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首诗看尽一人一生,个人的发展也受限于时代

在古代,很多诗句能体现作者的心情,从诗的变化,我们也可大体知晓作者的一生。今天带给大家的便是杜甫的“两望一高”。

第一个“望”是《望岳》:

三首诗看尽一人一生,个人的发展也受限于时代

这首诗写于735年,那时杜甫24岁。青年时候的杜甫,充满了年轻人的蓬勃朝气,来到泰山之后,敢与泰山争高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诗细细品味,仿佛眼前就是那位青年,一位唇红齿白、长袖飘飘、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青年。

可惜,我们接下去要写第二个“望”了。第二个“望”是《春望》:

三首诗看尽一人一生,个人的发展也受限于时代

这首诗写于755年,这时候杜甫44岁。二十年过去了,两个“望”的心情也完全不同了。这一次,杜甫看见了花在哭泣,听见鸟鸣声都觉得胆战心惊。战火纷飞,家人离散,最期待的便是等到一封家书。这时候的望,我们看见了在战乱之下,杜甫的无可奈何以及满腹愁绪。

二十年弹指一挥间,那个敢与泰山争高下的的少年,已经向命运低下了意气风发的头。

两“望”之后的一“高”,是《登高》:

三首诗看尽一人一生,个人的发展也受限于时代

这首诗写于767年,这时候杜甫56岁了。离创作《春望》又过去了12年,这十二年一过,登上小小的高台看见的是“无边落木、不尽长江、万里悲秋”,心中所念的是“百年多病”。我们仿佛看见了一个生着病的老人,才华虽胜过年轻时的自己,锐气却早已消失殆尽。在尘世浮沉,见到大风和大江,有一种悲凉从心中涌出。

三年后,770年,59岁的杜甫病逝。

三首诗,一个人,不同年纪,完全不一样的心境。年轻时锐不可当,壮年时心系家国,老年时悲从心来。

毫无疑问,杜甫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诗人,被后人尊为“诗圣”,在古典诗歌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很遗憾,杜甫的一生也正处于大唐帝国由盛而衰的关键时期。国家的变化、个人的经历、阅历的增加等等交织在一起,使得杜甫的风格也在不断变化。“两望一高”虽然并不是杜甫的所有风格,但是这三个作品也很有代表性地表现出时代变迁下个人的变化。

看看历史人物,细细品读一番,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纵然是满腹经纶的杜甫,依旧是颠沛流离、食不果腹。个人的遭遇固然可惜,然而个人与时代的关系却不得不让人深思,发人深省。

三首诗看尽一人一生,个人的发展也受限于时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