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一條殊途同歸之路

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有一種與眾不同的咖啡館越來越受到歡迎,咖啡館內除了咖啡和甜品,還特別明顯的擺放著各種各樣的維修工具,看起來專業又稀奇古怪。

共享—一條殊途同歸之路

之所以有這樣的設置,是因為這家咖啡館是一家“維修咖啡館”,咖啡館每週固定一天,會有維修師在店內守候,顧客可以拿著自己需要修理的東西來,請維修師幫忙修理,而酬勞則只需要買一杯咖啡和表達一句感謝。

而且,這樣一個過程絕對不是用戶和志願者打交道的簡單過程,而是充滿了社交屬性,維修師認真操作,用戶邊看邊學,儼然一副興趣小組的狀態,美好悠閒而又充實的下午時光裡,大家把自己的技能、經歷、和時間相互分享。

不僅如此,世界矚目的共享經濟獨角獸Airbnb的商業模式就是房屋共享,早在 2015年的估值就已經達到200億美元,這一估值超過了我國科技部剛剛發佈了獨角獸名單中超級獨角獸標準整整一倍。

共享—一條殊途同歸之路

除了房屋,包括其他很多生活物資也是如此,這樣的生活狀態描述出來特別像中國古代文學桃花源記所描寫的世外桃源,當共享這種生活方式上升到一種理念,甚至逐漸向社會制度滲透的時候,我們就不難發現,共享對於不同性質國家的經濟發展,成了一條殊途同歸的道路。(共享或許就是一個國家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最好途徑和形式)

在前不久舉辦的互聯網大會共享經濟論壇上,全世界範圍內很多共享經濟獨角獸項目創始人共同分享未來共享經濟的走向和發展趨勢,而最重要的三個趨勢,分別是出行共享、社會信用體系的到來,以及空間共享。

共享—一條殊途同歸之路

這並不是一種巧合,社會信用體系作為共享制度的前提基礎保證,而出行和空間,無疑是與人類日常生活最息息相關的兩件事,空間和出行,覆蓋了人類行為活動的全部鏈條。

在2016年,三個世界經濟增長極——美國、歐洲和中國——的共享出行市場規模就達到了550億美元,並一直保持了令人矚目的高增長水平。有分析指出,直到2030年共享出行市場會保持在28%的年增長,而這其中最重要的市場貢獻就來自於中國。

同時,汽車行業的四個發展趨勢已經在全世界範圍內達成了高度共識:新能源,無人駕駛,車聯網和共享出行,同時,這些趨勢是相互促進、協同發展的,其中任何一項都可能是改變未來汽車格局的重要因素。

共享出行或許看起來只是一種出行模式或者商業模式的變化,但其對整個行業的影響將是最為深遠和巨大的。就像上文提到的,與現金購買汽車相比,車主可以用極低的成本使用汽車,但不再擁有汽車的所有權,汽車將由所有權消費轉化為出行服務消費。

目前來看,共享出行已經發展出以下幾種形式:

共享—一條殊途同歸之路

首先是新時代共享出行的始祖——分時租車。當“你可以隨需用車而不必擁有一輛車”這一為人忽視的邏輯被發現。分時租車的概念便油然而生。汽車會停放在居民集中的地方,會員可以直接上網站或者通過電話搜尋所需要的車輛,客戶找到車輛後,通過無線射頻會員卡就可以打開車門並且將車開走。車輛用完之後,再把車停到原本的地方,用會員卡鎖車。形式上與摩拜和小黃車很像。

共享—一條殊途同歸之路

第二種就是我們目前經常用到的——打車軟件。滴滴也好,順風車也罷,都屬於這種形式。Uber也是因此而名聲大噪,國內的打車軟件因為政策和利益相關性問題也曾一波三折,而後來的補貼大戰和所謂壟斷問題,又讓其為很多人詬病。

共享—一條殊途同歸之路

最後要介紹的一種,也許才是共享出行的未來發展方向——P2P形式的共享。簡單來說,就是我的車給你用,你的車給我用。這種方式與Airbnb的商業模式基本一致,當你自己的車暫時閒置,就可以借給身邊的人。這種借用可以換取現金酬勞,也有可能為你帶來一個無話不談的知己閨蜜。

不難想象,在未來當車聯網、新能源、無人駕駛等趨勢不斷髮展和完善,“我的車你來用或者你的車我來用”這種繞口的說法也將被淘汰,車的所有權變的不再重要,高效、便捷才是交通出行的根本目的,汽車的最終發展方向則是純粹的交通工具,實現人們在兩點間的移動,“隨時隨地有車用”才是最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