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年志之民国五年——护国战争、袁世凯落幕、第一次府院之争

1916年,民国五年。

袁世凯在民国四年宣布恢复帝制,登基大典还没过几天,与小凤仙演义了一段英雄美人爱情故事的蔡锷,在小凤仙的掩护下离开北京,辗转回到云南。云南是蔡锷的大本营,此次重招旧部,一呼百应。在12月25日,宣布云南独立,并誓师讨袁,军队取名护国军,由此引发的运动史称“护国运动”和“护国战争”。

民国年志之民国五年——护国战争、袁世凯落幕、第一次府院之争

云南在中国的版图上,偏居西南一隅,离政治中心北京上千公里,尽管蔡锷亲自领军,但只能从四川打起。可是云南首举讨袁旗帜,各省开始响应。1月27日,贵州宣布独立;2月18日,湖北革命党发生起义;3月15日,广西宣布独立;4月初,广东宣布独立;4月12日,浙江宣布独立;5月25日,四川宣布独立;5月29日,湖南宣布独立。先后八个省脱离袁世凯政府。

迫于各方面的压力,袁世凯在2月23日,就发出暂缓登基的通告。3月10日,在外手握重兵的袁世凯嫡系冯国璋,联络山东将军靳云鹏、江西将军李纯、浙江将军朱瑞和湖南将军汤芗铭联合署名的密电,逼袁世凯退位,取消帝制。袁世凯见民心、干将皆失,不得已在3月23日宣布取消帝制,恢复共和。历时83天皇帝梦破灭。可袁世凯仍然担任民国总统,4月中旬,任命段祺瑞为国务卿。孙中山为此,在5月9日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各省仍在陆续宣布独立。内部,新任命的段祺瑞进一步逼袁交权。5月18日,袁世凯派人设局,在上海刺死了为孙中山左膀右臂的陈其美,但改变不了反袁事态。6月6日,内忧外困的袁世凯因尿毒症发作死去,一代枭雄落幕。

民国年志之民国五年——护国战争、袁世凯落幕、第一次府院之争

6月7日,副总统黎元洪接任大总统。9日,孙中山发布宣言,致电黎元洪,要求恢复临时约法,尊重国会。29日,黎元洪宣布恢复临时约法,并呼吁全国停战,取消独立,恢复统一国家。各交战地陆续停战,护国战争结束。

民国年志之民国五年——护国战争、袁世凯落幕、第一次府院之争

7月6日,北京政府重新任命了各省军政长官,撤换了坚决支持袁世凯帝制的一些官员,对护国运动有功的人员给予了任命。蔡锷被任命为四川省督军兼省长。可刚上任,就因身体病情加重,8月31日离职,东渡日本治病。因喉癌已是晚期,11月8日在日本逝世,年仅34岁。

8月1日,恢复活动的参众两院,在北京召集会议,选举段祺瑞为总理。虽然国会恢复活动,但第一次民选的国民党议员并未恢复身份,这一批议员仍是袁世凯时期的议员,在袁世凯死后,段祺瑞成为北洋系的最大头目,虽名为“民选”,可仍是被段祺瑞所操控的。如不算孙宝琦的代理总理,段祺瑞为民国第五任总理。

民国年志之民国五年——护国战争、袁世凯落幕、第一次府院之争

段祺瑞在北洋系中,以刚愎自用、态度强硬著称。黎元洪虽为总统,武昌起义元勋,但手中无兵,只身在北京任职。加之名义上恢复了“临时约法”,行内阁负责制。段祺瑞第一智囊徐树铮,更是个飞扬跋扈之人,而段祺瑞让其出任国务院秘书长,黎元洪不许。在徐世昌出面协调下,终是黎元洪退让一步,徐树铮得以出任国务院秘书长。第一次府院之争拉开序幕。

段祺瑞为加强军队对政府的影响力,特意成立督军团,督军团由各省督军组成,定期召开会议。而中国幅员广阔,能来参加督军团会议的,大多是北洋系控制的直隶周围各省和通达铁路的江浙数省,实际上就是北洋军阀控制政府。黎元洪虽然表示不满,但也无奈。

5月27日,日本第一次刺杀张作霖未果。

9月1日,将主办的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该杂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旗帜。

10月31日,黄兴旧病复发,在美国去世,为民国五年去世的又一重要人物。

12月26日,黎元洪任命蔡元培为北大校长,为北大带来更加宽松的思想和学术氛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