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员级别分9品,现在公务员分几级?

品是用以表示官员级别高低的标志,起源于曹魏时期的“九品中正”官僚选择制度。当时将士人按才能分别评定为9等,以备选用,称“九品”,后来将在职官员的尊卑也分9个等级,亦称九品。

北魏时期又进行了更细致的区分,把每品分为正与从,第四品以下的正与从又各分上与下,把最初的9个等级发展成30个等级。其排列顺序为:

正一品、从一品、正二品、从二品、正三品、从三品、正四品上、正四品下、从四品上、从四品下……正九品上、正九品下、从九品上、从九品下。

这种等级区分,隋唐以后各代仍被沿用,直至清末始废,只是各代略有差异。唐、宋时期的武职,从第三品起分上、下级,形成武职32个等级。隋代和清代只保留九品之中分正与从的办法,正与从不再分上下,且文职与武职相同,形成整齐划一的从正一品到从九品的18个品级。金代较为特殊,把第三品到第五品的正与从各分为上、中、下三级,形成42个品级。元、明两代与金代基本相似。

官员的品级与实任官职一般都相互对应。以清代为例,内阁大学士为正一品,六部尚书或总督为从一品,各省巡抚为正二品,布政使为

从二品,知府为从四品,直隶州知州为正五品,知县为正七品,县丞为正八品,主簿为正九品,典史为从九品。在封建社会里,只有九品之

内的官员才称“官”,也称“流内”,九品以外的办事人员称“吏”,也称“流外”或“未入流”。品级较高而任实职较低的官员称“行某

某官”,品级较低而任实职较高的官员称“守某某官”。

----------------------------------------------------------------------------------------------------

在当代中国,国家公务员的级别分为二十七级。

公务员领导职务层次与级别的对应关系:

(一) 国家级正职:一级

(二) 国家级副职:二级至四级

(三) 省部级正职:四级至八级

(四) 省部级副职:六级至十级

(五) 厅局级正职:八级至十三级

(六) 厅局级副职:十级至十五级

(七)县处级正职:十二级至十八级

(八) 县处级副职:十四级至二十级

(九) 乡科级正职:十六级至二十二级

(十) 乡科级副职:十七级至二十四级。

综合管理类公务员与级别的对应关系:

(一) 巡视员:八级至十三级;(相当于正厅局级)

(二) 副巡视员:十级至十五级;

(三) 调研员:十二级至十八级;(相当于正县处级)

(四) 副调研员:十四级至二十级;

(五) 主任科员:十六级至二十二级;(相当于正乡科级)

(六) 副主任科员:十七级至二十四级;

(七) 科员:十八级至二十六级;(本科生大专生)

(八) 办事员:十九级至二十七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