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5 張維迎:王石這樣的人,生在兵荒馬亂的年代大概會佔山為王

▪ 來源:三聯書店三聯書情,摘自王石自傳《我的改變:個人的現代化40年》

研究當代中國企業家,無論從哪個方面看,王石都是一個絕佳的活標本。


他成就於改革開放年代,也幫助塑造了這個時代,把他的印跡刻在這個時代。


張維迎:王石這樣的人,生在兵荒馬亂的年代大概會佔山為王


王石是天生的領袖人物。他個性張揚,以自我為中心,我行我素,追求與眾不同,不循規蹈矩。他有強烈的征服欲和表現欲,喜歡冒險和挑戰,甚至願意冒著死亡的危險證明“我能,你不能”。他喜歡領導別人,不願被別人擺佈。自然,無論在部隊當兵,工廠當工人,還是在鐵路局當技術員,政府機關當科員,他都感到憋屈,活得很痛苦。他又憋不住,一有機會,就鋒芒畢露,喧賓奪主,甚至搞惡作劇,尋找自己的存在感。他讓上級難堪,上級怎能不給他小鞋穿?


像王石這樣的人,如果生在兵荒馬亂的年代,大概會拉起一杆大旗,招兵買馬,殺人越貨,即便不能打得一片天下,也能佔山為王。但,他沒有生活在那樣的年代。


幸運的是,當他進入而立之年的時候,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政策讓他有了彰顯個性和才華的機會。這就是經商辦企業。下海官員不少,但王石下海早。1983年,32歲的時候,他毅然辭去廣東省外經委的公職,離開廣州,來到深圳,自己創業,開始了他的企業家生涯。


作為企業家,王石的標誌性成就是萬科房地產公司。他做得可圈可點。以下三點特別值得一提:


首先,他創辦的萬科房地產公司是中國房地產界的一面旗幟。


萬科從1988年開始做房地產,到1992年,就成為房地產業的老大,並持續數十年。老大,不僅是因為它的規模大,更由於它在房屋設計、建築施工、質量管理、服務理念等多方面的引領作用。目前為止,萬科仍然是眾多房地產企業模仿的對象。馮侖早就說過:“學習萬科好榜樣!”


萬科是住宅產業化的領跑者。所謂“住宅產業化”,簡單地說就是像造汽車那樣造房子,把儘可能多的比例在工廠製造預製件,然後到建築工地組裝成房子。住宅產業化,不僅徹底改變了房地產業的價值鏈,節約了建築成本,加快了建設速度,帶動了產業升級,而且對資源和環境保護帶來了積極影響。說萬科改變了中國房地產生產模式,並不誇張。


其次,萬科是中國現代企業制度建設的引領者。


萬科1988年發行A股、1993年發行B股時,就建立了比較規範的現代企業制度。所謂現代企業制度,就是用“法治”而不是“人治”的方式,處理股東、董事會、職業經理人、員工之間的權責和利益關係。萬科的現代企業制度不僅寫在紙上,而且落實在行動中。在現代企業制度的基礎上,王石又建立了萬科獨特的企業文化,這既包括萬科一直奉行的“簡單、責任、規範、透明”的商業倫理,也包括避免任何獨裁傾向的個人權力制約機制。正是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和獨特的企業文化,保證了萬科穩定的權力過渡,讓沒有了王石的萬科仍然是萬科。就此而言,萬科對中國企業發展的影響遠遠超出房地產業界。


當然,企業制度和企業文化是一個不斷演變的過程,沒有完美無缺、一勞永逸的制度和文化。2015年開始持續兩年的“萬寶之爭”,暴露的不僅是萬科自身公司治理結構存在的問題,而且是企業經營中永恆的主題,即企業家與投資人之間的衝突。這種衝突可能是利益的,也可能是觀念和認知的。“萬寶之爭”中,王石說自己捍衛的是“萬科文化”,寶能要行使的是大股東的權利,各有各的道理。法律上講,權利優先於文化,但真實世界要複雜得多。在我看來,流行的公司治理理論的一個主要缺陷是沒有考慮企業家精神,把股東與經理人的衝突僅僅理解為利益的衝突。


第三,王石堅持“不行賄”的原則,為中國企業家豎起了商業倫理標杆。


王石不僅在公司內部立了“不行賄”的規矩,而且多次在公開場合高調宣稱萬科“不行賄”。他說這話,大部分人有理由抱懷疑態度,因為在中國做生意,尤其是搞房地產,一些資源都控制在政府手裡,在一些地方“不行賄”確實很難。


第一次聽王石說“萬科不行賄”,我也不相信,覺得他不過是唱高調而已。畢竟,在我們這樣的社會,說假話的心理成本並不高。但對萬科和王石本人有了更多瞭解後,我信了。


一則,王石看得比較遠。他認識到,靠行賄做生意只是一種過渡期的現象,你現在行賄可能得到短期利益,但未來肯定會被淘汰掉。不行賄的人,現在做得很辛苦,但將來企業會發展得更好。萬科堅持不行賄,拿到的土地價格比別人高,位置比別人差,這就使得它只能靠質量取勝,把房子蓋得更好,客戶願意支付更高的價格,時間長了,反而煉出了真正的市場競爭力。


二則,不行賄,也是王石追求與眾不同的表現。當大部分房地產企業家以胡雪巖為榜樣,靠行賄獲得資源的時候,如果他也學習胡雪巖,就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商人而已,沒有自己獨特的價值。王石反其道而行之。他認識到,每個人都有魔鬼的一面,也有天使的一面,官員亦如此。別人利用官員魔鬼的一面賺錢,我為什麼不能利用官員天使的一面達到同樣的目的?確實,當萬科成為一個品牌的時候,反倒成了地方官員爭搶的一種稀缺資源。


人們通常把企業家與個人財富聯繫起來,認為當企業家就是為了賺錢,積累個人財富。熊彼特早就批駁了這種簡單化的觀點。他認為,企業家有超越利潤的目標,包括建立自己的王國和證明比別人更成功(“我能,你不能”)。


但話說回來,在市場經濟中,利潤和財富畢竟是衡量企業家成功與否的標誌,也是企業家實現其他夢想(如當慈善家)的手段。


但是,在中國的傳統文化和現實下,賺大錢和幹大事之間很容易發生衝突。


作為企業家,王石很理解這種衝突。所以,他選擇了做大事,不是賺大錢。


1988年萬科進行股份制改造時,王石放棄了應得的個人股份。他說,他這樣做有三點理由:一是大眾討厭暴發戶形象,他不想讓人討厭;二是家族沒有掌管財富的DNA;三是中國社會有根深蒂固的仇富心態,他不願讓自己成為他人仇恨的對象,更不想惹來殺身之禍。


名利之間只能選擇一項,或默不作聲地賺錢,或兩袖清風實現一番事業。他選擇了後者。


他不僅放棄了自己應得的股份,還選擇國有大企業香港華潤集團當萬科的大股東,把自己變成純粹的“職業經理人”。


我不是很贊同王石的這種做法。王石雖然是一位勇士,但不敢和現實與傳統文化發生正面衝突,這是令人遺憾的。如果所有企業家都像他這樣,中國何時才能進一步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和企業文化?


王石這樣做也為後來的“萬寶之爭”埋下了隱患。


企業家和純粹的職業經理人是不同的。企業家僱用別人,職業經理人被別人僱用。企業家的控制權需要股權的保護,沒有股權的保護,控制權就難以保證。


在一次論壇上,我曾對王石講:你把一幅畫掛在牆上,釘子很牢固,但這面牆隨時可能塌下來。他不以為然。在“萬寶之爭”中,王石無論在心態上還是做法上,都把自己當作創辦萬科的企業家,而不是職業經理人。


當然,如果王石不選擇華潤集團當大股東,萬科能否如此成功,是否會發生後來的控制權之爭,我們也不好說。但當寶能成為萬科第一大股東時,王石甚至還放話說萬科不歡迎民營企業,這是我不理解的,也無法苟同。


王石確實想做大事,不想賺大錢。對王石來說,做大事比賺大錢更有成就感,更令他興奮。這一點也表現在他很早就開始培養自己的接班人上。


他認為,一個成功的企業家,應該著力於建立制度,培養團隊,當你不在的時候,企業也能運轉得很好,而不是離開你企業就沒法運轉。他想把萬科作為自己留給社會的遺產,不想讓萬科隨他而去。所以,早在1999年48歲的時候,他就卸任了總經理一職。


但對像王石這樣的人來說,放棄權力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辭去總經理的頭兩個月,他非常痛苦,常常在辦公室坐立不安,工作時也常常忍不住越界。與許多處於類似情況的人不同的是,王石沒有想方設法把權力拿回來,讓接班人當傀儡,而是索性去登雪山,一走就是半個月、一個月,有意識地把自己與公司團隊在物理上隔離開。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他慢慢適應了。


登雪山,特別是在52歲時登上珠穆朗瑪峰,讓王石成為名副其實的公眾人物,他的社會影響力更大了,甚至開始為一些國際大公司做廣告代言人,將廣告收入捐獻給公益組織,被媒體塑造成企業家的道德楷模。


王石很享受作為公眾人物的光環,為他自己,也為萬科。這符合他做大事、不賺大錢的追求。


但對企業家來說,當公眾人物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


在他事業和聲望處於頂峰的時候,2008年,相繼發生了“拐點論”和“捐款門”事件,讓王石不僅受到地產界同行的批評,而且陷入公眾輿論的漩渦,有網民留言:“雖然你登上了珠峰,但你的道德高度還沒有墳頭高。”他的聲望一落千丈。


一個人對自己的反思,通常從低谷開始。2008年是王石人生的轉折點。“拐點論”和“捐款門”事件,第一次讓他重新認識到了自己在這個社會中的位置。


他想遠離輿論和商界,重新塑造自己。


從60歲開始,他相繼去了哈佛、劍橋、牛津和希伯來遊學,做訪問學者,很認真地學英語、讀文獻、搞研究,堅持數年不悔。他也更多地介入環保和慈善事業。


在許多人看來,王石留學,不過是作秀而已,我自己也曾有這樣的看法。但現在看來,他是真誠的,他想改變自己,豐富人生,理解不同文明和文化,活得更有價值,為自己,也為社會。在劍橋,他選擇“猶太人的東亞遷徙史”作為自己的研究課題,如果沒有追求學問的精神,是很難想象的。


像王石這樣的成功人士,做什麼都能成為他人模仿的榜樣。去年秋天我去哈佛參加一個會議,碰到我原來的一個學生,也是做企業的,正在哈佛做訪問學者,之前已在哥倫比亞大學訪學一年。他告訴我,他遊學是受了王石的刺激。他說,自己做企業做不過王石,難道讀書也讀不過王石嗎?但他讀書能否讀過王石,還真不好說。


我與王石相識多年,曾多次邀請他演講,與他有過爭論,也曾與他結伴走過戈壁“玄奘之路”。但坦率地講,我與他交往不深,對他的瞭解有限。《我的改變》這本書讓我對王石有了更多的瞭解,也改變了我對他的一些看法。這本書我是一口氣讀完的。相信其他讀者也會一口氣讀完。

企業家們好,我司聯合國內上百家天使和風投機構尋找項目股權投融資合作。

1:農業(種植、養殖、養老)重點關注。 2: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

3:連鎖餐飲、商貿、化妝品業。 4:互聯網、物聯網、APP行業。

5:醫療設備、生物醫藥、健康行業。 6:文化、教育產業。

7:商業、旅遊、礦產、地產 8:創新型傳統行業。

9:汽車產業鏈。 10:高利潤、高成長性及國家支持等


張維迎:王石這樣的人,生在兵荒馬亂的年代大概會佔山為王

  • 2019年營業額500萬以上!
  • 合作對象是企業最大股東,非決策人勿擾!

有需要做股權融資,對接投資人請點擊左下角鏈接填寫項目信息!會有專業人員聯繫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