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母亲在城市:时代抛弃了谁,谁又该被谁所拯救

农村母亲在城市:时代抛弃了谁,谁又该被谁所拯救

祈福公园 又名:(此去经年花更红)

现在是周六早上的十点,王海霞独自一人坐祈福公园的一张躺椅上,她已经做了一个多小时了。在她的身边放着一个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木盒子,赤色的漆皮被一块黑色的方巾盖着,只漏出它半边的殷红在清晨的阳光下耀眼夺目。

周围响着各种嘈杂的音乐声,王海霞感觉莫名的烦躁起来,眉头的皱纹不自觉更加深邃了。她抬头看着眼前一群和她同龄的的老人伴随着音乐愉快着跳着广场舞,之后低头看了一下身边的盒子,手不自觉的放到上面抚摸起来,嘴里也开始喃喃自语“你说他们城里的老人都这么清闲的吗?一大早就跑来这里跳舞”,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又看到一个老年戏曲班在飙戏,看到一个老年乐队在演奏,还有一群老人在哪里有模有样的练着太极剑,甚至有几个人在那里朗诵诗文,王海霞的脸上突然诧异起来“他们怎么什么都会啊,我们就只会种田,真的挺让人羡慕的。”

王海霞今年六十九岁,差一年不到七十岁,她是一个地道的农村人,自己一辈子养活着三个子女,如今大儿子和小女儿都已经成家,唯独二儿子赵喜现在还是单身,赵喜是家里唯一上过大学的人,他很不认同王海霞给他说媒的事情,说自己的婚姻要自己来。赵喜毕业有七八年了,虽然事业上比哥哥妹妹发展的都要好,只是不结婚这一点让王海霞特别担心,即使王海霞发动老大赵欢和老三赵乐一同劝说老二,可就是没有效果,对于这件事王海霞可以说是操碎了心。

就在两个月前,王海霞同老伴赵大力一同在地里忙活时,在搬运一袋粮食的赵大力突然因为脑血管破裂倒下了,王海霞当时吓坏了,赶紧四处叫人,当时在那个荒山地里根本没几个人,好不容易找到人,赵大力才被送到医院,在医生经过诊治后不久就下了病危通知,三天后老伴就永久的离开了她。

从那日后老二赵喜看到母亲每日精神恍惚,自己又担心她自己一个人在家里没人照顾,经过三兄妹商量,决定把王海霞接到城里二儿子赵喜家里生活一段时间,首先赵喜买了房子,房子虽然不是很大,但是八十几平的房子也足够母子二人生活了,其次城里生活方便,物质条件丰富,可以转移母亲的注意力,就这样赵喜陪着王海霞一同来到了城里。

刚来到城里几天,王海霞觉得还十分有趣,可时间久了她越发觉得没趣了,儿子每日上班,平时根本没时间陪她,好多次想告诉赵喜自己想回去,但每次看到儿子赵喜微笑热心的给自己介绍那里有好玩的和好吃的时候她又忍不住闭上了嘴巴,她不想让儿子难做。

也许是自己太笨也许是儿子太聪明。有一天王海霞突然收到一份快递,她自己是没有买东西的,所以她猜应该是儿子赵喜的,自己帮着签收以后就放在了一边。儿子下班回来后问王海霞是否签收一个包裹,王海霞告诉了他并给他指出放置的位置,当赵喜看到王海霞把包裹放在鞋架子上时不禁哭笑不得”你这是有多恨我爸啊!“,王海霞乍听这句话时有点不知所云,可当赵喜打开包裹时,她才苦涩的笑笑,那是一个红色的方形漆盒,被一块黑色的方巾包裹着,隐隐的漏出一丝殷红。

赵喜把父亲的骨灰盒拖大哥赵欢给寄过来了,按理人死是要下葬的,可王海霞希望自己死的时候可以和父亲一起安葬,于是在赵大力下葬的时候只放了一些他的一些遗物,骨灰盒则放在家里供奉起来。身在城里的王海霞因没有人的陪伴而倍感孤独,儿子赵喜多少是有点理解的,于是他悄悄的同大哥小妹商量了一下,最后骨灰就被大哥寄了过来,这件事对王海霞来说比任何礼物都要好。

儿子赵喜把父亲赵大力的骨灰寄过来后,王海霞心情就好了很多,平时有了个说话的人,再加上儿子赵喜变着法子让她高兴,带她吃那些她从来没有吃过的东西,王海霞觉得能有这个儿子很自豪。

想到这些坐在躺椅上的王海霞更加欣慰了“老头子啊,你养了一个好儿子啊,可惜你死的太早,不然~”说到这里王海霞停下来并低声哽咽了起来,可能因为周围的人很多,她快速收拾了一下自己,免得被人误解。

看看时间已经上午十一点了,王海霞准备起身往家里走去,她重新摸了摸身边那个红褐色的漆盒,她感受到盒子上有了温度,就像是赵大力手上的温度一样,抬头看看天空心里想今天的天气真好啊!

王海霞依着来时的路抱着那个漆盒小心的向家走去,自从她来到赵喜这里就感觉城里路上人太多车太挤,她始终是不习惯的,还有她必须遵守那些她以前只在电视机上看到的交通规则,“这对赵大力那个缺少耐心的人来说可真要命了”王海霞在等红灯的时候想。

回到家她开始为儿子做午饭,这也是她一天最快乐的时光,菜都是儿子在超市买的,之所以不是她买的,是因为王海霞觉得超市的菜好贵,儿子赵喜是发现了这一点的,所以平时周一到周五的菜都是儿子赵喜在买,可双休的时候赵喜会同王海霞一起走上一段路,去农贸市场去买,那里的价格在王海霞看来还算是实惠。

儿子赵喜中午回来后,把一个折叠的册子拿到她面前,然后期待着看着她打开,那是一个红色的册子,表面写着一行大字,看着册子王海霞那尘封多年对文字的记忆开始慢慢变得松动,她的学历只有初中,尽管几十年没有念书,她还是凭着记忆小心的一字一词的读着,“南山区老年诗社”,她抬头看了赵喜一眼,赵喜微笑着告诉她接着翻阅下去,王海霞按着儿子赵喜的意思一页一页的翻阅,直到最后她看到了一张报名表。

王海霞有些不解,还没有询问,儿子赵喜就告诉她并希望她能报名参加,这对王海霞无疑是惊讶的甚至是荒唐的,她干了一辈子农活,体力到是积累了不少,可这什么文学诗之类的她想都没想过,又怎么能一下子接受。

王海霞的反应赵喜是有想到的,于是他放下诗社这件事就一起吃起饭来。吃饭时赵喜不住的询问母亲王海霞有没有自己喜欢的东西,或者很想做的事情!对于这样的谈话,王海霞是记在心里了的,只是她真的想不起来自己喜欢什么,又或者曾经喜欢过什么。她是一个农民也不曾想过那样的事情,苦日子过多了的王海霞那时候一心想着怎么才能过得更好一点,她每日同赵大力一起把家里家外收拾的利利索索的,她希望子女过得幸福,快乐,希望孙子健康,可关于自己她从没有想过。

儿子赵喜虽然不在与她讨论诗社的问题,但是那天之后赵喜有意无意的给她买一些诗词文本,并在空闲的时间读给她听,赵喜读诗并不是专业的,可是他特有的音色加上搞怪的风格让王海霞高兴不少。每次赵喜读完都会试着让母亲重新读一遍,至于里面难懂的词汇无一不是备注上拼音,诗文底下还有用红笔批注的词汇所在字典的页数。就那样王海霞用一种接近于龟速的方式阅读着儿子给自己买的诗文,读的久了顺了她也会给赵大力读一读,就那样她空虚的生活慢慢被一点点填满。

此后的时间里,儿子赵喜给她买了智能手机,教她玩当下流行的软件,这让她着实开心了很久,尤其是网络上流行的搞笑段子。看到更多的她开始慢慢了解赵喜的生活,至于生活是什么,又该怎么过,她依然不是很清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