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常識丨佛教對香的定義

佛教常識丨佛教對香的定義
佛教常識丨佛教對香的定義

香 為 佛 使

香在梵語中稱健達。古印度傳說中有香神,即“乾闥婆”,不食酒肉,唯求香味為食,以資陰身,又自陰身出香,古名香神。以後被引為佛教護法的八部之一。

佛教中用語,據《賢愚經》卷六載:佛陀當年住在祗園時,長者富奇那建造了一座旃檀堂,準備禮敬佛陀。他手持香爐,遙望祗園,梵香禮敬。香菸嫋嫋,飄往祗園,徐徐降在佛陀頭頂,形成一頂“香雲蓋”。佛陀知悉,即赴富奇那的旃檀堂。根據這個傳說,“香”是弟子把信心通達於佛的媒介,故經上稱為“香為佛使”。這也是佛教中以香敬佛的緣起。在佛教中以檀、沉兩種香供佛,更是一種虔誠的、真誠的供養。

佛教常識丨佛教對香的定義

戒定慧解脫香

佛教認為:通過修行戒、定、慧、解脫和解脫知見這五種功德,可以成佛,喻為“五分香”。這是指通過身口意修行,使自己心清淨,升起覺悟和智慧,以此供佛,或稱理供佛,或心香供佛。佛弟子在焚香時常唱“香贊”:“戒香定香解脫香,光明支蓋法界,供養十方無量佛,見聞普重證寂滅。“(出《華嚴經》),也是焚香供佛的又一象徵意義。

佛教常識丨佛教對香的定義

供香的方式

供香表達了一種虔誠、恭敬的心態,一種真心的願望或祈盼,一種與諸佛菩薩交流的信息,一種願力,悲心和菩提心的發露。因此,每一支香都是一種願望的表達和代表。上棒香一般用單數,用一支或三支,一支表示一心向佛。三支或表示禮敬佛法僧;或表示過去、現在、未來三世恭敬禮佛;或表示戒定慧;或表示斷一切惡、修一切善、渡一切眾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