高”雖然並不是杜甫的所有風格,但是這三個作品也很有代表性地表現出時代變遷下個人的變化。

看看歷史人物,細細品讀一番,在戰火紛飛的年代,在生產力低下的古代,縱然是滿腹經綸的杜甫,依舊是顛沛流離、食不果腹。個人的遭遇固然可惜,然而個人與時代的關係卻不得不讓人深思,發人深省。

三首詩看盡一人一生,個人的發展也受限於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