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前未立军功,死后却享“军葬”,与卫青霍去病一同守卫汉武帝!

汉武帝,一代雄君圣主,他在位期间东征朝鲜,西征大宛,吞并西域,南平百越,北击匈奴,死后葬于茂陵,在今天陕西的兴平市。而他极其器重且喜欢的卫青、霍去病则葬于茂陵两侧,长伴着汉武帝。卫青、霍去病自不用说,他们都是立下了大功业的将军,所以有如此殊荣。然而在霍去病墓的旁边有一座墓,它离霍去病墓距离不过百米,与卫青墓一起,三座陵墓成一条直线,一同守卫着汉武帝的陵寝。这就奇怪了,试问在汉武年间,谁有这么大的威望和功业可以和卫青、霍去病媲美,死后享受同等的待遇?

生前未立军功,死后却享“军葬”,与卫青霍去病一同守卫汉武帝!

这个人就是金日磾。不同于卫青、霍去病,金日磾没有在战场上立过军功,原因很简单,他是匈奴人。他父亲是匈奴的休屠王,在他14岁那年被霍去病击败,后被浑邪王所杀,于是他们孤儿寡母的就投降了汉朝。正是这么一个来历不“正”的匈奴人后来成为了汉武帝的托孤大臣,死后更是享受了极高的待遇。

这跟金日磾的品性息息相关,举几个个例子。金日磾母亲死后,汉武帝命人画了她母亲的画像在甘泉宫,而金日磾每次看见画像都会下拜哭泣一番。他儿子与宫女嬉戏打闹,不检点,金日磾看见后直接把儿子给杀了,要知道他儿子极得汉武帝的宠爱,为此还告罪。可见金日磾是一个忠孝到了极点的人。汉武帝也很是敬重他。

更重要的是,金日磾对汉武帝有救命之恩。对皇帝来说,臣子立多大的功业恐怕都无法与这种功劳相比。

生前未立军功,死后却享“军葬”,与卫青霍去病一同守卫汉武帝!

故事发生武帝晚期,江充等人谋划了著名的巫蛊案,结果皇后、太子皆被逼自杀。后来汉武帝察觉到了这是冤案,于是将江充宗族和朋党全部诛杀。参与诛杀太子的马何罗兄弟害怕也被杀,准备谋反。一天早上,马何罗潜入汉武帝宫中,被金日磾察觉后直奔汉武帝卧室,不料金日磾死死抱住他并高呼。汉武帝得以惊觉,才逃脱了这次劫难。

正是金日磾的品性、忠心,才让汉武帝对其刮目相看,所以才有了后来的托孤。而在汉武帝死后的。据说霍光以托孤大臣相让,金日磾拒辞,理由是“我是外国人,那样将让匈奴轻视汉朝。”可见他是完全站在汉朝这一边的,而且一心一意。汉武帝遗诏给金日磾封侯,金日磾也是固辞不受,理由是汉昭帝年幼,这样不太好,搞得霍光、上官桀也不好意思受封。直到他病重快死了,才受封秺侯。想想看,皇帝年幼,你们一群人忙着封侯,这像什么话?金日磾对皇家的忠心可谓天地可鉴。

生前未立军功,死后却享“军葬”,与卫青霍去病一同守卫汉武帝!

2015年金氏族人祭拜金日磾墓

古代有个成语叫“盖棺论定”,意思是评价一个人要等他死后才能定下来。因为一个人阶段性的行为、身份地位往往具有很大的迷惑性或者说是不确定性,只有等他死了,后人才能完整且真实的看到他的一生,从而给出相对客观的评价。换句话说,看一个人的声望地位,看他死后的待遇。

史书记载,金日磾死后,“赐葬具冢地,送以轻车介士,军陈至茂陵,谥曰敬侯”。什么意思呢?仪仗车前导,身批坚甲的大型骑兵方阵殿后,几万将士保护金日磾灵柩到达茂陵,并驻扎下来,直到丧礼全部结束才撤走。这种场面,恐怕撒切尔夫人的“军葬”也比不上吧?而在他入葬后,朝廷又派人在金日磾墓旁起“冢祠堂”,置“园邑”若干家守墓。金日磾以一个“外国人”的身份,却成为武威史上唯一享受“军葬”的名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