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脑子有多聪明?做出来这道题,你的聪明程度就与他相当!

我们都知道,韩信是我国汉代著名军事家 ,他带兵打仗,天下无敌。有句俗语说“韩信带兵,多多益善”。这话最早是韩信自己说的。有一次刘邦与韩信闲聊各位将领的带兵才能,韩信认为这些将领才能各有高下。刘邦就问“那以你看,我能带多少兵?”,韩信说“最多十万”。刘邦又立刻反问“那你呢?”韩信说“自然是多多益善(越多越好)”。

韩信脑子有多聪明?做出来这道题,你的聪明程度就与他相当!

可能后人听着这个“多多益善”没什么好夸耀的。认为搁谁不是越多越好?谁带的兵多谁胜利的可能性大嘛!其实不是这样的。带兵打仗可不是儿戏,那都是活生生的人命,更重要的是关乎国家社稷,一旦失败,很可能就全完了。如果没有那个才能,还真带不了那么多兵。

韩信就有这个才能,他自诩“带兵多多益善”,并不是吹牛。因为韩信不但是个将才,还很有数学天赋。怎么知道的呢?这里有个“韩信走马分油”的故事。

韩信脑子有多聪明?做出来这道题,你的聪明程度就与他相当!

又一次,韩信外出办事,路上遇到两个孩子在争执。韩信驻马询问原因。两个孩子告诉了他情况:原来两个孩子受家人的吩咐出来买油,都要买5斤油。出来的时候,一个孩子带了一个10斤的桶,另一个孩子带了一个7斤的桶和一个3斤的油葫芦。但是,买油的时候,卖油的老板为了省事,把二人各自要的5斤油都装进了那个10斤的桶里。

韩信脑子有多聪明?做出来这道题,你的聪明程度就与他相当!

临到家的时候该分油了,问题来了。因为那个时候的容器不像现在玻璃的,隔着瓶子能看到里面油位的高低,手边有没有量器,不好分均匀,这才争执了起来。韩信笑了笑,连马都没下,就给他们解决了这个问题。韩信的方法分以下几个步骤:

1、先从大桶(10斤的桶)中倒入油葫芦中3斤;

韩信脑子有多聪明?做出来这道题,你的聪明程度就与他相当!

2、把油葫芦里的3斤倒入小桶(7斤的桶);

韩信脑子有多聪明?做出来这道题,你的聪明程度就与他相当!

3、再从大桶里倒入油葫芦里3斤;

韩信脑子有多聪明?做出来这道题,你的聪明程度就与他相当!

4、再把油葫芦里的3斤倒入小桶;(此时,小桶里已经有6斤,大桶里还剩4斤)

韩信脑子有多聪明?做出来这道题,你的聪明程度就与他相当!

5、第三次从大桶里倒入油葫芦里3斤;(大桶里还剩1斤)

韩信脑子有多聪明?做出来这道题,你的聪明程度就与他相当!

6、把有葫芦里的油再倒入小桶里一斤;(此时,小桶已满,7斤。葫芦里还剩2斤)

韩信脑子有多聪明?做出来这道题,你的聪明程度就与他相当!

7、再把小桶里的7斤油全部倒进大桶里;(此时,大桶里有8斤,小桶里没有,葫芦里有2斤)

韩信脑子有多聪明?做出来这道题,你的聪明程度就与他相当!

8、把葫芦里的2斤倒进小桶;

韩信脑子有多聪明?做出来这道题,你的聪明程度就与他相当!

9、再从大桶里倒进葫芦里3斤;(此时,大桶里还剩5斤)

韩信脑子有多聪明?做出来这道题,你的聪明程度就与他相当!

10、把葫芦里的3斤再倒进小桶。(小桶里就有5斤)

韩信脑子有多聪明?做出来这道题,你的聪明程度就与他相当!

用了这十个步骤,韩信就把这个问题给他们解决了,两个孩子高高兴兴地回家了。韩信的聪明从此可见一斑。所以,后来刘邦与韩信闲聊之后,既高兴,又觉得没面子。就又给韩信出了道题。

韩信脑子有多聪明?做出来这道题,你的聪明程度就与他相当!

刘邦说“将军既然这么有才,我当然很佩服。现在我有一个小问题,向将军请教,凭将军的才能,我想答起来应该不会费力。”韩信满不在乎地说:“没问题!”刘邦狡黠地一笑,叫来一小队士兵隔着墙站队,刘邦与韩信站在墙这边发令:“每3人站成一排!”队站好后,小队长进来报告:“最后一排只有2人”;刘邦又传令:“每5人站成一排”,小队长报告:“最后一排只有3人”;刘邦再传令:“每7人站成一排”,小队长报告:“最后一排只有2人”。

韩信脑子有多聪明?做出来这道题,你的聪明程度就与他相当!

刘邦转脸问韩信:“敢问将军,这队士兵有多少人?”韩信脱口而出:“23人”。刘邦大惊,心中的没面子已经变成了忌妒。心想:“此人本事太大,必不能久居人下!”韩信最后有个那样的结局,估计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吧。

关键是,你说韩信怎么算出来的?小编一直都没有弄明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