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迎紀念哈羅德·德姆塞茨:他有資格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當地時間1月4日,著名經濟學家哈羅德·德姆塞茨(Harold Demsetz)逝世。德姆塞茨是芝加哥學派著名一員,也是新制度經濟學的主要開創者之一,他在生時就被視為諾貝爾獎熱門人選之一。德姆塞茨在中文世界裡不算非常有名,他對經濟學的貢獻很多經濟學生卻會學習到。本文是著名經濟學家張維迎教授的文章,他介紹了哈羅德·德姆塞茨在多個領域的突出成就。德姆塞茨的壟斷的理解,對企業治理的認識,在經濟學界具有相當的超前性,非常值得一讀。本文的原標題是《哈羅德·德姆塞茨對競爭理論和企業理論的貢獻》,全文一共2600字,需要閱讀5分鐘。


張維迎紀念哈羅德·德姆塞茨:他有資格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張維迎教授與德姆塞茨夫婦(左三左四)在芝加哥合影,時間是2008年。照片由張維迎教授提供。

著名經濟學家、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榮休教授哈羅德·德姆塞茨(Harold Demsetz)於2019年1月4日與世長辭,享年89歲。

德姆塞茨生於1930年,1953年獲得伊利諾伊大學經濟學學士,1959年獲得西北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先後任教於密歇根大學、芝加哥大學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德姆塞茨通常被認為是芝加哥學派的一員,但事實上,他的學術思想不僅受到弗蘭克·奈特、阿門·阿爾欽、羅納德·科斯、喬治·斯蒂格勒等芝加哥經濟學家的影響,而且受到哈耶克等奧地利學派經濟學家的影響。

德姆塞茨是新制度經濟學的主要開創者之一,在產權理論、市場競爭、產業組織、企業理論等多個領域做出開創性貢獻。在這篇短文中,我簡要介紹一下他在競爭理論和企業理論兩個方面的重要貢獻。

<strong>德姆塞茨對競爭與反壟斷理論的貢獻

德姆塞茨是最早挑戰經濟學教科書中競爭和壟斷範式的經濟學家之一。他的研究改變了許多經濟學家對壟斷的看法,並由此影響了里根時代的反壟斷法修改。

按照教科書上的觀點,市場的有效性是由市場結構決定的,最有效率的市場是完全競爭市場,即由無窮多個小生產者組成的市場,任何偏離完全競爭範式的市場結構都帶來效率損失,導致市場失靈,因而需要政府的反壟斷政策糾正。

從1950年代晚期開始,德姆塞茨就認為,用靜態的市場集中度和企業規模衡量競爭程度是錯誤的。市場競爭是一個連續的動態過程,是一個市場參與人相互交流信息和適應變化的過程,而不是一個靜態的狀態。在這一點上,他和奧地利學派的觀點是一致的。

他證明,偏離教科書概念的完全競爭不一定阻止價格機制協調經濟活動。他認為,對市場競爭最重要的是進入和退出自由,而不是行業集中度和企業規模。市場結構的傳統定義低估了企業家創新和謀取優勢地位在競爭中的作用。只要進入和退出是自由的,即便佔有巨大市場份額的一個“壟斷”企業,其所作所為也必須像在競爭性市場上一樣才能生存。

他由此對正統的反壟斷理論提出了挑戰。在1968年發表的《為什麼管制公用事業企業?》一文中,德姆塞茨指出:“不存在一種理論使得我們能從所觀察到的特定市場的集中度中得出價格和產量是不是競爭性的。”這意味著,只要有潛在的服務提供者,就沒有必要因為“壟斷力量”而管制公用事業企業。

在1973年發表的《產業結構、市場競爭和公共政策》一文中,德姆塞茨進一步證明,企業家創新確實會使得成功者獲得一定的短期壟斷,但這不需要我們擔心,因為市場中企業和個人的競爭行為會消除它,壟斷力量不可能持續存在。如果試圖人為地用政府的力量消滅這種壟斷,就會消滅進步的動力。

基於“完全競爭”的理想範式,芝加哥學派經濟學家最初是反壟斷法的堅定支持者。正是通過德姆塞茨(以及其他人)的研究,芝加哥學派改變了自己的觀點,在反壟斷問題上逐漸和奧地利學派經濟學家趨於一致:私人判斷是不需要政府管制的。

芝加哥學派的領軍人物彌爾頓·弗裡德曼說,私人壟斷、公共壟斷和政府管制,都是罪惡,但私人壟斷是三者中罪惡最小的。儘管與奧地利學派相比,芝加哥學派的觀點是“三害相權取其輕”,在理論上很不徹底,但畢竟是一個重要進步。

德姆塞茨的觀點發表於四五十年前,但對我們思考今天的市場政策同樣適用。人們現在熱衷於談論“平臺經濟”,按照傳統的經濟理論,平臺經濟都是壟斷,因為“網絡效應”導致“贏家通吃”,因而需要用反壟斷法規制像谷歌、百度、滴滴、阿里、騰訊等這些平臺公司,許多國家的反壟斷機構也確實是躍躍欲試。

但事實是,這些所謂的壟斷企業不僅提供給了消費者從來沒有享受過的服務,其中許多服務是免費的,而且也沒有表現出傳統理論預測的“高枕無憂”。儘管他們中每一個都佔據各自市場的很大份額,但沒有那家企業敢不思進取,因為潛在的競爭者總是存在的。這證明了德姆塞茨的觀點:重要的是進入和退出的自由,而不是市場份額的大小。

反壟斷法可以休也!

<strong>德姆塞茨對企業理論的貢獻

或許,德姆塞茨在經濟學上影響最大的是他對現代企業理論的貢獻。

現代企業理論是羅納德·科斯於1937年開創的。科斯企業理論的核心是用交易成本解釋企業的存在。當奧利弗·威廉姆斯等人把重點放在交易成本如何影響交易在市場與企業(權威)之間的選擇時,阿爾欽和德姆塞茨把關注點放到了企業內部的激勵問題和產權制度安排。

阿爾欽和德姆塞茨有關企業理論的開創性貢獻集中在他們1972年發表的《生產、信息成本和經濟組織》一文。在他們看來,企業在本質上是一種“團隊生產”方式。團隊生產指的是,一種產品(或服務)是由若干個集體成員協調生產出來的,而且任何一個成員的行為都會影響其他成員的生產率。

由於最終產出物是所有成員共同努力的結果,每個成員的個人貢獻不可能準確地進行分解和度量,因此不可能按照每個人的貢獻去支付報酬。這就帶來了一個“偷懶問題”(shirking):團隊成員缺少努力工作的積極性。

如何解決偷懶問題呢?就是讓部分成員變成監督者(monitor),專門從事監督其他成員的工作。如何解決監督者的積極性呢?就是讓他變成剩餘索取者(即企業所有者)。

為了使得監督有效率,監督者還必須掌握修改合同條款及指揮其他成員的權力。另外,監督者還必須是團隊固定投入的所有者,因為由非所有者監督投入品的使用,監督成本過高。由此,經典意義上的資本主義企業產生了。

阿爾欽和德姆塞茨的企業理論是革命性的,他們改變了經濟學家對企業本質的理解,對隨後的組織經濟學、特別是委託-代理理論產生了重要影響。他們的企業理論是現代公司治理結構理論的重要基石。

他們提出的“誰來監督監督者?”(Who monitor the monitor),是所有組織(包括政府)必須面對的一個核心問題,對我們理解社會治理具有重要意義。

我在牛津大學的博士論文就是對阿爾欽和德姆塞茨企業理論的發展。我的主要貢獻是將企業家精神引入他們的企業理論,試圖建立一個“企業的企業家-契約理論”,解釋資本主義企業的起源。

我證明:由於企業家行為最重要但又最難以監督的,因而企業家應該成為剩餘索取者,使得團隊激勵損失最小;進一步,由於企業家能力難以觀察和度量,“資本僱傭勞動”有利於最具企業家精神的人掌管企業,防止不具有企業家精神的人濫竽充數。由此推論,財產所有權對企業家精神的發揮是非常重要的。沒有私有財產制度,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企業家!

僅憑他們對企業理論的貢獻,阿爾欽和德姆塞茨就有資格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斯人已去,諾獎無緣,思想永存!

(2019年1月10日星期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