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陵之戰(1)魏手中曾經抓了一把多麼好的牌

戰國初年,你如果問我,誰最有戲一統天下,我的回答會是魏。

你可能會問:魏是個什麼東西?沒聽說這哥們有什麼故事啊!強秦呢?

強秦這個時候連前三都排不上。

文化被鄙視,國力很差勁,軍事打不贏。

秦在當時的國際地位,很尷尬,屬於牛人不願意效力,諸強看了不上的邊緣之國,龜縮在關中地區(陝西東南部)。

馬陵之戰(1)魏手中曾經抓了一把多麼好的牌

注意,“龜縮”這個詞並非搞笑,我斟酌了很久,只有這個詞最貼切,它在戰國初年被魏踩著脖子,連氣喘的都費勁。

強秦的故事我們還要過過再講,因為眼下真的乏善可陳,它還在等一個人,這個人不到,秦就得蔫著。

戰國初年的超級大國,手裡牌最好的,是魏。

因為這時的魏,用句現在很時髦的話講,人家四個自信。

政治自信,軍事自信,經濟自信,地理自信。

將魏的各種自信推向頂點的,是魏文侯。

魏文侯是我們剛剛上一講三家分晉的魏駒的孫子,在他的治下,東制齊楚,西挫秦國,內修政治,外和趙韓,在他的治下,沒有任何一個勢力敢不買魏國的賬。

下面我們來詳細的闡述一下魏的“四個自信”。

政治自信

當年《天下無賊》中有句話特別火:21世紀什麼最貴?

人才。

這是句廢話,放哪個世紀都是人才最貴,而且對於領導們來說,貴從來都不是問題。

問題是,你咋知道這人是不是人才呢?

所謂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但這馬你咋就能看出來它能扛千里的造呢?

這就是本事了。

魏文侯很會識人,而且會用人,還是個招募大師。

他的領導班子陣容很強,吳起,李悝,任座,魏成,樂羊,西門豹(小學課文中怒懟巫師的反迷信鬥士),每個都身負大才,魏國在這一群大才的調理下,國力蒸蒸日上。

剛剛所說的這一大票人中,都很牛,但這堆夜空中最亮的星中,有一顆星星璀璨的有點像月亮。

沒有他,就談不上魏國的整體強大,甚至連日後的秦國都有可能永遠的無法強大。

這顆大星星,他叫李悝。

他幹了一件事,而這件事折騰的比較大。

變法。

歷史中的變法絕大多數無法成功,而且難得善終,但人家李悝卻兩者全部搞定。

既成功又善終。

這極其罕見。

因為但凡變法,總是要動人家利益的,你動人財路,人家往往就要動你的生路。

馬陵之戰(1)魏手中曾經抓了一把多麼好的牌

幾千年來的變法,非天時地利人和與大運氣齊聚,否則都沒戲。

李悝的水平高是一方面,命好是更重要的那方面。

作為變法的總設計師,李悝的這套變法可以說是戰國變法之祖,包括後面的商鞅變法,吳起變法,其實都是偷師這個變法框架。

李悝根據當時魏國的情況,為魏國打通了四條經絡。

首先是打通了人才經絡,廢除了世襲制度,開始根據能力選拔官員,取消舊貴族的世襲俸祿。

打壓吃飯不幹活的貴族,牛人們才能有空間,將選拔制度化,才能吸攬天下英才投奔而來。比如特別能打的吳起,就是因為從衛國不招待見,所以跑來了。

然後是打通了土地經絡,正式廢除周王朝的“井田制,”廢除原本“井田制”的土地界限,鼓勵老百姓墾荒,允許土地私有買賣。

廢除“井田制”在當時是具有跨時代的意義的,首先我們來科普一下,所謂“井田制”究竟是個啥。

自夏商開始,中國大地上的土地制度就是井田制。

所謂井田制,是指把一塊耕地劃分為類似於“井”字的九份方田,周圍有經界,中間有水溝,阡陌縱橫,像一個井字。

馬陵之戰(1)魏手中曾經抓了一把多麼好的牌

每一塊的耕種面積大約是100畝,九塊地中間的那一塊是公田,所有收成上收,周邊的八塊為私田,收成中的一部分是可以歸自己的。

每天干活時,農民伯伯們要先把公田的活兒幹完,才能幹私活。

但我們上一章講了,社會生產力上去後,很多老制度就都行不通了。

首先是因為過去的生產力差,人口少,所以可以在廣大的土地中搞這種“井田”,但由於上一章中我們說了,鐵器普及後,過去的很多邊邊角角甚至荒地都可以進行耕作了,大量的不上稅的私地就被出現了。

與此同時,因為所謂的公地的產出是完全上收的,所以這塊地是得不到群眾汗水的,可以參考上個世紀的人民公社。

無論哪個年代,制度理想化勢必會導致結果雞飛蛋打化的。

大鍋飯的形式永遠也激發不出生產力,因為幹成啥樣都不是自己的,只有包乾到戶才能激發人民群眾的熱情。

馬陵之戰(1)魏手中曾經抓了一把多麼好的牌

廢除了早已名存實亡的井田制,鼓勵老百姓開荒,傳統奴隸主貴族的經濟被打破,土地這個最重要的生產資料被激活。

李悝還下了大工夫,將國家境內所有土地進行測評,估算出了國家土地產量,並以此制定出了合理的稅收政策,你家地好你就多交點,別跟我哭窮,我知道你小子幾斤幾兩。

這個工作,看起來很不起眼,但它具有著極其重大的意義。

李悝的土地測評,幫助魏文侯摸清了國家的底兒。

換句話說,一年能收多少糧食,有多少戶口等等這個國家的國家動員能力被算成了一個可靠的數字呈到了高層的辦公桌前。

比如每年能收1000萬石糧食,能養十萬軍隊打半年的,能蓋兩座宮殿,娶50個娘娘,領導人心中就有數不抓瞎了。

國家也只有摸清了家底後,才能有多大鍋下多大米。

在這之前,全都是兩眼一抹黑的,高層不知道國家的動員能力有多少,要麼就總想蛇吞象滿世界開咬,要麼就守著金庫借錢花。

好的制度是具有普世性的,李悝的整套土改,後來就被商鞅同志幾乎全盤抄走了。

這是整個中華帝國的統治根基。

可以說,中國幾千年以來,之所以後面會發展成世界上最大最連綿不絕的封建國家,這套土改技術是根本藍圖。

沒有這套技術,就談不上後面的全民徵稅,也就更提不上那套世界上最先進的文官系統了。

土改外,李悝打通了魏國的法制經絡,完備法制,建立魏律,出臺《法經》。

馬陵之戰(1)魏手中曾經抓了一把多麼好的牌

《法經》對於國家法令,政府職能,官員升遷獎懲,軍功獎勵都進行了完備的規定。

李悝的法典,不僅僅在魏國曆史上屬於頭一遭,他在整個中國歷史上,都是具有開天闢地性質的。

它奠定了中國歷史上的諸多方方面面的建制,在後世歷史上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又比如說後來的商鞅變法,基本上大體的框架又全都是“借鑑”的李悝變法,只不過稍加改動變成了戰爭機器升級版。

最後,李悝打通了魏國的軍事經絡,他改革軍事制度,建立“武卒”制,對軍隊的士兵進行考核,獎勵優秀者。

“武卒”類似於今天的特種兵,待遇極高,一經認證,先分得百畝土地,同時解除奴隸身份,再免除“武卒”全家的徭役和田宅稅。

將軍功細化分級,分為“上功”“次功”,根據不同的軍功給予不同獎勵,大功者甚至家屬子女也有重賞,這也是有史以來最早的“軍功章上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另一半”。

“武卒”如狼似虎,軍功全民擁戴,李悝在制度上給出了不能再優厚的配合,李悝的一整套變法改革幫助魏國在制度上確立起了遠超那個時代的先進性,但沒人才,再好的戲也出不來,全國再尚武,打仗的是草包也不管用。

李悝設計的軍事制度的具體落實者是另一個大神。

軍事自信

戰國初年第一戰神——吳起

吳起有兩大功勳

其一,他的戰略眼光獨到,他向魏文侯建議了黃河以西的重要性,向西吞併了秦國五百多里的土地,並控制了崤函地區,將秦國壓縮在了華山以西的狹長地帶。關於這一戰略的偉大之處,我們會在“地理自信”中詳細闡釋。

其二,他訓練出了“魏武卒特種部隊”,一個武卒,身披三重甲,持戈佩劍,操12石的弩,帶50支箭,攜帶三天口糧(連甲帶裝備大約50斤左右),半天能急行軍百里(相當於今天的四十公里左右)。

這種水平隨便拎出來一個就可以參加現在的奧運會鐵人三項,吳起率領著這支特種兵部隊,創下了大戰七十二場,全勝六十四場,剩下八場不分勝負的奇功偉績。

基本上在當時是逮著誰滅誰的節奏。

不過就算那麼能打,沒錢,再好的戲也出不來。

這根本就不叫事兒,人家魏國的經濟不是一般的自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