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母親在城市:時代拋棄了誰,誰又該被誰所拯救

農村母親在城市:時代拋棄了誰,誰又該被誰所拯救

祈福公園 又名:(此去經年花更紅)

現在是週六早上的十點,王海霞獨自一人坐祈福公園的一張躺椅上,她已經做了一個多小時了。在她的身邊放著一個長30釐米寬20釐米的木盒子,赤色的漆皮被一塊黑色的方巾蓋著,只漏出它半邊的殷紅在清晨的陽光下耀眼奪目。

周圍響著各種嘈雜的音樂聲,王海霞感覺莫名的煩躁起來,眉頭的皺紋不自覺更加深邃了。她抬頭看著眼前一群和她同齡的的老人伴隨著音樂愉快著跳著廣場舞,之後低頭看了一下身邊的盒子,手不自覺的放到上面撫摸起來,嘴裡也開始喃喃自語“你說他們城裡的老人都這麼清閒的嗎?一大早就跑來這裡跳舞”,隨著時間的推移,她又看到一個老年戲曲班在飆戲,看到一個老年樂隊在演奏,還有一群老人在哪裡有模有樣的練著太極劍,甚至有幾個人在那裡朗誦詩文,王海霞的臉上突然詫異起來“他們怎麼什麼都會啊,我們就只會種田,真的挺讓人羨慕的。”

王海霞今年六十九歲,差一年不到七十歲,她是一個地道的農村人,自己一輩子養活著三個子女,如今大兒子和小女兒都已經成家,唯獨二兒子趙喜現在還是單身,趙喜是家裡唯一上過大學的人,他很不認同王海霞給他說媒的事情,說自己的婚姻要自己來。趙喜畢業有七八年了,雖然事業上比哥哥妹妹發展的都要好,只是不結婚這一點讓王海霞特別擔心,即使王海霞發動老大趙歡和老三趙樂一同勸說老二,可就是沒有效果,對於這件事王海霞可以說是操碎了心。

就在兩個月前,王海霞同老伴趙大力一同在地裡忙活時,在搬運一袋糧食的趙大力突然因為腦血管破裂倒下了,王海霞當時嚇壞了,趕緊四處叫人,當時在那個荒山地裡根本沒幾個人,好不容易找到人,趙大力才被送到醫院,在醫生經過診治後不久就下了病危通知,三天後老伴就永久的離開了她。

從那日後老二趙喜看到母親每日精神恍惚,自己又擔心她自己一個人在家裡沒人照顧,經過三兄妹商量,決定把王海霞接到城裡二兒子趙喜家裡生活一段時間,首先趙喜買了房子,房子雖然不是很大,但是八十幾平的房子也足夠母子二人生活了,其次城裡生活方便,物質條件豐富,可以轉移母親的注意力,就這樣趙喜陪著王海霞一同來到了城裡。

剛來到城裡幾天,王海霞覺得還十分有趣,可時間久了她越發覺得沒趣了,兒子每日上班,平時根本沒時間陪她,好多次想告訴趙喜自己想回去,但每次看到兒子趙喜微笑熱心的給自己介紹那裡有好玩的和好吃的時候她又忍不住閉上了嘴巴,她不想讓兒子難做。

也許是自己太笨也許是兒子太聰明。有一天王海霞突然收到一份快遞,她自己是沒有買東西的,所以她猜應該是兒子趙喜的,自己幫著簽收以後就放在了一邊。兒子下班回來後問王海霞是否簽收一個包裹,王海霞告訴了他並給他指出放置的位置,當趙喜看到王海霞把包裹放在鞋架子上時不禁哭笑不得”你這是有多恨我爸啊!“,王海霞乍聽這句話時有點不知所云,可當趙喜打開包裹時,她才苦澀的笑笑,那是一個紅色的方形漆盒,被一塊黑色的方巾包裹著,隱隱的漏出一絲殷紅。

趙喜把父親的骨灰盒拖大哥趙歡給寄過來了,按理人死是要下葬的,可王海霞希望自己死的時候可以和父親一起安葬,於是在趙大力下葬的時候只放了一些他的一些遺物,骨灰盒則放在家裡供奉起來。身在城裡的王海霞因沒有人的陪伴而倍感孤獨,兒子趙喜多少是有點理解的,於是他悄悄的同大哥小妹商量了一下,最後骨灰就被大哥寄了過來,這件事對王海霞來說比任何禮物都要好。

兒子趙喜把父親趙大力的骨灰寄過來後,王海霞心情就好了很多,平時有了個說話的人,再加上兒子趙喜變著法子讓她高興,帶她吃那些她從來沒有吃過的東西,王海霞覺得能有這個兒子很自豪。

想到這些坐在躺椅上的王海霞更加欣慰了“老頭子啊,你養了一個好兒子啊,可惜你死的太早,不然~”說到這裡王海霞停下來並低聲哽咽了起來,可能因為周圍的人很多,她快速收拾了一下自己,免得被人誤解。

看看時間已經上午十一點了,王海霞準備起身往家裡走去,她重新摸了摸身邊那個紅褐色的漆盒,她感受到盒子上有了溫度,就像是趙大力手上的溫度一樣,抬頭看看天空心裡想今天的天氣真好啊!

王海霞依著來時的路抱著那個漆盒小心的向家走去,自從她來到趙喜這裡就感覺城裡路上人太多車太擠,她始終是不習慣的,還有她必須遵守那些她以前只在電視機上看到的交通規則,“這對趙大力那個缺少耐心的人來說可真要命了”王海霞在等紅燈的時候想。

回到家她開始為兒子做午飯,這也是她一天最快樂的時光,菜都是兒子在超市買的,之所以不是她買的,是因為王海霞覺得超市的菜好貴,兒子趙喜是發現了這一點的,所以平時週一到週五的菜都是兒子趙喜在買,可雙休的時候趙喜會同王海霞一起走上一段路,去農貿市場去買,那裡的價格在王海霞看來還算是實惠。

兒子趙喜中午回來後,把一個摺疊的冊子拿到她面前,然後期待著看著她打開,那是一個紅色的冊子,表面寫著一行大字,看著冊子王海霞那塵封多年對文字的記憶開始慢慢變得鬆動,她的學歷只有初中,儘管幾十年沒有唸書,她還是憑著記憶小心的一字一詞的讀著,“南山區老年詩社”,她抬頭看了趙喜一眼,趙喜微笑著告訴她接著翻閱下去,王海霞按著兒子趙喜的意思一頁一頁的翻閱,直到最後她看到了一張報名表。

王海霞有些不解,還沒有詢問,兒子趙喜就告訴她並希望她能報名參加,這對王海霞無疑是驚訝的甚至是荒唐的,她幹了一輩子農活,體力到是積累了不少,可這什麼文學詩之類的她想都沒想過,又怎麼能一下子接受。

王海霞的反應趙喜是有想到的,於是他放下詩社這件事就一起吃起飯來。吃飯時趙喜不住的詢問母親王海霞有沒有自己喜歡的東西,或者很想做的事情!對於這樣的談話,王海霞是記在心裡了的,只是她真的想不起來自己喜歡什麼,又或者曾經喜歡過什麼。她是一個農民也不曾想過那樣的事情,苦日子過多了的王海霞那時候一心想著怎麼才能過得更好一點,她每日同趙大力一起把家裡家外收拾的利利索索的,她希望子女過得幸福,快樂,希望孫子健康,可關於自己她從沒有想過。

兒子趙喜雖然不在與她討論詩社的問題,但是那天之後趙喜有意無意的給她買一些詩詞文本,並在空閒的時間讀給她聽,趙喜讀詩並不是專業的,可是他特有的音色加上搞怪的風格讓王海霞高興不少。每次趙喜讀完都會試著讓母親重新讀一遍,至於裡面難懂的詞彙無一不是備註上拼音,詩文底下還有用紅筆批註的詞彙所在字典的頁數。就那樣王海霞用一種接近於龜速的方式閱讀著兒子給自己買的詩文,讀的久了順了她也會給趙大力讀一讀,就那樣她空虛的生活慢慢被一點點填滿。

此後的時間裡,兒子趙喜給她買了智能手機,教她玩當下流行的軟件,這讓她著實開心了很久,尤其是網絡上流行的搞笑段子。看到更多的她開始慢慢了解趙喜的生活,至於生活是什麼,又該怎麼過,她依然不是很清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