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迎推崇的自由到底是什麼?

《六批張維迎北大演講》的文章發表以來,備受讀者關注,兩天的閱讀量突破了3000,獲得了廣泛的共鳴和思考,也引起了一定的質疑與爭議,這些既在筆者

的意料之中,也有些出乎意料!也有些出乎意料。

具體來講,讀者的主要爭議有以下幾點:

一是為什麼批一個過氣的經濟學教授,即沒有講清楚張維迎演講的危害。

二是文章只是批張本身,但是沒有講清楚張維迎自由觀的錯誤的實質。

三是缺乏對張維迎邏輯及論點的針對性反駁。

四是文中只是批判了張的文章,沒有對其目的和動機進行剖析。

這些問題正是筆者要告訴讀者的情況。本來寫好的是十批,但是限於篇幅以及批判的深度等問題,筆者認為需要將後四批單獨列出來,形成系列文章,也能更好的回答張教授倡導的西方中心主義的破產,崇洋媚外的危害,我們需要什麼樣的自由,以及中國在工業化過程中的貢獻(發明、使用、模式)等。

六批一文重點論述了張維迎的錯誤,本文旨在批判張維迎演講的核心觀點——西方中心主義的破產以及科技來源於自由的謬誤。

張維迎推崇的自由到底是什麼?

揭穿張維迎跪拜的畫皮

一、 西方歷史中心主義的真相

通觀張維迎的全篇演講,使用了指桑罵槐、瞞天過海、偷樑換柱等手法,將其自相矛盾、缺乏邏輯、刻意誘導的西方中心主義呈現於世人。同時又利用這種耍流氓式的西方中心主義,徹底踐踏碾壓中華文明,打擊國民自信,進而攻擊體制,達到其帶路推牆的精緻利己主義立場。

那麼我們就來看看西方中心主義到底是個什麼鬼。

1、西方歷史中心主義的淵源

我們知道斯塔夫裡阿諾斯的《全球通史》首先把公元1500年作為世界歷史的分水嶺。該年前後有了西方人主導的新航路的開闢,從而聯繫了世界各大洲,整個世界從分散走向整體,由一個個相互隔絕的孤島逐漸聯繫成一個整體,其中麥哲倫全球航行,哥倫布發現新大陸,葡萄牙航海家遠征印度等是其中的代表事件。如果認為全球化是從這裡開啟的話,可以說現在仍然方興未艾。

客觀地說,1500年開始的全球化是中華經驗主義的技術成果與西方人的冒險精神相結合的突出成果,是有積極意義的。當然,阿拉伯世界的翻譯和傳播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但是西方中心主義片面的認為世界的相互聯繫是由西方人首先開啟的,這都是西方的功勞,是西方人獨創的,進而認為西方文化優於、高於其他文化;或者認為人類的歷史圍繞西方文化為中心展開;或者認為西方文化特徵、價值或理想帶有普遍性,從而代表世界未來的發展方向。

一言以蔽之,西方中心論是一種從西方的角度來看整個世界的一個隱含的信念,自覺或下意識地感覺到始於歐洲、此後覆蓋整個西方對於世界的優越感。然而,西方自文藝復興起的文明歷程,其本質不過是西方殖民主義的委婉化的說法而已。

我們先來看看1500前後的世界面貌。

張維迎推崇的自由到底是什麼?

2、小冰河期。

現有科研成果證實,在15世紀至17世紀二、三百年的時間裡,地球處於太陽黑子蒙德極小值期,加上在1430年至1450年間,包括瓦努阿圖火山在內的一系列火山噴發,導致了長達幾個世紀的寒冷時期的到來,是謂小冰河期。

當然,從史料記載來看,廣義上來說,這一階段的小冰河期可能開始於1300年並一直延續到了十九世紀中葉。小冰河期是北半球有史料記載的最冷的一段時間,間發性的瘟疫與饑饉肆虐歐洲,從阿爾卑斯山延伸下來的冰川甚至吞沒了一些村莊。同時海平面下降,破壞性的潮汐已經不多見,且活動規律容易為人類所掌握。這導致了一系列的結果,甚至直接改變了世界的面貌,世界近代史也由此開端。

稍微瞭解世界歷史的讀者會有印象,1500年前後,歐洲大陸剛剛從14世紀中葉的因黑死病引起的人口大滅絕中勉強恢復。因為恐懼天災是神之懲罰,主體區域的政教合一反而更加鞏固,反智主義盛行,燒死布魯諾以及大規模處死女巫事件都發生在這一時期。但因為又趕上了小冰河期,氣溫驟然下降,歐洲核心區糧食大量減產,神聖羅馬帝國核心區人口反而出現了一定程度上的下降。這使得歐洲中世紀文明在對付遊牧勢力入侵方面,缺乏足夠的應對能力,奧斯曼帝國由此興起。

張維迎推崇的自由到底是什麼?

3、奧斯曼帝國的興起

此時的奧斯曼土耳其在攻克伊斯坦布爾之後,倚靠其強大的集權體制、軍事革新及鐵一般的軍紀,正在迅速擴擴張其勢力範圍。同時,歐洲賴以為生的黑海、愛琴海、地中海、紅海及印度洋的遠航路線被土耳其的海軍奪取和控制,歐亞主要的海陸貿易路線被土耳其壟斷。軍事及經濟壓力,幾乎讓整個歐洲陷入絕望的境地,導致處於歐洲邊緣地帶的西班牙女王支持克里斯托弗·哥倫布西航尋找亞洲海路,已經成為歷史定論。

不過,正如同蒙古帝國的擴張促進了歐亞大陸融合一樣,奧斯曼的擴張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文化融合和知識的傳播,中西歐在1500前後已經可以熟練掌握中國的四大發明以及阿拉伯文明的天文、數學知識,還有經過奧斯曼改良的火繩槍等武器,並有適當的改良,比如張維迎教授所說的德國德國古登堡就是根據中國的印刷術改良了印刷機,歐洲這時也學會了使用中國發明的羅盤,歐洲的手工業甚至一些小型工廠也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

但是從總體上來看,歐洲之角的遠航更像是一場絕望的賭博,一場不得已進行的冒險。但是歷史在這裡呈現了其溫情的一面,終於因為小冰期的原因眷顧了一次歐洲,遠航成功了。

張維迎推崇的自由到底是什麼?

4.大明中興

早在兩千多年以前,中國就已經成為是世界的中心,戰國以至秦漢王朝各方面能力均已超過同時期的其他文明,推動著人類文明的全球化,絲綢之路就是這種聯繫的紐帶。一直到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的時候,中國仍然是世界的中心,西方只不過是中國的搬運工罷了,把美洲的白銀,印度的鴉片,非洲的象牙等等運到中國來,換取中國的絲綢、茶葉、陶瓷等奢侈品。按照今天的經濟學術語,那時的中國佔據著全球產業鏈的頂端,收穫著可觀的壟斷利潤。如果沒有科技支撐和貢獻,這一切似乎都是不可能的,也不可能使中華文明綿延至今。

1500年前後中國歷史處於明孝宗時期。早在明成祖時,大明王朝經過對周邊勢力的打擊整合,以及鄭和七下西洋,充分展示了強大的綜合實力,先後有蘇祿等4國國王來華覲見中國皇帝。這一時期,經過弘治初政,出現了明代少有的國力強盛、經濟繁榮、人民安居樂業的大好局面,小冰河期對農業文明的破壞還沒有顯現出來。這一時期來華朝貢的國家數量之多,朝貢規模之大,皆為歷代所不及,從東非的埃塞俄比亞,到朝鮮、日本,甚至土耳其,都派人向大明朝貢。開始設立四夷館,破天荒的有了專職的翻譯機構。

明朝時期中國科技發達,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國家,在造船、天文、醫學、數學和化學及農學等,均對世界產生莫大貢獻。按照當時中國人的理解,這已經是了不起的發展成就了,缺乏改弦更張或者外向型拓展的需求,順其自然即可。正如同進入21世紀後,西方陷入發展停滯的怪圈一樣,這是歷史的侷限性,但絕不是張教授信口雌黃的那樣,中國自1500年後沒有對人類作出重大貢獻。

綜上所述,所謂新航路的開闢,不過是歐洲之角的葡萄牙、西班牙藉助於中國古代文明的成就,同時藉助於奧斯曼帝國傳播來的精良火器,無奈而絕望的遠航罷了。但是不得不說這些冒險家的運氣實在太好了,因為15—17世紀正處於小冰河期,海況相對於之前好的太多了,這才使地理大發現成為了可能。但新航路的開闢帶來的並不是全是世界的福音,反而是西方經濟掠奪主義和殖民主義的大行其道,這種模式一直持續到現在。但是所有這一切跟張維迎所極力倡導的自由主義沒有任何關係,也不關涉所謂的科學成就,更談不上什麼大的歷史貢獻。

二、西方科技與自由關係的真相

我們來討論一下西方科技勃興的幾個主要因素。

1、 利益需求和封建主支持。

我們從麥哲倫和哥倫布船隊的王室贊助者可以知道,地理大發現和自由是沒有任何關係的,是封建王朝體制提供了支撐,而自由民是不可能實現這種遠航的。相反,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在這一時期的科技成就恰恰是民間人士的個人創造,孰是孰非一目瞭然。因為地理大發現帶來的巨大經濟利益,促使地中海和西歐其他國家也開啟了遠航,以與歐洲之角的先行者開展競爭,荷蘭、英國都是後起之秀。這種牽涉巨大利益的競爭,才是促使歐洲開展技術革命的需求因素。

同時各國王室及國內封建主、新興的資產階級均把注意力和資本投入這場大掠奪的競賽中,荷蘭甚至首創了現在金融制度,當時歐洲最大的船運公司,貿易公司,技術公司包括海軍等均是由這些力量扶持發展起來的,著名的有英荷的東印度公司、西班牙的無敵艦隊等。為了取得領先於競爭國家的綜合優勢,西歐各國對於能夠促進航運、貿易、軍事、工農業等發展的技術創新也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對於取得的成果也是不遺餘力的推廣,同時加以保護,有時甚至不惜使用武力手段。這一點從20世紀後期西方對中國的技術封鎖的套路也可以看出來。

這就是筆者此前所說的需求驅動、利益捆綁、國家支持是科技革命和工業化的基本模式,與所謂的自由觀念並無直接聯繫。

張維迎推崇的自由到底是什麼?

2、新教運動

西方首先驅動工業革命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新教運動。因為對於黑死病的極端恐懼,和對上帝無力解決這一難題的質疑,以及地理大發現帶來的刺激,當然最主要還是宗教中心區人口的大量滅絕導致的政治力量的失衡,民族主義的潛流已經形成。教廷和神聖羅馬帝國的威信明顯下降,教會內部的改革派針對教會加強集權和控制的措施已多次發難,政教合一的大一統格局越來越難以維繫了。典型的事件在1529年發生,在德意志帝國會議中對恢復天主教特權之決議案中,新教諸侯和城市代表在教義改革派代表人馬丁·路德的導引下,提出抗議,史稱新教運動。新教認為只憑信心即可得救,那麼信徒人人均可為祭司,無須神職人員作為神人之間的中介。此外,信徒還可以互相代禱,每個信徒都有在宗教生活中彼此照顧相助的權利和義務,都有傳播福音的天責。稍後幾年的“改革宗”加爾文開創了由地方教會會中選舉教會神職人員,以共和制管理教會的先例,這可以視為宗教民主話的開端,如果《自由大憲章》算是政治民主話的開端的話。

新教運動本質上是反思反智主義的宗教觀,質疑政教合一的黑暗的中世紀的合法性。人人得以自行信上帝,也就沒有了上帝,同時每個人又可以自稱為上帝。這場運動幫助瓦解了歐洲的封建制度,加上民族主義的興起,歐洲由政教合一的大一統格局開始四分五裂,小國寡民的競爭關係成為主流;解除了財產和人身權利的政教依附關係,自然人的概念開始出現並需為自己負責,加上起源於意大利的“文藝復興”運動的影響,質疑成規提倡自由才有了基礎。相比於秦帝國郡縣制的實質上的大一統模式,確立了財產私有和人身依附的分離,就是將政治權利和經濟權利一分為二—財產所有權和政治權利,不再統一到一個人身上,西方自新教運動正式開始的人身解放歷程晚了接近1800年。

另外由於人人可信教的權利及具有傳播福音的天責,基督教具備了強大的生命力和傳播能力,由此帶來一系列的變化,尤其對於人口並不佔優勢的西歐國家的殖民主義帶來了巨大的便利,基督教開始隨著炮艦和殖民走向全世界,伴隨著的就是對征服地區的屠殺、奴役和經濟掠奪,這一點到了現代的集西方文明之大成的美帝國主義仍然沒有太大的改變。科技未必都是貢獻,往往意味著軍事領先,意味著血與火的殘酷!

綜上所述,基於海權競爭的現實需要、鉅額利益的刺激,以及封建主的大力支持,是促使歐洲發生技術革新和科技革命的前提條件。而神聖羅馬帝國的名存實亡以及各民族國家的紛紛組建,各國家及國內邦國間具備了充分的競爭條件,一旦某國在某項技術上的勝出,就有可能領先其他諸侯進而獲得鉅額利益,是促使西方出現工業革命的客觀條件,這也是知識產權制度首先發端於西方的主要原因,同時也可以解釋現在金融制度首先發端於西歐的問題。

同時,基於新教運動的發展,質疑成規相信自我成為主流文化,而隨著封建制度的逐步瓦解,經濟條件改善和人身依附關係的舒緩,同時得益於東方文明的傳播和改進,個人具備了學習機會和條件,也有了為興趣開展研究的機會,使得技術革新和科技革命具備了主觀條件和可能性。

脫離了人身依附關係、免除了宗教具體義務的個人,藉助於已有的科技成果,吸取了文藝復興運動帶來的審美觀、古典哲學和理學觀念的營養,同時藉助於所在地封建主或王室的扶持,面對市場需求和技術缺口,才有了科技創新的可能,而自由的概念要比這個晚了很多。實質上是科技以及由此實現的利益,使得個人進一步脫離了宗教桎梏和封建依附,個人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和動力機制,實現了無枷鎖的勞動,並且有機會上升為資產階級,獲得了所謂的“自由”,而不是相反。

以上分析表明,西方科技發明和工業革命的先決條件,是當時其他國家所不完全具備的,但是這些都跟張教授鼓吹的“自由”是不相關的,恰恰是這些先決因素以及隨後的科技革命促進了自由。注意,這裡的自由並不是張教授極力倡導的“創造力依賴於自由!思想的自由和行動的自由。”中所說的“自由”概念,並不是科技創新的必要條件。歷史的看,自由是種解放,是對封建主和宗教依附的解放,是從外力約束之下解放出來,才能自己作主。而絕不是張維迎所主張的胡作非為的自由,想幹什麼就幹什麼的自由,是動不動就能從思想和行為上去抹黑民族及攻擊體制的自由。關於自由的批判,請關注筆者的《我們需要什麼樣的自由》。

張維迎推崇的自由到底是什麼?

3、中國的科技以及貢獻

我們的歷史並不是如張教授所說的,1500年前昏暗著,1500年以後更甚之,一如“天不生維迎,萬國如長夜”一樣。張教授演講的另外一個主要錯誤,是輕率的把發明創造等同於貢獻,這是典型的移花接木手法,是為了方便引出其西方中心主義的觀點,進而抹黑民族,攻擊中國體制。我們有必要好好說說中國科技成就及其貢獻了。

1)古代中國的科技成就

相比於英國科學博物館的學者Jack Challoner,另外兩個更著名的西方學者弗蘭西斯·培根、李約瑟則普遍為東西方所熟知,或者是因為他們客觀的描述了中國科技貢獻,就被張教授有意忽略了。根據李約瑟的研究成果,中世紀以前,人類重大發明的一半多來源於中國,而不是什麼張教授所說的僅30項或18%,並且西方1800年前的很多發明發現都能找到中國科技的底子。

中國的古代文明燦爛輝煌,中華民族早在西方科學昌盛之前就有極其卓越的科學成就,15世紀之前,中國的技術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以中華文明為代表的東方文明遙遙領先於當時的西方文明。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認為:“中國在公元前3世紀到13世紀之間保持一個西方所望塵莫及的科學知識水平”,中國的科學發明和發現“往往遠遠超過同時代的歐洲,特別是15世紀之前更是如此”。

四大發明就不用多說了,近期的考古發現,秦朝擁有世界上最早的規模化的兵工廠,有統一的標準制式和製作流程,秦始皇皇陵中二萬箭頭生產一模一樣可以證明。考古還發現秦國己經裝設遠射武器,這些足已擊敗後世冷兵器時代的任何軍隊。當然,以當代和平主義的立場來看,軍事優先的成就並不值得炫耀,但至少也說明了中國歷史上並不缺乏科技創造。

弗蘭西斯·培根指出,印刷術、火藥、指南針“這三種發明已經在世界範圍內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況都改變了:第一種是在學術方面,第二種是在戰事方面,第三種是在航行方面;並由此又引起難以數計的變化來。”毋容置疑,火藥、指南針、印刷術的貢獻都是並列的,且歸功於中國,而不是西方。我們在說一說羅盤,據恩格斯在《機器、自然力和科學的應用》一書中指出“羅盤(指南針)打開了世界市場並建立了殖民地”,他並得出結論“磁針被阿拉伯人”從中國“傳到歐洲人手中,”是在“1180年左右。”

張維迎推崇的自由到底是什麼?

2)明朝的科技水平

為了客觀的批駁張教授,我們再來簡單說說與1500年前後同期的明朝(1368-1644年)的科技創造。眾所周知,明朝的造船科技是碾壓時代的,明朝建造的船設計精良,裝備齊全,最大的船能夠長約147米,闊約60米,且最大的船能有9個桅杆,數十年後,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所乘坐的船隻卻只有約30米長,四個桅杆。

中晚明時期科學著作眾多,倒如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宋應星的《天工開物》、徐光啟的《農政全書》、方以智的《物理小識》、程大位的《算法統宗》、吳有性的《瘟疫論》、徐霞客的《徐霞客遊記》。從這些來看,明朝的科技在當時來說是作了很多的改進,有很多的突破。能製造放大鏡、顯微鏡等幾十種光學儀器,並著有《鏡史》的民間光學儀器製造家孫雲球(1628—1662)幾乎與西方處於同一時期。

而明朝宗室在科技上也有極大的貢獻,明宗朱載堉在世界上第一次正確地提出了十二平均律,並在數學、天文學方面亦多有建樹、貢獻;明初周王朱橚眄把四百餘種植物種於府內,並讓王府畫工將植物繪圖編製成書,名為《救荒本草》,對災時的濟民很有幫助。《救荒本草》共記有植物414種,是生物學歷史上的重要書籍,亦是明朝農學上的一大突破。

中晚明的軍事科技也有所進步,各種新式火器大量湧現,已經普遍裝備了火銃槍,還出現威力巨大的火炮。除此以外,各類彈道研究都很快得到發展。還有一些專門的火器論著出現,如茅元儀所著之《武備志》。這些火器並不輸於後期荷蘭侵略軍的武備。

張維迎推崇的自由到底是什麼?

3)新中國的科技

就拿張教授攻擊了幾十年的視為浩劫的那十年(1966-76)來說,中國發明瞭核糖核酸,發明了牛胰島素,發明了青蒿素,發明了雜交水稻等等,哪一項不是可以秒殺瑞士,哪一項不能載入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1000項發明。其中中國人解決溫飽問題,最重要的不是化肥,而是雜交水稻,讓畝產提高了一倍多,再加上毛澤東時代大修水利設施。至於21世紀至今的中國的科技發明與貢獻實在太多,值得我們好好研究一下,敬請關注後續文章。

張維迎推崇的自由到底是什麼?

三、 西方中心主義的終結

西方中心主義在冷戰結束後,一度甚囂塵上,彷彿可以秒殺世界上任何其他文明的光芒。我們耳熟能詳的西方中心主義作為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的主導意識形態,其要旨是強調以資本主義自由、民主、人權為核心價值的西方文明是人類最優秀的文明,決定人類文明發展方向。福山的《歷史的終結》可以算作是這曲資本主義讚歌的扛鼎之作,一時洛陽紙貴,中華民族裡的一些醜類如洋奴買辦,精神外國人一跪不起,就此膜拜,就此沉淪。

然而,才30年不到的時間,世界完全變了。以中俄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隱隱然已執正義大道,形成對西方文明的追趕、超越、擠壓態勢,尤其一帶一路戰略的橫空出世和推進落實,西方中心主義的大幕幾乎可以確定將要落下了。最有諷刺意思的還是那個福山,經過多年的沉澱,他已經不再高捧民主與市場,反而撰寫了《衰敗的美利堅——政治制度失靈的根源》來打那些洋奴精神外國人的臉,跪久了的靈魂是沒有膝蓋的,也永遠別期望還能站起來。

現在福山轉為這麼說了:“當人們對制度的認知固化時;或當得勢精英用權力阻擋變革、維護自身地位時,制度便會跟不上外部環境的變化,走向政治衰敗。任何類型的政治體制——專制或民主——都無法免疫於這種政治衰敗。雖然在理論上,民主政治體制有利於改革的自我糾正機制,但它也讓強大的利益集團能夠鑽空子,以合法的方式阻擋迫切需要的變革,最終導致整個體制的衰朽。”信哉斯言,世道變了。

薩繆爾•亨廷頓在他的經典作品《變革社會中的政治秩序》一書中,使用“政治衰敗”這個術語來解釋二戰後獨立的國家政局的不穩定狀態。亨廷頓認為,社會經濟現代化給傳統政治秩序帶來了問題,新興社會群體的政治參與無法在現行政治體制下得到滿足,所以尤為活躍。無法適應環境變化的政治體制便會走向政治衰敗。然而,沒有人能保證,舊政治體制會不斷地、和平地適應新環境,轉型過渡階段可能極度混亂和暴力。

張維迎推崇的自由到底是什麼?

我們以國際視野出發, 以傳承華夏文明的視角講述中國故事,堅持以國家利益為重,以大戰略崛起作為核心,去解析熱點時政,討論財經動向,明晰中華文史龍脈,關注時代變革,倡導文化道統,洞悉大國博弈,為中華復興獻計獻策。

張維迎推崇的自由到底是什麼?

曹榮國,魯國蘭陵人也,現山東蘭陵縣人。

77年出生,蛇屬,雙子座。南京大學法律碩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民航本科。現為律師。

久涉文史,龐雜各類,專研法律,儒法立道。擅長論政,精修戰略,時事相通,大國爭鋒。管理時政圈、曹律師公眾號,主導木魚初心、察言觀社微信群,有一幫大才相助。

強調歷史自覺,文化復興,首創大國標配戰略。目前熱衷寫作《中國人的思維課》,有出版計劃。

《中國人的思維課》

寫作宗旨:文明探源,以利思維歸正。掀起一場偉大的華夏文明尋根及思維歸正運動!

寫作方式:以講故事的形式,嵌含文明本源,思維方式,文化傳統及歷史成就等內容,喜聞樂見而後耳熟能詳,有教無類學以致用。

寫作大綱:

1、華夏本源:三皇,黃帝,堯舜禹等。重點寫伏羲天道,黃帝人倫。

2、農耕探秘:生產生活,耕作勞動,修養集散,家國天下。論述對中華文明的影響。

3、文化傳統:關係,面子,裡子,儒釋道等。

4、思維大成:最終歸結到思維的養成上,辨析中西思維及文明差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