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園衝鋒陷陣成為“強起來”的骨幹

新中國成立70週年,園區誕生40週年,新的紀元隆隆而至。過往40年的工業化進程後,中國正面臨由低端製造業向中高端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在這場以“硬科技、強產業”為旗號的硬仗中,園區經濟自然要當仁不讓地衝鋒陷陣,成為中國“強起來”的底色和骨幹。無論是行業內正站在十字路口思索轉型的領軍者,還是仍在摸索自身模式的後起之秀,尤其是那些蜂擁而入的“野蠻人”新軍,都可以從這幾個趨勢獲得啟發的火花。

<strong>園區立法

中國產業園區的法律體系還遠遠沒有標準化和系統化,甚至是一團迷霧,即便是身處其中的地方政府與產業地產商,也根本不清楚產業園區究竟適用什麼樣的法律體系,這可是一個卷帙浩繁的超大命題。為產業園區立法,事關中國園區、中國經濟轉型發展乃至整個中國新一輪改革全局,其中的急迫性和必要性都需要國家層面予以高度重視,加快推進園區立法的相關工作。

2017年2月6日,國務院辦公廳引發《關於促進開發區改革和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成為新時期中央第一部關於中國產業園區的綱領性總體指導文件。該意見指出,必須以改革創新激發新時期開發區發展的動力和活力,來進一步發揮開發區作為改革開放排頭兵的作用。

這部2018年首部省級“園區法”,為未來中國產業園區的立法開了一個好頭。如今置身於競爭更激烈、形勢更復雜的國內外環境下,中國產業園區只有以這種大破大立的方式和氣魄,進一步“以改革促創新,以創新助改革”,才能捅破瓶頸和天花板,不斷強化創新創業扶持能力、區域輻射帶動能力乃至走向國際化。

<strong>區域協同

2018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意見》發佈,區域協調發展成為全新的國家級重點戰略,奠定了12個國家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都市圈發展格局。該意見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被視作2017年發改委、國土部、商務部等八個國家部門聯合發佈的《關於支持“飛地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的升級加強版。

2019年,這種以區域協同來完善市場一體化發展機制,深化區域合作機制,優化區域機制的模式將會深刻影響中國經濟的發展走勢,有望形成新一輪的產業轉移、內需提升、投資帶動和良性互補發展結構,以挖掘更多的城鎮化與產業化增長動力。

相信在2019年,這類區域良性協同、產業轉移互補式的產業園區會更多湧現,給中國產業地產行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strong>風控過冬

在30強調研的全國行走中,一直被看好的一些安全壁壘頗高的產業地產商也前所未有的提到了“安全”、“風控”和“過冬”。因此,“主動降速”、“加強風控”、“準備棉襖”、“加強合作”成為他們內部會議中出現頻率最高的主題詞。

實體經濟陣痛蛻變的“至暗時刻”,產業地產亦無法獨善其身,就連規模化、品牌化的產業地產商,如果過度上規模,不能很好地控制風險,並且與房地產捆綁太緊,也在這個冬天面臨著非常吃緊的局面。

對於那些曾在春天裡拼命狂奔的企業來說,冬天或許是閉門修煉的最佳時機。站得越高,風越凜冽,不如蹲下來取暖,或者找個有屋簷的地方靠一靠。“風險控制,度過冬天”,無疑也將是2019年產業地產行業的主題詞。

<strong>強悍的護城河

3年前,園區運營在行業內開始得到最廣泛的認可和重視。這跟行業物理載體整體結構性過剩,地方政府訴求提高和整個園區行業往縱深方向思考和發展有很大關係,這是個非常良性的信號,這個趨勢也將在進一步深化,成為行業首要課題。也有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和同行開始認可我們為中國產業地產的正名,它絕不是房地產,而是中國重點製造業和科技創新的服務者,運營服務,必須被推向最前臺,成為產業園區與傳統房地產開發行業迥然不同的一個典型特徵。

園區運營必須是稀缺的,是基於資源整合與平臺經濟,建立起產業和產品之間全生命週期的關係,能夠最大化拓展產業客戶最直接的賺錢空間,能夠最廣泛和最優化的整合產業服務資源,尤其是最好的結合區域稟賦和自身資源去做最高效的配置。誰能在此做出突破與創新,誰就擁有了最強悍的護城河。

產業園衝鋒陷陣成為“強起來”的骨幹

點擊“瞭解更多查看”【深圳科技園區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