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耶誕西亞,聖誕山東

“Jingle Bells,Jingle Bells,Jingle all the Way~ ”

「史」耶誕西亞,聖誕山東

12月25日,聖誕節,在商家的節日營銷下大街小巷裡是否又響起了這首熟悉的聖誕歌?雖然今天是西方的聖誕節,也就是耶穌的誕辰。但咱們今天不講耶穌的聖誕,而是講“聖誕山東”。

耶穌公元元年出生於西亞伯利恆,比出生於東方聖城曲阜的孔子晚551年。耶誕西亞,聖誕山東。在中華文明薈萃之地——孔孟之鄉,誕生了無數聖人。今天,我們扣問中華文明的源頭,梳理誕生於山東的聖人們,感受傳統文化的底蘊。

人文祖神——伏羲

「史」耶誕西亞,聖誕山東

伏羲,華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是古代傳說中的中華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是中國醫藥鼻祖之一。

相傳伏羲生日為農曆三月十八日,上古時代,華胥國有個叫“華胥氏”的姑娘,到一個叫雷澤的地方去遊玩,偶爾看到了一個巨大的腳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於是就有了身孕,懷孕十二年後生下一個兒子,這個兒子有蛇的身體人的腦袋,取名為伏羲。伏羲出生地在今山東省濟寧市的泗水縣古雷澤,今華村水庫一帶,其地為古代華族祖居地,伏羲之母華胥氏因誕伏羲,被尊稱為“中華民族的始祖母”。

伏羲的成就非常多,對中華民族、中華文明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他創立八卦,開啟了中華民族的文化之源。伏羲八卦中所蘊含的“天人諧和”的整體性、直觀性的思維方式和辯證法思想,是中華文化的原點。

教民作網用於漁獵,提高了人類的生產能力。同時教民馴養野獸,這就是家畜的由來。

變革婚姻習俗,倡導男聘女嫁的婚俗禮節,使血緣婚改為族外婚,結束了長期以來,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原始群婚狀態。

始造文字,用於記事,取代了以往結繩記事的形式。

發明陶壎、琴瑟等樂器,創作樂曲歌謠,將音樂帶入人們的生活。

將其統治地域分而治之,而且任命官員進行社會管理,為後代治理社會提供借鑑。

人文初祖——黃帝

「史」耶誕西亞,聖誕山東

《史記·五帝本記》記載:“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軒轅,黃帝居於軒轅之丘”。至於具體出生地點,史學界並沒有統一的觀點。比較公認的說法是,黃帝生壽丘、都有熊、葬橋山。壽丘,在今山東曲阜,其地尚存景靈宮遺址,是宋代公祭黃帝的龐大建築群,今存巨碑等遺址。

黃帝的誕辰是農曆三月初三,即上巳節,是漢族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的節日。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

黃帝在位期間,做出了巨大貢獻,被尊為“人文初祖”:

數學方面,隸首作數,定度量衡之制。

軍事方面,風后衍握奇圖,始制陣法。

音樂方面,伶倫取谷之竹以作簫管,定五音十二律,合於今日。

服飾方面,元妃嫘祖始養蠶以絲製衣服。 

醫藥方面,與岐伯討論病理,作《黃帝內經》。

文字方面,倉頡始制文字,具六書之法。

鑄鼎方面,在荊山(位於陝西中部)鑄鼎,分華夏為九州。

除此以外,井的發明,古人也歸功於黃帝,還有舟車、弓矢、房屋等發明。

華夏至聖——虞舜

「史」耶誕西亞,聖誕山東

虞舜誕辰(農曆九月二十七)。舜,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孟子》記載:“舜生於諸馮,遷於負夏,卒於鳴條,東夷之人也。”舜帝生於山東省濟寧市泗水縣。自古以來,泗水縣一直有歷山,有雷澤,有民間傳說,有歷史記載,有關於舜的大量遺蹟。民國時期的國學大師王獻唐考證:舜帝故里在泗水。

舜是中華民族的始祖之一,中華文明的奠基者,歷代君王治國的楷模,孔子、孟子推崇備至的聖人。據說,當今舜的後裔有一百多個姓,如姚、虞、陳、胡、袁、田、王、孫、車、陸等等,總人口兩億多人。

至聖先師——孔子

「史」耶誕西亞,聖誕山東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生於春秋時期的魯國陬邑,即今天的山東濟寧曲阜,曲阜既是孔子故里,也是黃帝故里。

西元紀元的9月28日作為孔子誕辰日,歷來存在爭議。孔子誕辰確實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崔東壁在《洙泗考信錄》中曾做過考證,據《春秋穀梁傳》定為魯襄公二十一年冬十月庚子,為今之8月21日;《孔庭纂要》說是8月27日。此外還有西元的10月9日、10月3日,等等。中國古代祭孔,都以每年農曆八月二十七作為孔子誕辰。民國期間,政府曾定夏曆8月27日作為教師節,後又把它換算為西元9月28日。這已為傳統習慣,人們從心理上已經認可它。

作為儒家學派創始人,被尊奉為“至聖先師”的孔子,在中華文明的進步史上,至少有五大貢獻:

一是文獻學上的貢獻。我國傳世的第一部文學作品《 詩經》,是由孔子整理成書的。

二是史學上的貢獻。孔子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歷史著作《春秋》的作者。

三是哲學上的貢獻。《易》是大道之源,也是中國哲學之源。伏羲始作八卦是第一階段,周文王由八卦演為六十四卦是第二階段,孔子作《易傳》是第三階段。孔子是使《易》轉向哲學,從而引發了易學革命的第一人。

四是政治上的貢獻。孔子從“仁者愛人”出發,他的政治理想,一是實現“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一是實現“天下有道”的“小康”社會。這是孔子為中國人設定的兩個理想社會的目標。

五是教育上的貢獻。孔子創辦民營學校,高舉“有教無類”的旗幟,衝破了教育上的不公,是教育面向平民的第一人。孔子先後培養了“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是中國模範教師第一人。孔子一生“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被尊為“萬世師表”。孔子在教學活動中,選編了《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種教材;傳授禮、樂、射、御、書、數等六種技藝;將弟子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四科進行教育。孔子在其豐富的教學實踐基礎上,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教育理論。

亞聖——孟子

「史」耶誕西亞,聖誕山東

孟子(約公元前372年—前289年),名軻,字子輿,戰國時期鄒城(今山東鄒城市)人。孟子的誕生日,《孟子世家譜》的記載是:“孟子諱軻,周威烈王四年魯共公五年四月二日巳酉(即今之二月二日),孟子生。”清雍正本《三遷志 年表》和光緒本《重簒三遷志》也都據此說,定孟子誕生日為四月二日。這“今之二月二日”即為如今通用的陰曆(農曆,夏曆)二月二日,而“四月二日”是周曆四月二日。

孟子的主要思想

民本思想 孟子根據戰國時期的經驗,總結各國治亂興亡的規律,提出了一個富有民主性精華的著名命題:“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認為如何對待人民這一問題,對於國家的治亂興亡,具有極端的重要性。

仁政學說 孟子繼承和發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發展為仁政學說,成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仁,據孟子解釋,就是“人心”。怎樣才算是仁呢?根據《孟子》一書可以概括為:第一、親親。孟子主張統治者要“與百姓同之”,“與民同樂”。第二、用賢良。“為天下得人者謂之仁。”(《滕文公上》)“尊賢使能,俊傑在位。”(《公孫丑》上)“賢者在位,能者在職;明其政刑。”第三、尊人權。孟子公開宣揚“民為貴”、“君為輕”的口號,提倡在一定的範圍調和統治者和勞動人民的關係。第四、同情心。要求統治者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推恩辦法來治民。認為這樣做便能得到人民的歡迎和擁護,從而達到“無敵於天下”。第五、殺無道之者,也是仁,而且是最大的仁。孟子要求對一切殘民以逞的暴君汙吏進行嚴正的譴責,力圖把現實的社會發展到“保民而王”的政治軌道上來。

易子而教對教育方法的改進,孟子很推崇“易子而教”的傳統教育方法。他認為,“父子之間不責善”,易子讓別人來教育,既能從嚴要求,也能保持父子之間的親密關係,不傷害感情。

道德倫理 孟子把道德規範概括為四種,即仁、義、禮、智。他認為“仁、義、禮、智”是人們與生俱來東西,不是從客觀存在著的外部世界所取得的。同時把人倫關係概括為五種,即“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性善論 孟子的主要哲學思想,是他的人類性善論。“性善論”是孟子談人生和談政治的理論根據。“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告子》上)孟子認為實行“仁政”的最重要的動力,完全仰仗於君子大發“仁心”。孟子以子思的“思誠之道”為依據,提出了“盡心”、“知性”、“知天”等觀點,從而形成了一套含有主觀唯心主義成分的思想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