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三省!为啥他是中国最团结的三个省

今天的中国,估计没有第二个多省份的组合会像东北三省一般牢不可破,你可能是河北人、山东人,广东人,但是如果你的所在省份是黑吉辽中的任何一个,那么你对外官宣的地域标签便只有一个:“东北人”。那么,为什么东三省人民这么铁?

1、东北地理环境的统一性

中国的东北由长白山、黑龙江、大兴安岭与渤海湾围成的一个倒梯形。在这个地理单元内部,大片的平原、密布的河流与繁茂的森林成为了东三省的统一底色,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秦岭、黄河、太行山这样明显区分人文地理环境的自然屏障作为分割。这样的地理环境为孕育一种通行文化奠定了基础。正是由于相对差距较小的自然环境,才会为东北文化染上“水泡子、北大荒”这样同质化的底色。

其次,黑吉辽三省均属于中温带地区,寒冷的气候条件明显影响了人民的生活作息,夏季雨热同期的肥沃土地让人们尽情耕耘收获,而冬季寒冷的气候则人们的外出生活,却也塑造了大东北地区较为统一的文化习俗,从古代“夏狩冬藏”的渔猎民族到今天一到冬月就睡暖炕、看二人转的东北人民,同一气候条件下塑造的相同生活习俗同样为东北的同一性奠定了基础。

图/东北的森林

2、历史上被迫自保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东北地区虽然长期处于中原文化的影响之下,但是狭窄的辽西走廊与脆弱的渤海海运注定了中原王朝在当地的影响力会因为自身实力的改变而产生周期性波动。也就是说,中原地区虽然可以长期保持对东北地区保持一定控制(大部分时间仅仅是南部辽河平原),但是在没有充足文化影响力与交通条件的古代,这种控制力往往难以持续。

作为东北亚的核心枢纽地带,东北在不能得到后方有力援助的情况下,必须依靠自己面对来自北方的沙俄势力与来自朝鲜半岛乃至于日本列岛的东方力量。所以,东北人必须自己团结起来,在波云诡谲的政治局势中左右逢源(比如张作霖等奉系军阀),选择最适合东北地区利益的方法来进行纵横捭阖。

3、闯关东的熔炉效应

真正决定东北人走向实质统一的是一场声势浩大的移民活动——闯关东。清朝末年,大量的山东与河南民众在清朝末年的多次灾荒(黄河改道、丁戊奇荒等)中陷入绝境,饥肠辘辘的灾民在黄淮之间流离失所。正在此时,沙俄将东北地区吞并的为黄俄罗斯的野心日渐明显,清政府不得不在公元1860年放开了对东北龙兴之地的管制,以山东人为首的移民大军便如洪水般融入东北大地,将中原地区的汉文化如大雪般一次性铺满东北大地。

正是由于这种洪水式的移民文化改造,导致东北大地的文化同质性异常之高。在如此强大的地理环境效应与历史机遇的共同作用下,东三省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氛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