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条原则助你给任何人都留下好印象

50条原则助你给任何人都留下好印象

1. 如果你想管理别人对你的印象,那你就是在运营和管理你的个人品牌。

2. 运营好你的个人品牌,才是你个人长期的、移动的铁饭碗。

3. 在互联网圈,做运营的核心是,面对一个产品,利用有限的资源做两件事:

* 一件是做大这个产品的用户规模和收入规模;

* 一件是提升这个产品的品牌价值,通过品牌价值的提升来更好地扩大用户和收入规模。

4. 要打造和运营你自己的个人品牌,你的目标也应该是刚才说的两点:

* 一是做大规模,也就是扩大你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知道你;

* 二是提升你的个人品牌,拉高你的个人价值。

5. 5个维度总结对打造个人品牌有价值的运营经验:

* 第一,利用产品运营的思维,明确你的品牌定位;

* 第二,利用渠道运营的思维,选择正确渠道做认知建设;

* 第三,利用内容运营的思维,来完成个人品牌的蓄势;

* 第四,利用活动运营的思维,善于向外借力,成为话题的主角;

* 第五,利用数据运营的思维,善用反馈来促进你的品牌升级。

6. 打造个人品牌的第一步,是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

7. 你需要做的,是按照定位理论的指导,找到自己的优势和位置。

8. 优势,就是你的能力、潜力和资源;位置,就是你想要影响的人群,以及影响他们的程度。

9. 如果你想要让一个产品的品牌对消费者产生影响力,你就应该在你预期的客户脑子里,给你要卖的产品占据一个真正有价值的地位。

10. 四个简单步骤定位自己:

* 第一步,你先做个自我分析,明确自己的长处和优势,也明白自己的短处与劣势。

* 第二步,在自己最擅长和感兴趣的领域里,给自己设定一个长期目标。也就是明确你要在哪个领域建立个人品牌,树立怎样的个人IP。

* 第三步,拆解大目标。从终极目标里拆分出一个个较短时间内可实现的小目标,同时,罗列出实现这些小目标所需要的资源和能力。

* 第四步,一个一个去搞定刚才列出的这些资源和能力,达成阶段性小目标。同时,在阶段性目标的执行中,要反复对照终极目标与自己的实际情况,检验自己的定位,不断修正与调整。

11. 定位看起来是一个瞬间的动作,但其实它是一个逐步推进、渐进明晰的过程,这个过程可长可短。过程中,甚至有可能会发生调整与变化,不要怕,这都是正常的。

12. 好的定位至少有两个特点:

* 一是清晰明确,人能接受的信息是有限的,清晰又切中要害的定位,能更快让人接受;

* 二是有鲜明的个性和辨识度。

13. 对想要建立个人品牌的你而言,方法也是一样的,你需要对你想影响的人,进行认知建设,让人们接受你的定位。其次,你的表达和宣传要恰到好处、切中要害。

这就是在做认知建设,也就是对他人进行正向的、符合定位逻辑的、有目的的一系列增强感知的工作,来加深他对你的印象。

14. 三步建立“最适合”的认知模型

* 第一步,明确你想要影响的受众群体;

* 第二步,明确能够到达和影响他们的渠道;

* 第三步,在这些渠道上,反复地强化你的“人设”,也就是人物设定。

15. 选择渠道的我两个注意事项

* 第一,对一些新出现的渠道,特别是一些大公司推出的新渠道,你要尽量在早期进入,这能让你比其他人更有优势。

* 第二,我们人人都有的一个渠道,叫“主场”,也就是随时随地的你自己。你就是自己的主场渠道。这是其他人认识、感知你的定位的最关键渠道。

16. 通过引导用户完成一个完整的使用过程,来建立用户对产品功能的认知,从而感知产品的定位。

17. 如果你能意识到,别人是怎么参与“使用”你的,你就可以有意识地设计自己这个产品的“新手引导”环节,来展现你想要展现的“标签”,也就是你的定位。

18. 不同渠道上的人,其实是你的不同特点的“用户”。

19. 整理渠道的五个方法:

* 根据你对自己的定位,去设计建立别人认知的操作方法和展示的渠道;

* 划分这些渠道中,你所要展示的内容,以及内容所面对的对象;

* 花一些时间,去尝试对这些对象去露出内容;

* 等一等,看看别人是否接收到了这些内容,对待你的态度是否有变化;

* 强化那些带来正向变化的内容展示,弱化或修改那些带来负面变化的内容展示。

20. 巨大的品牌力量背后,是持之以恒的品牌建设和积累。你的个人品牌当然也应该如此。

21. 持续的品牌积累,背后的目的其实是“占位”。市场竞争很激烈,不止你一个人想要树立个人品牌。而市场上可以抢占的定位有限,谁失去了关注和存在感,谁就退出游戏了。

22. 被动地说,持续的品牌积累,是为了防御。但更重要的,积极的角度,品牌积累,是为了“蓄势”。

23. 想要持续积累个人品牌,你需要在选定的定位领域和渠道里,做这么三件事:

* 持续输出内容;

* 持续地学习与积累;

* 戒断那些对你的个人定位造成冲突或干扰的信息,不要展示它们。

24. 如何持续输出

* 一是敢于发表意见与承担责任。

* 二是通过日常的积累,形成自己一整套完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三是重复上述动作。

25. 如果有的信息对你的个人定位会形成冲突或干扰,要戒断,不要展示它们。

26. 两种借力方式:向热门人物和热门品牌借力,以及向热门话题借力。

27. 向名人借力的方法

* 首先,你要明确向谁借力。

* 选好了有影响力的人物以后,你就要想办法与这些人建立联系,深化彼此之间的关系了。

* 最后,要向他人借力,你需要洞察他人的需求,并且先想办法满足他人的需求,再请他人协助你达成你的目标。

28. 向话题借力的方法

* 首先,对舆论保持敏感,随时知道什么是当下的热点。

* 其次,从自己擅长的领域,找一个跟热点能结合起来的角度,持续地发出声音,做出行动。

* 第三,将志同道合者转变成追随者或配合者。

29. 在向热门话题和热门人物借力的过程中的三点注意事项:

* 一是要明确可借力的对象;

* 二是要学会洞察他人的需求,这样在合作和造势的时候才能抓到重点;

* 三是要有主动助人的胸怀和开放的心态,别人请你帮忙,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可以尽量给予帮助,毕竟不知道什么时候,你可能会需要别人的帮忙。

30. 正确的结果导向要做到两点,一个是“数据第一”,一个是“提出与验证假设”。但这都只是手段,最重要的是,你需要收集反馈,来进行自我调整和优化,迭代你的个人品牌。

31. 用反馈指导品牌迭代的具体实操步骤一般是三步:

* 利用好公开数据和手头已有的数据,找到数据中的变化和不寻常之处,试着分析原因;

* 有了对数据的分析,接下来要提出假设,拿出你对应的解决方案;

* 最后,验证你的解决方案,并且通过验证不断优化。

32. 通过数据得到的现象,经过分析后可以拿出一些假设。而这些假设必须要快速地得到验证,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循环,假设——验证——执行——假设。

33. 小数据,也是有价值的数据。它甚至比大数据蕴含的信息更准确。

34. 数据只是工具,本质上,我希望你认真对待的是数据所代表的用户反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