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羅主義”抬頭 美拉關係經受考驗

新華社北京1月20日電(記者陳寅)20日,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滿兩年。在其任內,美對外政策發生重大調整,“美國優先”原則打破了原有外交傳統,增加了國際關係發展的不確定性。

“门罗主义”抬头 美拉关系经受考验

圖為2018年9月25日,在位於紐約的聯合國總部,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演講,為其上任以來奉行的“美國優先”政策辯護,並稱反對全球主義理念。(新華社記者李木子攝)

作為“近鄰”,拉美國家對“美國優先”政策並不陌生。近200年來,美國政府在處理美拉關係時遵循“門羅主義”,其核心內容便是“美國優先”。

分析人士指出,拉美國家近兩年普遍感受到“門羅主義”抬頭,美國從以前的誘惑、拉攏到現在的威脅、恐嚇,干涉更直接,使美拉關係經受考驗。

美拉關係遇冷

美國總統訪問拉美國家的次數是判斷美拉關係的重要依據。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兩年來,他僅因參加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造訪過阿根廷。

“门罗主义”抬头 美拉关系经受考验

圖為2017年2月8日在墨西哥蒂華納拍攝的美墨邊境牆上的鐵絲網。美國總統特朗普力主在墨西哥和美國邊境修建邊境牆,阻擋來自墨西哥等拉美國家的非法移民。修建邊境牆,特朗普並非第一人,墨美邊境隔離牆已經存在了近百年。在1994年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生效後和2001年“9·11”恐怖襲擊發生後的兩個時期,邊境牆的規模迅速擴張,基本已經覆蓋了美墨邊境的主要口岸城市。(新華社記者淡航攝)

峰會後,特朗普臨時取消了原定訪問哥倫比亞的計劃。部分媒體稱,特朗普只是想在峰會期間會晤中俄等國領導人才不得不“踏足”拉美。

此前,他還取消了原定2018年4月訪問秘魯的計劃,缺席第八屆美洲國家首腦會議,成為1994年該首腦會議制度確立以來首位缺席的美國總統。

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研究員馬里奧·奧赫達對新華社記者說,特朗普接連取消訪問拉美國家的計劃,表明他不願踏足拉美,反映出拉美在美國對外政策中的地位下降。

特朗普政府收緊對古巴的“鬆綁”政策,加大對委內瑞拉的制裁力度,威逼墨西哥為擬建的美墨邊境牆“買單”,對主要來自拉美的非法移民實施“骨肉分離”政策等一系列舉措,也令美拉關係再度遇冷。

“門羅主義”抬頭

專家認為,特朗普執政兩年來在拉美事務上的舉措很大程度上是為了轉移美國國內對政府的壓力。

“门罗主义”抬头 美拉关系经受考验

圖為2018年11月30日,美國邊境巡邏人員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美墨邊境牆附近進行訓練。(新華社/路透)

哥倫比亞政治評論員戈麥斯·布恩迪亞說,特朗普政府慣用的一套煽動性說辭,就是將國內的諸多問題“轉嫁”到拉美鄰國上。比如,就業減少是因為工廠外遷墨西哥;收入降低是因為非法移民增多;治安變差是因為拉美“出口”毒品和罪犯。

布恩迪亞表示,拉美缺乏強有力的、捍衛自己利益的國際話語權,是轉移美國社會內部矛盾和壓力的絕佳“替罪羊”。“門羅主義”也再次成為處理美拉關係的“不二之選”。

“門羅主義”,由1823年時任美國總統的門羅提出,其內核是宣稱“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後雖幾經衍變,但一直是美對拉政策的重要指導思想。

2013年,奧巴馬政府的國務卿克里宣稱“門羅主義”時代已終結,美國將與拉美國家建立“平等夥伴關係”。然而,特朗普政府前國務卿蒂勒森在2018年初訪問拉美前夕則再次鼓吹“門羅主義”,煽動委內瑞拉軍隊政變。

在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拉美所副所長孫巖峰看來,美國從未放棄“門羅主義”。最近,美國多次加大對古巴、委內瑞拉、尼加拉瓜等國的制裁,顯示出逆時代潮流而動的“門羅主義”再抬頭。

“如果說以前美對拉美的干涉和控制更多的是通過誘惑、拉攏,目前美對拉美只剩下威脅和恐嚇。”孫巖峰說。

“小波瀾”難撼“大趨勢”

從地緣政治看,美國外部安全問題主要來自拉美這一“柔軟的下腹部”,毒品、洗錢、非法移民、武器走私等安全隱患一直是美拉關係的重要內容。

“门罗主义”抬头 美拉关系经受考验

圖為2017年2月6日,在墨西哥蒂華納海灘,一名兒童蹲在美墨邊境牆前玩沙子。(新華社記者淡航攝)

孫巖峰指出,特朗普政府圍繞國家安全制定相應對拉政策時,採取“以鄰為壑”、孤立主義的主導思想,干涉手法“野蠻粗暴”,說明美在拉影響力、特別是軟實力在下降。

奧赫達也認為,特朗普執政兩年以來的種種作為對拉美地區乃至對整個國際體系危害極大。他說,看到世界其他大國跟拉美越走越近時,美國感到不安。

“正因為美國不甘心看到自身影響力下降,蒂勒森才重提陳舊的‘門羅主義’。”奧赫達說。

在“務實多元外交”政策指引下,拉美國家清楚,誰是真正的合作伙伴,誰才能提供拉美所期待的合作。孫巖峰表示,近年來,拉美國家紛紛加大與華合作力度,認為美國往往“口惠而實不至”,中國才是拉美的“天然合作伙伴”。

孫巖峰指出:“美國的‘小動作’可能會產生一些‘小波瀾’,但不會影響中拉合作的‘大潮流’。”(參與記者:吳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