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下崗工人和農民相比誰更辛苦,為什麼?

幸運52啟航


都很不易!但我一直認為人的思維決定著你的人生,選擇正確的努力方向比你付出更多的體力勞動創造的價值更高!我父母都下崗工人,父親92年就已經下崗了,單位沒有說法。下鄉趕集,早上兩點就走,走時爐子裡放好柴和煤,上面坐上鍋,我起來自己把火點著,熱飯。冬天撿過黃豆,看過貨場,一個月一個月不回家,回家就腰疼。去外地打工呆了3年,家裡緊吧,天天土豆,酸菜,那時我10歲了。後來覺得有些本錢了,只有1000塊。決定回來做生意,考慮過房子賣了買車,烤地瓜,崩爆米花。來買房子的人很多,終究捨不得賣,最後考慮收廢品,手裡緊有1000塊,每個星期收完廢鐵,都要倒手賣出去,就這麼地一點點,日復一日的發展,一萬,五萬,十萬,掙錢買房子,拆遷,再買房子,再回遷。父母的養老保險自己交的,我大學三表唸的,正式工作房車都有,孩子都3歲了,現在母親退休8年了,父親還有3年退休。家裡住宅,車庫,門市房都有,沒有一分貸款,所有的一切都是父親下崗之後完成的,累了一身病,但上天還是眷顧勤奮的人。很多和父親一起下來的人,還在打工。所以說選對自己的行業,這時人的思維更重要。


精品茶具


都是社會最低層的人員,沒有誰比誰好。今年農產品特別不值錢,羅卜竟然論分賣,看看農民的穿衣打扮,再看看他她們吃的喝的,在山東農村,多數人家室內沒有取暖社施,冬天那個冷啊,你不親自去感受你是體會不到的,所以說給農村六十歲以上的農民發放養老金刻不容緩。每個月只要四五百塊錢的養老金,他她們就能過上比較好的生活。

城裡的下崗職工,生活的也很難,特別是五十歲以上,退休又不到年齡的人群,他她們確實生活的艱難,打工只能幹苦髒累的活,沒有技術的下崗工人真的挺難的。國家應該對五十歲以上的下崗職工,給預生活補貼,每個月哪怕給三五百塊錢都是應該的。

農民,工人是我們偉大祖國的默默奉獻者,他她們是最可愛的人,只有他她們生活的好了,我們才能算得上是一個偉大的國家。


趙文才79


我也想說一下我聽過的一件事,就發生在我們這邊,大家都知道下崗的前兆就是不發工資,那時候的人都比較老實,有份工作就讓人很滿意,不像現在的我們還挑三揀四。有一戶人家全靠男方賺錢養家,女方做飯照顧家和孩子,很節儉持家,但是因為不發工資存的錢都花完了,也很久沒有吃過肉,孩子想吃肉,他的爸爸實在沒辦法就去菜市場想偷塊肉結果被發現了,菜市場的賣家都認識是老鄉,好像是河南的,就說他偷東西把他打了一頓,他哭著說不發工資沒錢買,已經很久沒吃過肉了,孩子想吃肉。賣家一看挺可憐的,就給他了一斤肉讓他拿回家吃。回到家女方見男方臉上和身上的傷就問他怎麼了,那男方剛開始不說,禁不住問就說了肉的來歷。女方聽完沒有說話。她把肉剁成了餡做了一頓餃子,第二天他們一家三口都沒有起來。據說女方在餡裡下了老鼠藥還是什麼毒藥,一家三口吃完~全都死了。我聽完都哭了,覺得他們好傻,不發工資就去別的地方幹活,幹嘛吊在這一棵樹上,長輩說那時候的人沒像你們這一代命好,沒工作了就你們一個孩子,父母給你們幫襯,沒那麼多心眼,有活幹就高興的不得了,也惋惜要是能在熬一熬多好,熬到買斷下崗,熬到辦低保,他們一家都不會死了。所以我個人覺得下崗工人最苦,下崗了有人富了也有人就那麼東打工西打工希望能混個退休。但是還有的人真的很可憐。



夜靜聽心聲


下崗工人和農民相比,應該還是農民窮一些。這是為什麼呢?我來說一下。

企業改制,工人失去了鐵飯碗。下崗工人湧現出來。並且是為數不少的一批人。

下崗後,他們被迫流向社會。有的幹起了小買賣,有的搞起了手工小作坊,有的幹起了搬家公司,有的當起了保安和環衛工人等,雖然也是非常的辛苦,但在業內也有不少人小有成就。儘管如此,還是有一部分人在貧困線上掙扎,日子過的很拮据。

對於農民來說,由於有承包地的存在,糧棉油菜雞蛋等基本可以自給自足,他們是不缺吃穿的。因為糧價低迷,一年兩季兩千斤產量也只能毛收入兩千來元,如果扣去成本,一畝地年收入達到一千元也不容易。如果一戶四口按六畝地算,一年農業收入很難達到一萬元。

無奈,農民只能外出打工,干城里人不願乾的活兒,年輕人幹建築,幹裝修,老年人幹環衛工人和保安等,這一部分收入可能讓農民和下崗工人相比會有些比肩持平。




石韮花開放的季節


應該是城鎮職工更苦,。我家親身經歷,大概家裡97.98年那樣,家裡父親一人上班母親沒工作。父親所在央企曾經半年多沒有發一分錢打白條。當時兄妹倆上學連兩三千塊錢學費家裡都拿不出來。家裡伙食也是很少有肉。都是母親開的自留地種的蔬菜。所以如果城市職工下崗沒有收入會比農民更慘。農民只要不懶最起碼能保證一家人溫飽問題。城市職工如果沒有收入那對家庭來說就是生存問題。所以這個對比下就出來了。


過的去763


我是出生在農村工作在農村一直生活在農村的人,國家困難時期也參加過生產隊幾年勞動,小孩都在城裡。對城裡人的住房工作生活和農村人的生產生活和住房都有一點了解。城市下崗工人和一般農民都是最低層的勞動民眾。要論誰更困難一點,那就不妨從幾個方面來對比一下。首先從住房來看,城市下崗工人一部份沒有分到福利分房。國家也沒有補助他們。就算當時有一點房也是祖宗三代兄弟姐妹合住的小房。說得難聽點當時城裡人的住房大都不及農村養豬的豬棚和柴房。(我只能根據我們這裡的情況談。)後來的房子都是自己買的。他們不能去農村買地建房或買房。而農民原來大都就是自住房。條件好了基本上家家戶戶都建了高樓大廈,大院子。因為農村建房工本便宜,在我們這裡年前毛房是1300多一平方,一戶可建佔地130平方以內的三層樓樓上允許挑陽臺。實際超過四百平方。輔房(平房)不計其內。加上閣樓能做房間的面積。應該來說城裡人有幾戶有這樣的條件?下崗工人只有做夢了。農房加上裝修平均每平方二千餘元。同地方城裡平均算二萬一平方。況且農民允許去城裡買房。我們這裡基本上都在城裡買房了。那未誰好誰差大概不用我說了。另外收入來說,城裡下崗工人下崗後買斷工齡,給的錢和另尋工作之間的失業補助金有多少我不清楚,反正不會多的。即使再找工作也是“半路出家”不會有好工作高工資的。他們退休後拿的是最低退休金。而農村人員都可進城找工作。同樣年齡進同一單位跟下崗工人是同等待遇的。而且農村還可交什麼社保和城保什麼的,我不清楚,反正到退休反而比城裡下崗工人養老金反而多。另外農村的還有自留地和承包地。有茶葉花果蔬菜和糧油其他農產品收入,這些收入雖然像是通過“加班”收入的辛苦錢,但為數是不少的。對收入來說總不會有異議了吧。我已寫了兩方面,我想也夠了。希望能有參考價值。

我知道我這麼寫了要被農民兄弟們罵了。其實我沒有說你們壞話,只是實話實說。我說的肯定不完整,因為我沒權力也沒人叫我去調研。但總的不會太離譜的。你們要罵就罵吧。


山上人279


我生活在農村,父母輩靠天吃飯,基本就是餬口。我家弟兄三個帶我父母五個人,但只有12畝山地,還有部分那種幾乎不能種的地。所以在我七歲之前我家種的糧食每年都不夠吃。每年親戚送,跟村裡人借。那時候也是種植技術有問題等等,現在父母六十多歲。基本靠我們打工能吃飽穿暖。每每和母親聊天說捱餓時候喝連續幾個月玉米糊糊,她說這輩子都忘不了那個味道。所以不要看現在說農村人有錢什麼,大多數在城裡買房的都是在外邊打工掙得錢,而正式退休的也比這些農民打工的好的多。



西垂古道


農民到底是變窮了還是變富了?這麼說吧,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民收入確實在不斷的增長。當然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物價也在不停的上漲。2000年左右,大米一塊錢一斤,現在大米2塊5。農民賣大米,收入水平增加了1.5倍。而那時候城市裡的職工收入是幾百一千塊錢左右一個月,現在他們的收入是四五千,甚至更高。我是一個農民,我也不是很拿得準。

工人下崗了,也就是說工人失業了。那麼下崗工人就立即沒有收入來源了,當前生活都成了問題,有可能沒有收入就要餓肚子。而農民在貧窮的時候,其還可有地可以耕種,還可以打一些糧食,並且地裡也可以種一些瓜果蔬菜。這樣就是家裡再窮,也不至於餓肚子。

現在農民窮富不能一概而論。改革開放以來,農村得改革開放之先風,最早出現的承包戶,專業戶。發展的好的,早已家產累累。但死守著幾畝薄田沒有什麼大動作的,自然仍是貧困戶。有的農村有資源的,比如煤炭,整體上會比較富裕,超過城市的一般工薪階層。但純農山區,就差多了。

對於農民窮富的問題,這有史以來都存在的,以前富的農民叫地主,窮的農民叫僱工,因為他們沒有土地。新中國成立以來,翻身農民把歌唱,有了自己的土地,農民從此過上了自己當家作主的日子,溫飽問題解決了,現在就是奔小康社會,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現在農村不一樣了。到處實行新農村的改造和建設,農村變了,變漂亮了,變乾淨了,變富裕了。農村彷彿換了人間。雖然也有的農村還存在一些貧困戶,但整體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所以,從這一點上,新農村中的農民依然貧窮一方面來自自身的不努力,另一方面沒有進行實質性的改變。

現在農村確實是在變好,農民也在一點一點地富裕起來。生活水平都在提高,農村的孩子受到的教育也越來越普及,知識改變命運。農民確實比較窮,糧食越來越賤,種地只是解決溫飽,有時候也沒有產量,打工也越來越難

只要是正常的農村人,都不發愁沒飯吃,沒衣穿,沒房住,我想現在幾乎沒有農民還在忍受著飢餓吧?而且那些有頭腦或者肯吃苦,肯下勁的農村人早就通過自己的努力,乘上改革開放的東風,實現了真正的脫貧致富奔小康!


滳慧商學


當然是下崗工人窮。

上個世紀由於好多企業效益不好虧損嚴重,90年代開始砸三鐵,當時就有很多職工下崗,當時東北地區下崗職工也是很多。這些下崗職工當時都是非常窮的。

1、下崗職工賺不到工資寸步難行

工人一旦下崗就會失去工資這個生活來源,在城市裡面,沒有錢是寸步難行的。而且企業職工好多下崗時年齡普遍都是偏大,而且在工廠裡面做工都是偏重於一方面的工種,很難找到適合的穩定崗位的工作。加上年齡偏大,即使找到工作,很多也只能從事一些社會上低收入的臨時工作。

2、下崗職工失落感和挫敗感很強

對於下崗職工來說,在一個單位幹了幾十年了,一旦下崗從心理上也是很難接受的。還有就是在感情上也是很難接受這個現狀的。但是好多時候,又不得接受這個現實。這造成下崗職工很強的挫敗感和失落感。好多職工下崗以後,很長時間也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崗位,也不想幹好多臨時性的工作,這樣的話一個是很難融入社會,另一個就是很難走出心理的陰影。

3、下崗職工普遍沒有多少存款

下崗職工工作的單位普遍效益不好,最後虧損嚴重才會倒閉導致職工下崗的。因此,好多職工平時工資都是不太高,而且都沒有多少積蓄。一旦下崗就會面臨著嚴峻的生存考驗,這也是當時的真實情況。

對於農民來說,就沒有下崗一說。現在很多地方又免了農業稅,因此農民起碼有土地可以保障自己有飯吃,雖然是吃的不是特別好,但是基本上可以吃飽。但是對於下崗職工來說,下崗以後如果賺不錢的話,那麼生活就是會受到嚴重的影響的。有的甚至會吃不上飯的。

綜上所述,下崗工人還是比農民窮。農民有土地,起碼能夠讓自己一家人吃飽,保持個溫飽狀態。但是下崗工人,如果不能賺到工資的話,那可是真的是可能吃不飽的,更別說要養一家人了。


睿思天下


自然是下崗職工苦,下崗浪潮是在九十年代企業改制時。企業職工下崗後:

一、企業職工上無片瓦、下無寸土。企業職工下崗後,多數由於年齡偏大、技能單一、文化偏低,難以找到穩定的工作,多數只能從事一些低收入的臨時性工作。而農民怎麼講還有一畝三分地,吃飽飯沒有問題。

二、企業職工下崗後,一時難以融入社會。下崗失去了穩定的工作和收入後,在他們心靈上造成了一種失落感,但又不得不去面向社會,尋找新的就業崗位。有的在尋找工作中四處碰壁後,為了養家餬口,只得從事一些簡單的低收入工作。而農民既使融入社會的能力差,也不需要為生活四處奔波。

三、當時的下崗職工基本沒有什麼積蓄,有的就連福利房已沒有。下崗後有的一時難以找到工作,家中生活拮据,入不敷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