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科普:琥珀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哪些痕跡(一)

關於琥珀歷史,琥迷朋友們應該都不陌生,千年前這種稀有的有機寶石就已經被先人們推崇為珍寶。而對琥珀再熟悉一些的琥迷可能還會告訴你:我國目前所知最早的琥珀製品,出土於四川廣漢三星堆;漢代的出土的文獻中有著關於琥珀的記載;2015年轟動一時的江西省南昌市西漢海昏侯古墓中出土了一枚蟲珀。但是你能聽到的可能也就限於這零星的三兩條故事,再多,恐怕沒幾個人能講得出來。

高端科普:琥珀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哪些痕跡(一)

高端科普:琥珀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哪些痕跡(一)

西漢海昏侯古墓中出土的枚蟲珀

難道我泱泱中華幾千年的璀璨文明,琥珀留下的痕跡就只有這些嗎?

當然不是!那麼,從今天開始小編將為各位琥迷進行一系列的高端科普。

不過在開講之前,<strong>我們在此要特別感謝世紀琥珀博物館為我們提供了這些全面詳細的資料。

現在就讓我們開始琥珀歷史之旅吧。首先,讓我們從近年來我國出土的琥珀文物開始。

<strong>三星堆祭祀器物坑

高端科普:琥珀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哪些痕跡(一)

名稱:琥珀墜飾

年代:約公元前12世紀

發掘年代:1986年

位置:商代四川地區的祭祀器物坑

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摘要:據三星堆遺址考古發掘的報道,1986年7月18日~8月14日,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廣漢縣聯合發掘祭祀坑,編號號為一號祭祀坑。出土銅、金、玉、琥珀、石、陶等器物共420件,象牙13根。其中為一枚琥珀墜飾,一面陰刻蟬背紋,一面陰刻蟬腹紋,上段有凹槽,凹槽內有一圓孔上下竄通,三星堆遺址大約距今5000~3000年,面積達12平方公里。三星推遺址的發掘,揭開了我國考古史的又一層神秘面紗,將我國琥珀文化至少又向前推進3000年。

<strong>保德縣新發現的殷代青銅器

高端科普:琥珀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哪些痕跡(一)

高端科普:琥珀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哪些痕跡(一)

編:吳振錄

摘要:殷代青銅器在保德地區還是第一次發現, 填補了該地區殷代文化的空白。據郭沫若同志考證今山西保德是殷代的鬼方。這一批銅器形制,紋飾的特點, 大部與中原地區出土的同時代銅器極為相似, 這為研究殷代活動的範圍, 以及與當時“ 戎狄” 族的關係,提供了重要線索。其中裝飾品珠18枚。由琥珀、綠松石及玉、骨製成。形狀有珠狀、管狀、圓盤狀及梅花狀。置於死者頸部及胸部, 似一串珠飾。

<strong>中國出土玉器全集雲南貴州西藏

高端科普:琥珀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哪些痕跡(一)

名稱:琥珀項鍊

朝代:魏晉南北朝

出土地:貴州省平壩縣墓葬出土

收藏地:貴州省博物館

摘要:瑪瑙球最大直徑為2.5釐米,多稜橄欖形瑪瑙管最大件長5.2直徑2.5釐米,碟形瑪瑙直徑4.1釐米,這串項鍊由瑪瑙、水晶、玉、琥珀、綠松石、料等組成,質地多樣,色澤鮮豔,構件多達68件,以瑪瑙球最多,是目前貴州省出土串飾中組合件數最多、最豐富的一套。

高端科普:琥珀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哪些痕跡(一)

名稱:琥珀珠

朝代:春秋

出土地:雲南省曲靖市八塔臺41號墓出土

收藏地: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摘要:長1.3,直徑1.1釐米,淺褐色,透明,橢圓球形珠,中有孔,為目前發現滇文化玉器中唯一一粒褐色琥珀製品。

<strong>河北省唐山市賈各莊發掘報告

高端科普:琥珀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哪些痕跡(一)

高端科普:琥珀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哪些痕跡(一)

名稱:琥珀雕刻件

時代:戰國前期

出土地:河北

收藏地: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編:安志敏

摘要:出土器物在此墓中共清理出金器、銀器、銅器、鐵器、玉器、骨器等共1100餘件,銀縷玉衣散片1000餘片,石衣散片400餘片。此外,尚有刀形玉飾、玉飾片、玉墜飾各2件,玉秘、玉劍格、玉劍珥各1件,綠松石蛙10件,水晶、瑪瑙、貝、料呂飾290餘枚,琥珀雕刻件24件,樹脂制獸形飾。

<strong>紹興306號戰國墓發掘簡報

高端科普:琥珀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哪些痕跡(一)

高端科普:琥珀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哪些痕跡(一)

名稱:琥珀小圓珠

時代:戰國初期

出土地:浙江紹興306號戰國墓出土文物

編: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摘要:1981年11月初 , 紹興市坡塘公社知青磚瓦廠在獅子山西麓取土時, 發現鼎、憔益等青銅器六件。紹興市文管會得知後, 收集了殘存的青銅器碎片, 並逐級上報。1982年初, 省文管會對銅器出土地點作了調查, 認為銅器可能出自一座古墓, 隨後組織力量進行發掘清理。發掘工作自3月4 日開始, 13 日深夜結束。紹興地區文化局、紹興市文管會協助了這一工作。現將發掘結果簡報如下。

另有琥拍小圓珠五顆、綠松石珠一千零三顆, 散佈幹墓底及土臺上。其中圓形的九百一十六顆, 多數直徑為0.2釐米、稍大的可達0.7釐米; 剖面呈長圓形的八十七顆, 長0.7釐米、徑0.4釐米, 中心也都有小孔。水晶珠十三顆。均呈紫色, 剖面呈橢圓形或菱形,長1.1一2.7、直徑0.9一1.5釐米。縱向穿小孔, 孔徑0.3釐米。

<strong>雲南省楚雄縣萬家壩古墓群發掘簡報

高端科普:琥珀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哪些痕跡(一)

名稱:琥珀珠

年代:戰國前期

出土地:雲南省楚雄縣萬家壩古墓出土

編:雲南省博物館文物工作隊

摘要:在七十九座墓葬中,五十四座出隨葬品,共計一千零七十八件,以青銅品佔絕大多數,共八百九十八件,佔隨葬品的84%。其餘有少量的玉、石、瑪瑙、琥珀、綠松石等裝飾品。竹木器多已腐朽,僅有殘木器二件,在某些墓葬的隨葬物周圍,可以觀察到一些編織 紋的痕跡。可分為兵器、生產工具、生活用具、樂器、裝飾品五類。裝飾品有銅、玉石、瑪瑙、琥珀、綠松石等,其中較完整者一百三十五件。瑪瑙、琥珀、綠松石器,瑪瑙珠六十一顆,可分二式:1式扁平,直徑1釐米厚0.7釐米左右,2式管狀,直徑0.9釐米厚1.3釐米左右。琥珀珠五顆,均呈管狀,直徑0.8釐米厚1釐米左右。綠松石珠八十八顆,斷面呈六邊形,直徑1釐米厚1釐米左右。琥珀珠,無圖片。

<strong>戰國秦漢時期翁罐葬研究

高端科普:琥珀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哪些痕跡(一)

名稱:琥珀飾

年代:戰國秦漢

出土地:河北

編:白雲翔

摘要:器類有各種串飾、樹脂虎形飾、帶鉤、銅鈴、銅環、銅釦、削刀等,均發現於甕棺內。樹脂虎形飾,黑色樹脂雕成,製作精巧,作虎形,首部略有剝落,體部橫穿一孔,以便佩掛,長1.8、寬1.2、厚1.2釐米。

<strong>廣西貴縣羅泊灣漢墓

名稱:琥珀珠

年代:秦末漢初

出土地:廣西

編: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

摘要:珠2件(M1:279),似紡輪而形體小,高1.0、直徑0.5釐米。無圖片。

<strong>廣西合浦西漢木槨墓

高端科普:琥珀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哪些痕跡(一)

名稱:琥珀印章

年代:西漢

出土地:廣西

摘要:主室後部中央縱陳棺具,頭向和墓門方向相同。棺具和人骨架都己腐朽,從遺蹟測得棺具長約2米,寬約80釐米,施朱漆,葬式為仰身直肢。死者頸部有瑪瑙耳塞、玉鼻塞、玉國王琀,頭上方置鎏金銅圓牌器一件、環首鐵刀兩把,頭部右側置銅鏡一面,腰部右側置有鐵劍、金珠、金餅和水晶、瑪瑙、琥珀串珠等佩飾物。琥珀佩飾片5件,內圓鈕形2件,扇形1件,籃形1件,蛙形1件,琥珀印章1件,龜鈕,略作長方形,長1.5、寬1.2、高1.5釐米。陰文篆書。

<strong>廣西合浦縣堂排漢其時發掘簡報

高端科普:琥珀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哪些痕跡(一)

名稱:琥珀印

年代:西漢中期

出土地:廣西

編: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工作隊等

摘要:M1位於常排大隊隊部東北,緊靠堂排小學,封土坡度平緩。墓室在封土中央。墓口覆蓋一層厚約0.4米的小卵石。墓坑填五花土,夯實。自中部以下,積石積炭。墓底周圍有熟土二層臺,可以測知墓室長6.4、寬4.4米。底鋪粗砂、木炭、砂石,各厚約10釐米。棺槨己朽,但發現有塗朱漆片。殘銅器五件,漆器鎏金銅釦二件,滑石器二件,研石二件,琉璃四百餘件,五銖錢數十枚,盜洞中出琥珀印一件,殘陶俑一件。

由於相關資料內容較多,為了方便各位琥迷朋友閱讀學習,我們將該系列分為幾期推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