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慧康生物聯手阿里雲搭建線上共享試驗室


  • 11月2日,一種基於互聯網思維的共享實驗室線下實體落戶西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掛牌儀式結束後,陝西慧康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裁朱宏斌接受媒體採訪時坦言:“借力阿里雲,利用大數據、雲計算技術來共享實驗數據信息,可以讓我們的生物科研效率更高,這種全新的產學研一體化模式將深度推動技術成果的轉化。”
  • 陝西慧康生物成立於2001年。公司專注於生物科技前沿領域“活性蛋白與多肽”生物再生工程與應用研究,科技人員佔比達37% 以上,是一家研發型民營企業。公司經營範圍涵蓋藥品、原料藥、生物製品、醫療器械、化妝品以及保健品等。
陝西慧康生物聯手阿里雲搭建線上共享試驗室


  • (圖為慧康生物與西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領導共同為實驗室掛牌)
  • 西安高校和科研院所眾多,科技人才雲集。多年來,在政府的支持下,慧康生物順勢而為,與多所高校建立協作關係,共同搭建企業經營和高校科研之間的橋樑,著眼實現人才引入、成果轉化、市場對接,來打造協同創新的產學研生態體系。但在實際推進過程中,由於實驗數據不能適時對接導致在實驗室研究方向上雙方都難有獲益。
  • 2017 年,該公司投資發起“中國肽庫”項目建設,旨在建立一個內含 17.5萬條序列清晰而又獨立的多肽肽庫。經過近兩年的建設,已經建立起一套每3天完成一次合成、切割、純化、濃縮、凍幹、分裝 400個多肽的系統。未來如何開放使用這個肽庫?慧康生物科研團隊一直在摸索。
  • 2018年初,阿里巴巴絲路總部入駐西安,特別是阿里雲西部數據中心項目的啟動,讓慧康生物的控股方西安慧康集團管理層看到了線上試驗室無障礙貫通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所有最強大腦的無限可能。
  • 慧康集團董事長孫劍有著計算機專業學歷背景,堅信共享實驗室將成為共享經濟的下一個風口。但是,孫劍眼裡的共享不是簡單地讓企業實驗室裡的設備儀器實現滿負荷最大化利用,而是如何在互聯網平臺開放“中國肽庫”17.5條多肽。該肽庫蘊含大量的未知活性表位肽信息,除供生物醫藥研究領域篩選先導活性表位肽外,還可提供食品、保健品、化妝品以及催化劑和材料等行業篩選所需要的活性多肽。美國的ChemDiv有140萬庫存分子,加拿大的Lifechemicals有60多萬種分子,但真正意義上的多肽肽庫在全球還不多見,以肽庫為依託搭建的線上共享實驗平臺更是少見。孫劍和他的科研團隊看好了與阿里雲合作的廣闊前景。
陝西慧康生物聯手阿里雲搭建線上共享試驗室


  • (圖為陝西慧康生物研發中心實驗室一角)
  • 作為全球第一梯隊雲計算技術提供商,阿里雲計算有限公司也有意在“互聯網+生物科技”這個領域探索出一種新模式。雙方團隊一拍即合,“阿里雲速度”再次在古城西安上演。
  • 合作方案迅速出爐。慧康集團以阿里雲技術為基礎,結合自己多年生物技術研究沉澱,共同合作建設“1+X”生物科技實驗室暨“中國肽庫”生物科技成果交流交易產業孵化體系項目,具體包括:生物科技“1+X”實驗室及生物科技成果交流交易孵化體系、生物科技智慧園區、蛋白與多肽生物技術應用雲平臺、成果應用新零售渠道等四方面合作內容。
  • 讓人眼前一亮的,正是這個生物科技“1+X”實驗室。
  • 慧康集團一期規劃投資上千萬人民幣,阿里雲提供技術服務,共同建設“1+X”實驗室體系。其中“1”主實驗室為慧康生物技術及產品研發中心,主要作為 “1+X”體系生物科研成果加速及實驗平臺。“X”副實驗室,則是慧康生物與全國各大院校或政府園區共建的技術交流實驗室。
  • 據阿里雲該項目負責人程吉星介紹,通過打通線上線下,深度鏈接校企,最終是要構建起一個集科學家的招募與入駐、先進技術的研發與交流、成果轉化的交易與加速、科技項目的孵化與投資、科技產品的應用與推廣等5大功能於一體的生物科技成果轉化生態圈。
  • “中國肽庫”項目負責人趙金禮高級工程師表示:“篩選數以萬計的化合物以鑑定候選藥物開發是一個耗時的過程,這阻礙了藥物的發現。未來,我們希望利用這個線上線下互通的平臺來加快藥物篩選過程。只要你有工具來識別生物活性,任何一個副實驗室都可以在我們的肽庫找到他們需要的藥物原型的先導肽。”
陝西慧康生物聯手阿里雲搭建線上共享試驗室


  • (圖為英國《自然》雜誌子刊《自然綜述:藥物發現》刊發介紹“中國肽庫”的訪談文章)
  • 11月8日至9日,由慧康集團做為執行單位承辦的“2018國際蛋白質和多肽大會”將在西安盛大啟幕。本次大會也是2018西安全球硬科技創新大會的一個分論壇,屆時有3位諾獎得主、3位世界500強藥企高管空降西安,出席本屆大會。慧康集團與阿里雲的這一重大合作項目,也將在會議期間簽約落地。
  • 互聯網+,或許能讓更多的生物技術走出象牙塔,走進普通百姓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