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粮虽好,生活中要提防伪粗粮

粗粮虽好,生活中要提防伪粗粮

近年来随着慢性病的高发,粗粮因为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等,受到人们的大力追捧。

但你知道吗,我们生活中经常吃到的一些有可能是“伪粗粮”,不仅无法提供相应的营养,还不利于三高的控制,甚至可能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那么这些粗粮里的“伪装者”都有哪些呢?

<strong>常见的“伪粗粮”

这些伪粗粮其实本身也是粗粮,但因不恰当的加工方式和不正确的吃法,让原来的营养功效降低,甚至起到反作用!所以在选择的时候得做好辨别。

<strong>部分“全麦面包”

麦子外壳的麸皮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维生素、蛋白质、视黄醇等,对健康很有利。因此,很多养生减肥人士都会有意选择全麦面包。

但是,<strong>为了符合大众的口味,市场上卖的很多面包,主料基本还是小麦粉,全麦粉的含量可能一半都没有;如果商家再添加大量的糖、油、盐来提升口感,那热量基本和普通面包无样。

提示:购买前可以观察一下配料表,若是全麦粉排第一位,证明含量较多,相对更好。

粗粮虽好,生活中要提防伪粗粮

<strong>部分麦片

市面上一些速溶麦片或者水果麦片,在熟制的过程中可能已经损失了很多营养,<strong>有些为了符合消费者的口味,还会添加奶精、糖精、植脂末等,其热量高,营养价值有限。

提示:在购买前,不仅要对比营养成分表,还要选择相对完整的燕麦片;另外,添加剂种类越少越好;煮熟后粘稠度越高越好。

粗粮虽好,生活中要提防伪粗粮

<strong>部分“杂粮馒头”

现在市场上的紫米馒头、荞麦馒头、玉米馒头等层出不穷,成为很多养生人士的热衷选择之一。

<strong>专家表示,真正的粗粮馒头不仅卖相差,口感也差,现在的人一般都接受不了;现在市场上售卖的那些松软光亮的馒头其实使用的主要还是精麦粉,如把玉米加工成玉米面的时候,谷胚、种皮等都被去掉,最后形成的玉米面粉其实和普通面粉的差异并不大,也不能再说是粗粮。

和玉米面类似,<strong>有些玉米糊一类也属于“假粗粮”,膳食纤维丢失后更容易消化,吃多了容易升糖。

粗粮虽好,生活中要提防伪粗粮

<strong>久煮的粗粮

像小米、糙米等口感比较粗,很多人煮粥的时候喜欢煮久一点,至糊烂,这样更容易入口。<strong>殊不知,长时间加热的粗粮也会变成“假粗粮”!

这是因为粗粮的成分中,除了有膳食纤维,还有淀粉。淀粉在50-60度时就会糊化。这样虽然口感变好了,但是摄入后也容易使人体的血糖升高。

正确做法:在煮粥前,先将粗粮提前浸泡一晚;在煮开后,慢炖20-30分钟即可熄火。

粗粮虽好,生活中要提防伪粗粮

<strong>粗粮饼干、谷物饮料

我们吃到的粗粮饼干大多口感酥脆,粗而不糙。这是因为一些商家会在<strong>制作的过程中加入大量的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来酥化纤维,提升口感。这也往往导致粗粮饼干中的脂肪含量比普通饼干更高,所以在摄入的时候一定要控制好量。

谷物饮料也是一样,先不说将粗粮打磨后养分丢失了,在制作的过程中可能还会添加大量的糖,吃多了容易引起肥胖。

粗粮好处多,但不仅要警惕生活中的“伪粗粮”,还要注意吃法,粗粮粗吃,才是真的好!

<strong>四类人吃粗粮要谨慎

<strong>贫血

<strong>建议:贫血的人可以选择含铁量较高的粗粮,如黄豆、小米等。

<strong>肠胃功能弱

<strong>建议:

肠胃弱的人可以将粗粮熬成粥适量食用;或者根据情况,间断、规律的进食,以减小胃肠负担。

<strong>青少年和体力劳动者

这两类人平时都需要大量的热量,而粗粮中葡萄糖含量少,消化慢、吸收慢,<strong>极易导致供能不足。

<strong>肾病患者

建议:肾病患者每天限量吃50g左右的粗粮为宜,而且各种粗粮最好经常换着吃,把粗粮融入到三餐中,合理搭配。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粗杂粮占全部主食的1/3-1/2,每天摄入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g,薯类 50-100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