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迎是怎麼看待致富的?對於現在這個社會,什麼才重要?

張維迎曾說,紐扣大王、項鍊大王,七個抓起來結果又跑了,他們犯了什麼罪,無非就是搞了一些東西,大家喜歡買,於是他們賺了錢。但是按照當時的意識形態,資本家就是剝削大家。

張維迎是怎麼看待致富的?對於現在這個社會,什麼才重要?


1983年張維迎發表《為錢正名》,在全國引起軒然大波。一個市場,要使它有效運行,就必須有一些人具有遠見,非常具有想象力和冒險精神,他們就是企業家。而計劃經濟的核心就是消滅企業家精神,如果當時發展商品經濟,怎麼看待財富,怎麼看待致富,怎麼看待企業家就很重要。

在傳統的社會里,人們把錢看成一種罪惡,但是其實很多人都喜歡財富,但是總會把金錢看作一種罪惡。中國人本身,從基因從人性來講,沒有任何能否定中國人當中企業家的素質,但是中國人傳統觀念中,企業家精神就是受到抑制。

張維迎是怎麼看待致富的?對於現在這個社會,什麼才重要?


其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國的士農工商文化貶低企業家,看不起商人。在常見的計劃經濟中,其實呢,企業家是一個負面詞彙。在寫關於企業家的文章的時候,編輯對張維迎說能不能不用這個詞彙。改革開放前,主要是因為體制的原因壓制了這個,中國封閉了這麼多年,可是計劃經濟就做了幾十年,按照傳統觀念去理解改革開放後的中國,其實很多都看不慣,很多人會持批評態度。

張維迎是怎麼看待致富的?對於現在這個社會,什麼才重要?


農民企業家是最早出現的,在文化大革命取消自由市場的情況下,還是有一些小集市在交易,所以農村的商品交換都沒有斷過,即使是農村大量產品都是自給自足,農民會覺得很苦,只要給他一些自由,有企業家素質的人就會倒買賣,小工廠就辦起來了。其實我們當時好比農村改革,後來鄉鎮企業發展,還有國企改革,發現了很嚴重的問題,當時的價格在國家管制之下,基本上都是政府制定價格,其實相當不合理,那麼價格就是一個客觀信號一個激勵制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