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如何讓機器人更聰明?

人工智能如何让机器人更聪明?

“當今的世界主要的發達國家都在積極推動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我國也將機器人產業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中國機器人產業呈現出快速健康發展的態勢。但我們也面臨一系列問題,需要我們集中力量去解決。”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副司長羅俊傑在8月8日召開的2017世界機器人大會第二次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中國機器人產業在高端應用方面仍有不足。國內很多機器人企業仍停留在中低端應用層面,企業‘小、散、弱’的現狀未得到根本性轉變。此外,產業在減速器、控制器、伺服電機等核心零部件方面亟待加強。在產業佈局上,存在低水平重複建設的苗頭。

在面向新一代智能技術應用方面,我國應進一步加強科研創新力量。羅俊傑指出,未來機器人產業發展重點工作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繼續推動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進一步突破產業發展的瓶頸,重點支持機器人產業關鍵零部件及其質量和可靠性進一步提升。二是進一步夯實產業發展基礎,同時開展機器人的試點示範,推進機器人在“中國製造2025”十大重點領域及傳統制造業的進一步深化應用。“我們要通過一系列組合拳,既要推動中國機器人產業創新、快速的發展,也要促進產業健康、可持續的發展。”

核心零部件逐漸打破進口壟斷

“我國已連續三年成為工業機器人最大的市場,佔據全球約25%的市場份額。”中國電子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徐曉蘭對《經濟》雜誌、經濟網記者表示,中國機器人產業的蓬勃發展促進了機器人在製造業、服務業、特殊行業等行業的深化應用。

“在高強度、惡劣生產環境的製造業場景下,非常適合使用機器人。”集成電路、馬桶等物品在生產過程中伴隨著大量的粉塵和化學品,該生產環境對工人身體健康危害較大。徐曉蘭指出,機器人不僅可以解決這一問題,還能讓產品生產達到個性化、定製化的效果。此外,機器人在養老服務、金融服務,甚至是醫療服務等領域都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

“過去幾年,機器人減震器90%以上依賴進口。可喜的是,經過近年來的結構調整,國內企業對減震器這一核心零部件的依賴程度降至70%。”徐曉蘭對記者表示,我國自主研發的減速器、控制器、伺服電機三大核心零部件逐漸開始替代進口零部件。“減震器的進口價格降低了50%。”自主技術的應用也令國外產品價格大幅下降,促使機器人整機成本也不斷下降。

“機器人時代已經來臨,政府和企業都應該做好準備。”徐曉蘭表示,目前中國政府已經制定了《中國製造2025》、“互聯網+”行動計劃、《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等規劃促進製造業轉型升級。在應用案例、企業應用共享、搭建公共服務平臺等方面,政府應發揮積極的促進作用。

另一方面,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當前創新已成為各行各業的主旋律。不少企業已經意識到,不能再走“市場換技術”的老路。“企業的轉型升級需要下大力氣,不轉型一定是等死”。她建議,企業要抓住國家戰略規劃的機遇期,以及產業發展的規劃期,從而助力企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人工智能如何让机器人更聪明?

人工智能讓機器人更聰明

2017年7月,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為新一代人工智能的發展指明瞭方向。人工智能發展62年間,經歷了幾輪沉浮。未來人工智能主要有以下兩個發展方向:一方面,人工智能將賦能其他產業,讓製造業、服務業、特殊行業等更具智能化水平。另一方面,隨著語音識別、人臉識別、深度學習等技術不斷成熟,人工智能產業的將不斷髮展。

“人工智能可以讓機器人更聰明。”徐曉蘭表示,工業機器人從單臂變為雙臂,從單軸變為7軸實屬不易。未來如何讓工業機器人移動,同樣離不開人工智能等相關技術的發展。

“當前人工智能很會計算,但它還不會算計。”徐曉蘭笑稱,人工智能只是在強計算、大存儲的領域超過人類,但在表情、情感識別,甚至是算計方面很難超越人類。當籃球機器人通過捕捉到運動員的表情來計算對方處於恐懼或疲憊狀態時,到那時機器人才有可能真正戰勝人類。

“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的結合在中國十分迅猛。中國是製造業大國,中國擁有龐大的市場需求,我們也有進一步促進新技術深度應用的動力。”徐曉蘭如是說。

據記者瞭解,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中國電子學會、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承辦的2017世界機器人大會(第三屆),將於2017年8月23日至8月27日在北京亦創國際會展中心舉行。屆時將匯聚來自全球頂尖學府、研究機構和機器人企業的300多位專家學者和企業領袖開展高水平的學術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