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本有末,事有始終,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今年年初,一篇《我賣掉北京500萬的房產,回老家生活了2年,結果......》,刷爆了買房一族的朋友圈。

這篇文章的作者在2005年的時候,花400萬在北京三環買了一套116平的三居室,2016年初,他以495萬的價格把房子賣了,衣錦還鄉。

手握鉅款,回到老家,又花30萬蓋了一座小洋樓給父母,花了40萬在市區給自己買了一套三居室。

日子毫無壓力,看似逍遙自在。

在老家生活了2年後,他覺得生活無味,又殺回了北京。

“物本有末,事有始終,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可是,同小區的房子,已經漲至900萬,翻了一倍,這讓手裡僅剩300萬的他,非常後悔自己當時的決策。

不得不說,生活中,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做選擇,也不斷在做決策,或大或小。

而決策管理是自我管理中,極為重要的一項,關乎你的人生和未來。

決策做對了,你就能少走很多彎路;決策錯了,你很有可能因此要比別人多走更多的路。

書友婷婷就曾說過,自己剛畢業步入職場那會,平均每半年換一次工作,每次換工作要麼是因為“無法忍受”,要麼就是覺得“公司太苛刻”,導致她現在在工作上有了“半年之癢”的瓶頸期。

平均每半年換一份工作,剛熟悉這個公司的業務體系,又因為個人原因,跳槽至另一家公司重新開始。

如此頻繁,不斷結束,也不斷開始。

年輕的時候,誰沒有過沖動的時候,但是面對選擇的時候,你真的會做決策嗎?你真的懂得決策背後的管理之術嗎?

著名管理學教父—彼得德魯克曾說過:要看“正當的決策”是什麼,而不是“人能接受的”是什麼。

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中,他也總結了有效決策的兩大要點:

  • 弄清決策事項的性質。有效的決策者總是把遇到的麻煩當做表面現象,不斷尋找並弄清事情的本質,尋求解決辦法’


  • 確定目標及其邊界條件。做任何決策之時,都要問自己“為什麼”“是什麼”,將有關決策的各種需求表達出來。


然而,大多數人不懂得如何做有效決策的最根本原因在於,他們沒有去尋找事情的本質,做決策之時太過於草率,並沒有真正站在自身發展的角度去做好有效管理。

“物本有末,事有始終,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物本有末,事有始終,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自我管理中,除了有效決策外,時間管理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書友青姐今年33歲,一兒一女,家裡的收入來源全靠自己和老公那點微薄的工資。

明明昨天還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轉眼就到了“上有老、下有小”“不敢辭職、不敢生病”的年紀。

她不再是自己,她是妻子,是母親,是兒媳,身兼數職,肩負重任。

多重身份的疊加,導致她的工作、家庭一團糟。

孩子的一次生病就能讓她焦頭爛額,工作的一次失誤就足以讓她收拾東西走人,丈夫的一聲苛責,就能讓她奔潰大哭......

看看同事小美,工作順心、家庭幸福、孩子聽話,瑜伽、健身、逛街、美容、做飯、陪孩子......一個不落。

同樣是媽媽,同樣是一天24小時,她卻能將家庭和工作安排得妥妥當當,在兩者之間切換自如。

反觀自己,在公司忙,在家也忙,整天蓬頭垢面,連收拾自己的時間都沒有。

可事實上,她“只是看起來很忙”,忙到深夜凌晨還是會發現一天又過去了,自己竟什麼事都沒幹好。

“物本有末,事有始終,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後來,無意間,她才知道,小美之所以能把工作和家庭安排得如此之好,是因為她非常懂得自我管理,並且每天都將時間分配得非常好:

早上6:00起床,洗漱,做飯8點出門上班,期間會用手機聽聽課,讓大腦保持清醒上班時第一件事,列今日工作清單,排優先級每天中午吃完飯,固定30分鐘刷朋友圈,回覆留言晚上下班後,固定2小時陪孩子,1小時讀書


......

不僅如此,小美在生活和工作中,善於將要事優先,並利用“90分鐘原理”,在這個時間段內,排除一切干擾,集中時間和精力只做一件事。

據研究發現,一個普通人“超過90分鐘”精力就難以集中,而“不夠90分鐘”則難以處理好一件事。

孔子也曾說:“物本有末,事有始終,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將重要的事情安排在最優,在特定時間內高效並專注地完成它,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的生活井井有條,不慌不亂的重要原因之一。

“物本有末,事有始終,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物本有末,事有始終,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提及管理,或許很多人覺得,我只是一個普通人,只想過好日子,沒有多大野心,我哪裡需要什麼管理思維。

其實不然。

管理不是站在金字塔上老闆們的特權,而是每個想把人生掌控在自己手中的人,必須具備的生存技能:

管理你的家人,讓老公、孩子、爸媽都樂意“圍著你轉”,並各取所需,其樂融融;管理好你的競爭對手,巧妙化解衝突和爭吵,遠離不必要的尷尬衝突;管理好你的老闆,讓老闆為你的工作和理想提供資源;甚至,管理好你的人生道路,讓它朝著你想去的方向順利抵達。


那些能做好真實有效的自我管理的人,都長什麼樣:

  • 首富王健林,出差時,會列一張時間表,將行程一一列出來,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一目瞭然;


  • 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堅持3大時間管理習慣:早起、運動和專注;


  • 李嘉誠從創業至今80多歲了,仍保持睡覺前一定要看書,晚飯後一定要看英文電視


最好的生活狀態,就是學會自我管理,原因很簡單,學會自我管理的人才能更好地掌控家庭、工作和人生。

每個人都是自己的CEO,對人生的盈虧負責。

只有聰明地管理好自己,才能自由地享受好餘生。要知道不懂得管理自己的人是沒有未來可言的。

“物本有末,事有始終,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