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所发声:注册制要审核,接纳VIE和红筹

目前中国证监会正在指导和协同上交所日夜工作,以期推进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尽快落地”。

科创板方案与制度设计还没有正式公布,对企业门槛的设定也存在多种意见,但有关第一批企业名单的说法已经开始逐渐清晰。

来自接近某地方政府高层的消息人士的说法是,第一批企业范围限定在北京和上海,其他地区企业可能暂时无缘首批。而一位接近交易所人士也透露,头部科创企业还是集中在北上深等地。

另外,近日关于“VIE架构或红筹企业能否登陆科创板的问题”引起热议。1月16日,在2019年度“陆家嘴资本夜话”高峰论坛上,上海证券交易所资本市场研究所所长施东辉似有终结此话题之意,他表示:“VIE架构和红筹股都可以在科创板上市。”同时,他提出注册制还是要审的,要看公司经营的业务和社会传统道德是否一致。“在注册制的条件下,市场发挥的作用更大、扮演的角色更重要,中介机构扮演的角色也更重要。”

上交所发声:注册制要审核,接纳VIE和红筹

关于科创板市场设计的要点,施东辉概括为三个部分:

第一是市场的包容性,就是把资本市场的上市标准设计得更具包容性。因为科创企业涉及到不同的行业,又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它的经营风险、股权结构、财务特征各有特点。设想是在企业基本合规,基本信息披露条件都满足基本标准的前提上,设置一些包容性的上市标准,比如企业的现金流、收入、利润、研发投入,包括上市后预计的市值,把这些不同的条件进行组合。“也就是说你这一款不满足,那么你可以选另一款,总有一款适合你,如果没有一款适合你,那么你回去接着练。所以这个市场,我们认为它应该具有充分的包容性。”

第二是定价的有效性,主要是设计一些能自我平衡的交易制度,同时强化中介机构的责任。中介机构不是只把企业保荐上市就可以了。中介机构要在企业的发展、上市、上市后持续经营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保证它定价的有效性。

第三是投资者保护。在中国特殊的国情条件下,科创板会设立投资者门槛,主要是看投资年限,是否具有风险的承受能力,账户资产是不是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同时,有严格的退市条件,比如说在上市公司有违纪违规现象,有重大的虚假信息披露了,你就得退市;如果企业经营每况愈下,原来的上市标准满足不了也得退市。

跟科创板紧密相关的另外一个大问题,就是发行的注册制。怎么理解注册制?怎么认识?施东辉表示,不管是注册制还是核准制,无非是政府和市场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或者扮演的角色有什么不一样。

“注册制,不是说像有些媒体说的,不审了,其实还是要审的,审的方面,要看公司经营的业务是不是跟我们社会传统道德一致。”施东辉说,“比如,某公司是做活熊提胆的,可能还是不能上市。比如说港交所,比特币热的时候,大家挖矿,但港交所认为他们的业务不太适合上市。所以注册制也是要审的,无非是在注册制的条件下,市场发挥的作用更大,扮演的角色更重要,然后中介机构在里面扮演的角色也更重要。”

注册制和核准制的区别

首先是审核的理念上。最大的一个区别,不管以前的审核制还是核准制的,它的潜意识中隐含着这样一个假设,我要对这个企业的投资性负责的,所以我们规定了各种各样的条件,要判断你的经营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在核准制下,要对企业的投资者进行判断,但在注册制下,不需要判断公司信息的真实、完全性、准确性。在这个审核的理念方面,只关心它的信息披露的三性,或者再加一个可理解性。

另外一个区别,审核的方式不一样,注册制会把发行上市的标准程序流程全部公开,企业在网上提交申请文件以后,除了规定的见面会以外,不用到交易所来,全部在网上电子化的流程进行。交易所通过不停问询,使公司的信息披露达到“三性”要求,然后所有问题和反馈全部在网上公开,让投资者进行判断,或者可以进行提问。

最后关于发行的问题,施东辉认为,在发行的价格、规模和时间方面,一定要推进发行的市场化改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