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前未立軍功,死後卻享“軍葬”,與衛青霍去病一同守衛漢武帝!

漢武帝,一代雄君聖主,他在位期間東征朝鮮,西征大宛,吞併西域,南平百越,北擊匈奴,死後葬於茂陵,在今天陝西的興平市。而他極其器重且喜歡的衛青、霍去病則葬於茂陵兩側,長伴著漢武帝。衛青、霍去病自不用說,他們都是立下了大功業的將軍,所以有如此殊榮。然而在霍去病墓的旁邊有一座墓,它離霍去病墓距離不過百米,與衛青墓一起,三座陵墓成一條直線,一同守衛著漢武帝的陵寢。這就奇怪了,試問在漢武年間,誰有這麼大的威望和功業可以和衛青、霍去病媲美,死後享受同等的待遇?

生前未立軍功,死後卻享“軍葬”,與衛青霍去病一同守衛漢武帝!

這個人就是金日磾。不同於衛青、霍去病,金日磾沒有在戰場上立過軍功,原因很簡單,他是匈奴人。他父親是匈奴的休屠王,在他14歲那年被霍去病擊敗,後被渾邪王所殺,於是他們孤兒寡母的就投降了漢朝。正是這麼一個來歷不“正”的匈奴人後來成為了漢武帝的託孤大臣,死後更是享受了極高的待遇。

這跟金日磾的品性息息相關,舉幾個個例子。金日磾母親死後,漢武帝命人畫了她母親的畫像在甘泉宮,而金日磾每次看見畫像都會下拜哭泣一番。他兒子與宮女嬉戲打鬧,不檢點,金日磾看見後直接把兒子給殺了,要知道他兒子極得漢武帝的寵愛,為此還告罪。可見金日磾是一個忠孝到了極點的人。漢武帝也很是敬重他。

更重要的是,金日磾對漢武帝有救命之恩。對皇帝來說,臣子立多大的功業恐怕都無法與這種功勞相比。

生前未立軍功,死後卻享“軍葬”,與衛青霍去病一同守衛漢武帝!

故事發生武帝晚期,江充等人謀劃了著名的巫蠱案,結果皇后、太子皆被逼自殺。後來漢武帝察覺到了這是冤案,於是將江充宗族和朋黨全部誅殺。參與誅殺太子的馬何羅兄弟害怕也被殺,準備謀反。一天早上,馬何羅潛入漢武帝宮中,被金日磾察覺後直奔漢武帝臥室,不料金日磾死死抱住他並高呼。漢武帝得以驚覺,才逃脫了這次劫難。

正是金日磾的品性、忠心,才讓漢武帝對其刮目相看,所以才有了後來的託孤。而在漢武帝死後的。據說霍光以託孤大臣相讓,金日磾拒辭,理由是“我是外國人,那樣將讓匈奴輕視漢朝。”可見他是完全站在漢朝這一邊的,而且一心一意。漢武帝遺詔給金日磾封侯,金日磾也是固辭不受,理由是漢昭帝年幼,這樣不太好,搞得霍光、上官桀也不好意思受封。直到他病重快死了,才受封秺侯。想想看,皇帝年幼,你們一群人忙著封侯,這像什麼話?金日磾對皇家的忠心可謂天地可鑑。

生前未立軍功,死後卻享“軍葬”,與衛青霍去病一同守衛漢武帝!

2015年金氏族人祭拜金日磾墓

古代有個成語叫“蓋棺論定”,意思是評價一個人要等他死後才能定下來。因為一個人階段性的行為、身份地位往往具有很大的迷惑性或者說是不確定性,只有等他死了,後人才能完整且真實的看到他的一生,從而給出相對客觀的評價。換句話說,看一個人的聲望地位,看他死後的待遇。

史書記載,金日磾死後,“賜葬具冢地,送以輕車介士,軍陳至茂陵,諡曰敬侯”。什麼意思呢?儀仗車前導,身批堅甲的大型騎兵方陣殿後,幾萬將士保護金日磾靈柩到達茂陵,並駐紮下來,直到喪禮全部結束才撤走。這種場面,恐怕撒切爾夫人的“軍葬”也比不上吧?而在他入葬後,朝廷又派人在金日磾墓旁起“冢祠堂”,置“園邑”若干家守墓。金日磾以一個“外國人”的身份,卻成為武威史上唯一享受“軍葬”的名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