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材的“陳與新”及變質儲存方式

好多人可能買保健中藥使用,商家廣告主要宣傳為“五年陳皮”、“三年陳艾、五年陳艾”等說法,給你的感覺是藥物時間越長就越好,是這樣嗎。下面來說說中藥的陳與新。“陳”是儲存時間比較長的藥材,如上述提到的“三年陳艾、五年陳艾”就是採摘後放置三年、五年後再用。“新”就是當年新採的藥材。

中藥陳與新

中藥的“陳新”最早在《神農本草經》就提出來了。好多本草也記載,有少數藥材“用藥宜陳”查找部分古代醫家及本草對“陳新”的記載,如下。

李東垣:本草言狼毒、枳實、橘皮、半夏、麻黃、吳茱萸皆須陳久者良,其餘須精新;然大黃、木賊、荊芥、芫花、槐花,亦宜陳久,不獨六陳也。(大白話:除了“狼毒、枳實、橘皮、半夏、麻黃、吳茱萸”這六個藥物用藥宜陳外;大黃、木賊、荊芥、芫花、槐花也的用陳藥。)

李時珍:《本草綱目》中有“年久敗棕入藥尤妙”,“凡用艾葉、須用陳久者”(大白話:棕櫚炭、艾葉要用陳久的藥材)。

上述提到的藥物是否都需要用陳藥,還需進一步的研究。

已經研究證實的

1.新採半夏無明顯祛痰作用,但放置1年後的半夏就會有明顯的祛痰作用

2.橘皮的有效成分,常溫下不容易揮發(高沸點),但是非有效成分(屬於低沸點)會揮發掉;因此儲存時間長的橘皮,同樣重量的有效成分含量會相對增加。介紹完半夏和橘皮後,有一定中醫基礎的應該立馬能想到有一個方劑,叫“二陳湯”,裡面就是半夏和陳皮(儲存久的橘皮)兩味藥物。看來二陳湯,兩個藥物用陳藥,還是有依據的。

3.芫花、狼毒,儲存時間久了,藥物的毒性會降低,使得用藥會更安全。

不過用藥的陳是相對的,並不是不適越久越好。“陳皮是指陳年橘皮辛辣之氣稍和為佳”,前人記載陳用只是希望橘皮的“辛辣之氣稍微緩和”而不是完全喪失,如果年頭太長,可能有效成分也會逐漸揮發減少,會影響臨床效果。

中藥的變質

中藥材同樣是會發生蟲蛀、黴變、變色和走油的情況。如蟲蛀會降低藥物療效,蟲子屍體和糞便也會汙染藥材;中藥保持如果溼度較大,很容易黴變,尤其是黃麴黴菌感染,不僅降低藥物效果,還對身體產生嚴重危害(黃麴黴菌對肝臟損害極大);紅花保存不當會褪色變黃;存放過久,陽光曬的話會導致柏子仁、核桃仁等藥物揮發油變質,流出。

中藥如何儲存

儲存中藥,必要要防潮、隔熱、清潔、乾燥、適當通風;避免有蟲鼠等害蟲。儲藏期間要經常檢查,可以採用翻曬、烘烤去除藥材多餘水分。還可以在庫房防止石灰、草木灰、木炭吸潮。

同時還有一點的小技巧:

人參及動物類藥,與花椒或細辛同放——不易蟲蛀;

牡丹皮和澤瀉同放——牡丹皮不易變色,澤瀉不易生蟲;

含油脂類藥材、揮發油藥材、含糖高的藥材、鹿茸等名貴藥材可以噴灑少量高度白酒保存——有防蟲蛀、黴變效果。

以上是以前技術,現在更方便,真空封裝,滅菌技術,低溫冷藏技術等。

中藥材的“陳與新”及變質儲存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