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年志之民國五年——護國戰爭、袁世凱落幕、第一次府院之爭

1916年,民國五年。

袁世凱在民國四年宣佈恢復帝制,登基大典還沒過幾天,與小鳳仙演義了一段英雄美人愛情故事的蔡鍔,在小鳳仙的掩護下離開北京,輾轉回到雲南。雲南是蔡鍔的大本營,此次重招舊部,一呼百應。在12月25日,宣佈雲南獨立,並誓師討袁,軍隊取名護國軍,由此引發的運動史稱“護國運動”和“護國戰爭”。

民國年志之民國五年——護國戰爭、袁世凱落幕、第一次府院之爭

雲南在中國的版圖上,偏居西南一隅,離政治中心北京上千公里,儘管蔡鍔親自領軍,但只能從四川打起。可是雲南首舉討袁旗幟,各省開始響應。1月27日,貴州宣佈獨立;2月18日,湖北革命黨發生起義;3月15日,廣西宣佈獨立;4月初,廣東宣佈獨立;4月12日,浙江宣佈獨立;5月25日,四川宣佈獨立;5月29日,湖南宣佈獨立。先後八個省脫離袁世凱政府。

迫於各方面的壓力,袁世凱在2月23日,就發出暫緩登基的通告。3月10日,在外手握重兵的袁世凱嫡系馮國璋,聯絡山東將軍靳雲鵬、江西將軍李純、浙江將軍朱瑞和湖南將軍湯薌銘聯合署名的密電,逼袁世凱退位,取消帝制。袁世凱見民心、干將皆失,不得已在3月23日宣佈取消帝制,恢復共和。歷時83天皇帝夢破滅。可袁世凱仍然擔任民國總統,4月中旬,任命段祺瑞為國務卿。孫中山為此,在5月9日發表“第二次討袁宣言”,各省仍在陸續宣佈獨立。內部,新任命的段祺瑞進一步逼袁交權。5月18日,袁世凱派人設局,在上海刺死了為孫中山左膀右臂的陳其美,但改變不了反袁事態。6月6日,內憂外困的袁世凱因尿毒症發作死去,一代梟雄落幕。

民國年志之民國五年——護國戰爭、袁世凱落幕、第一次府院之爭

6月7日,副總統黎元洪接任大總統。9日,孫中山發佈宣言,致電黎元洪,要求恢復臨時約法,尊重國會。29日,黎元洪宣佈恢復臨時約法,並呼籲全國停戰,取消獨立,恢復統一國家。各交戰地陸續停戰,護國戰爭結束。

民國年志之民國五年——護國戰爭、袁世凱落幕、第一次府院之爭

7月6日,北京政府重新任命了各省軍政長官,撤換了堅決支持袁世凱帝制的一些官員,對護國運動有功的人員給予了任命。蔡鍔被任命為四川省督軍兼省長。可剛上任,就因身體病情加重,8月31日離職,東渡日本治病。因喉癌已是晚期,11月8日在日本逝世,年僅34歲。

8月1日,恢復活動的參眾兩院,在北京召集會議,選舉段祺瑞為總理。雖然國會恢復活動,但第一次民選的國民黨議員並未恢復身份,這一批議員仍是袁世凱時期的議員,在袁世凱死後,段祺瑞成為北洋系的最大頭目,雖名為“民選”,可仍是被段祺瑞所操控的。如不算孫寶琦的代理總理,段祺瑞為民國第五任總理。

民國年志之民國五年——護國戰爭、袁世凱落幕、第一次府院之爭

段祺瑞在北洋系中,以剛愎自用、態度強硬著稱。黎元洪雖為總統,武昌起義元勳,但手中無兵,隻身在北京任職。加之名義上恢復了“臨時約法”,行內閣負責制。段祺瑞第一智囊徐樹錚,更是個飛揚跋扈之人,而段祺瑞讓其出任國務院秘書長,黎元洪不許。在徐世昌出面協調下,終是黎元洪退讓一步,徐樹錚得以出任國務院秘書長。第一次府院之爭拉開序幕。

段祺瑞為加強軍隊對政府的影響力,特意成立督軍團,督軍團由各省督軍組成,定期召開會議。而中國幅員廣闊,能來參加督軍團會議的,大多是北洋系控制的直隸周圍各省和通達鐵路的江浙數省,實際上就是北洋軍閥控制政府。黎元洪雖然表示不滿,但也無奈。

5月27日,日本第一次刺殺張作霖未果。

9月1日,將主辦的青年雜誌改名為《新青年》,該雜誌成為新文化運動的旗幟。

10月31日,黃興舊病復發,在美國去世,為民國五年去世的又一重要人物。

12月26日,黎元洪任命蔡元培為北大校長,為北大帶來更加寬鬆的思想和學術氛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