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調理慢性胃炎,主要做好這兩件事

日常調理慢性胃炎,主要做好這兩件事

最近一明老師身邊一個很要好的朋友的胃也出現了健康問題,平日她工作繁忙,每天像陀螺一樣轉個不停,加班、熬夜更是家常便飯!最近她常常胃疼,而且還泛酸水、燒心、打飽嗝。去醫院一查:血紅蛋白數值僅為94 g/L,幽門螺桿菌陽性。醫生診斷她得了胃炎!而且正處於淺表性胃炎與萎縮性胃炎的交接階段,目前通過飲食調理和生活方式的改變是完全可以痊癒的。但如果不重視它,很可能會進一步惡化,後果將不堪設想!所以我們首先要清楚引發胃炎及相關疾病的主要因素,然後再對日常飲食習慣上進行調整。

日常調理慢性胃炎,主要做好這兩件事

1. 遠離胃病,首要關注胃粘膜的健康。

胃粘膜是附在胃內壁層上的高粘度粘液,是一種能夠保護胃體的物質。胃粘膜受到損傷、病變、就會引發各種胃病,嚴重時會造成胃部出血甚至胃穿孔,危及生命。

現代社會競爭激烈,工作節奏快,估計每天能好好按時吃飯的人不多,加上環境,食品安全等諸多因素都可以引起胃部機能平衡系統的 紊亂,直接或者間接損害胃粘膜,造成各種舊胃病的復發和新胃病的發生。許多胃病患者長期吃胃藥,胃粘膜受到破壞、再生的反覆刺激,使胃腸功能日漸衰退,長期胃部病變,導致胃粘膜日漸失去抗酸、抗病變能力,結果不但胃病沒治好,反而引誘肝、腎、心臟等 出現併發症。所以,有效保護胃粘膜才能遠離胃病。

2. 建立良好的日常飲食習慣:飲食規律、定時定量,食物應細軟、易消化,營養要充足與平衡。

飲食調養是護養胃腸非常重要的一個手段。宜多食清淡易消化、富有營養之類的食物,並做到定時定量,少食多餐,使胃中經常有食物和胃酸進行中和,從而防止胃酸侵蝕胃黏膜和潰瘍面而加重病情。

現在正值秋季,飲食應根據“燥則潤之”的原則,選用“防燥不膩”的食物來科學地攝取營養和調整飲食。具有這類作用的食物有茭白、南瓜、蓮子、桂圓、黑芝麻、紅棗、核桃等。患有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的人,可以服食具有健脾補胃的蓮子、山藥、扁豆等。秋季出現口感唇焦等“秋燥症”的氣候,應選用滋養潤燥、益中補氣的食品,這類食品有用芝麻、蜂蜜、銀耳、乳品、百合等,可起到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的補益作用。

另外立秋後天氣還是比較溼熱,不能盲目進補,滋補食物只會加重胃腸負擔。最好多吃瓜果蔬菜,比如芹菜、茄子、黃瓜等。紅小豆、綠豆、薏米、白扁豆等也要常出現在餐桌上。它們都能清熱降溫,消暑斂汗補液,還能增進食慾。

總而言之,若胃炎比較嚴重時,還是得要及時就醫,防止惡化,服藥的同時也可以選擇對胃粘膜有保護作用的功能性保健品進行輔助調理。從根本上則要調整好生活節奏和日常飲食習慣,當然,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想要收穫大健康生活品質,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大健康生活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