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慧康生物联手阿里云搭建线上共享试验室


  • 11月2日,一种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共享实验室线下实体落户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挂牌仪式结束后,陕西慧康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裁朱宏斌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借力阿里云,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来共享实验数据信息,可以让我们的生物科研效率更高,这种全新的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将深度推动技术成果的转化。”
  • 陕西慧康生物成立于2001年。公司专注于生物科技前沿领域“活性蛋白与多肽”生物再生工程与应用研究,科技人员占比达37% 以上,是一家研发型民营企业。公司经营范围涵盖药品、原料药、生物制品、医疗器械、化妆品以及保健品等。
陕西慧康生物联手阿里云搭建线上共享试验室


  • (图为慧康生物与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领导共同为实验室挂牌)
  • 西安高校和科研院所众多,科技人才云集。多年来,在政府的支持下,慧康生物顺势而为,与多所高校建立协作关系,共同搭建企业经营和高校科研之间的桥梁,着眼实现人才引入、成果转化、市场对接,来打造协同创新的产学研生态体系。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由于实验数据不能适时对接导致在实验室研究方向上双方都难有获益。
  • 2017 年,该公司投资发起“中国肽库”项目建设,旨在建立一个内含 17.5万条序列清晰而又独立的多肽肽库。经过近两年的建设,已经建立起一套每3天完成一次合成、切割、纯化、浓缩、冻干、分装 400个多肽的系统。未来如何开放使用这个肽库?慧康生物科研团队一直在摸索。
  • 2018年初,阿里巴巴丝路总部入驻西安,特别是阿里云西部数据中心项目的启动,让慧康生物的控股方西安慧康集团管理层看到了线上试验室无障碍贯通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所有最强大脑的无限可能。
  • 慧康集团董事长孙剑有着计算机专业学历背景,坚信共享实验室将成为共享经济的下一个风口。但是,孙剑眼里的共享不是简单地让企业实验室里的设备仪器实现满负荷最大化利用,而是如何在互联网平台开放“中国肽库”17.5条多肽。该肽库蕴含大量的未知活性表位肽信息,除供生物医药研究领域筛选先导活性表位肽外,还可提供食品、保健品、化妆品以及催化剂和材料等行业筛选所需要的活性多肽。美国的ChemDiv有140万库存分子,加拿大的Lifechemicals有60多万种分子,但真正意义上的多肽肽库在全球还不多见,以肽库为依托搭建的线上共享实验平台更是少见。孙剑和他的科研团队看好了与阿里云合作的广阔前景。
陕西慧康生物联手阿里云搭建线上共享试验室


  • (图为陕西慧康生物研发中心实验室一角)
  • 作为全球第一梯队云计算技术提供商,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也有意在“互联网+生物科技”这个领域探索出一种新模式。双方团队一拍即合,“阿里云速度”再次在古城西安上演。
  • 合作方案迅速出炉。慧康集团以阿里云技术为基础,结合自己多年生物技术研究沉淀,共同合作建设“1+X”生物科技实验室暨“中国肽库”生物科技成果交流交易产业孵化体系项目,具体包括:生物科技“1+X”实验室及生物科技成果交流交易孵化体系、生物科技智慧园区、蛋白与多肽生物技术应用云平台、成果应用新零售渠道等四方面合作内容。
  • 让人眼前一亮的,正是这个生物科技“1+X”实验室。
  • 慧康集团一期规划投资上千万人民币,阿里云提供技术服务,共同建设“1+X”实验室体系。其中“1”主实验室为慧康生物技术及产品研发中心,主要作为 “1+X”体系生物科研成果加速及实验平台。“X”副实验室,则是慧康生物与全国各大院校或政府园区共建的技术交流实验室。
  • 据阿里云该项目负责人程吉星介绍,通过打通线上线下,深度链接校企,最终是要构建起一个集科学家的招募与入驻、先进技术的研发与交流、成果转化的交易与加速、科技项目的孵化与投资、科技产品的应用与推广等5大功能于一体的生物科技成果转化生态圈。
  • “中国肽库”项目负责人赵金礼高级工程师表示:“筛选数以万计的化合物以鉴定候选药物开发是一个耗时的过程,这阻碍了药物的发现。未来,我们希望利用这个线上线下互通的平台来加快药物筛选过程。只要你有工具来识别生物活性,任何一个副实验室都可以在我们的肽库找到他们需要的药物原型的先导肽。”
陕西慧康生物联手阿里云搭建线上共享试验室


  • (图为英国《自然》杂志子刊《自然综述:药物发现》刊发介绍“中国肽库”的访谈文章)
  • 11月8日至9日,由慧康集团做为执行单位承办的“2018国际蛋白质和多肽大会”将在西安盛大启幕。本次大会也是2018西安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的一个分论坛,届时有3位诺奖得主、3位世界500强药企高管空降西安,出席本届大会。慧康集团与阿里云的这一重大合作项目,也将在会议期间签约落地。
  • 互联网+,或许能让更多的生物技术走出象牙塔,走进普通百姓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