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夏帶你探祕廈大考古專業師生的最新發掘成果

小夏带你探秘厦大考古专业师生的最新发掘成果

提到 “古墓”和“考古”,你會想到什麼?

——是難尋的墓室入口?

機關重重的墓穴甬道?

位置詭異的七星疑棺?

還是青銅門後隱匿的地底世界?

醒醒!小說裡都是騙人的!

(敲黑板)

下面,小夏帶大家看看

真實的“古墓”和考古現場

小夏带你探秘厦大考古专业师生的最新发掘成果
小夏带你探秘厦大考古专业师生的最新发掘成果小夏带你探秘厦大考古专业师生的最新发掘成果
小夏带你探秘厦大考古专业师生的最新发掘成果小夏带你探秘厦大考古专业师生的最新发掘成果
小夏带你探秘厦大考古专业师生的最新发掘成果小夏带你探秘厦大考古专业师生的最新发掘成果
小夏带你探秘厦大考古专业师生的最新发掘成果

從2018年9月27日開始,由廈大歷史系考古專業的1名老師、2名技術人員、3名研究生和11名本科生組成的考古隊住進了福建省平潭縣上攀村的南島語族考古基地,開始為期三個月的考古實習。

接下來,前方記者小夏將帶大家走進考古隊的平潭生活。

發掘墓葬純屬偶然

榕山遺址是領隊老師張聞捷選擇的考古實習地點。

正當榕山遺址的發掘進行得如火如荼的時候,考古實習隊師生被臨時派往不遠處的仙女山對一座墓葬進行搶救性發掘。

原來是附近村民在建設高速公路的施工時,挖土機挖出了磚塊——在以沙石為主要建材的當地,地裡出現磚塊並不是一件尋常的事。村民們停止施工,然而挖掘機還是對墓穴的甬道造成了小部分破壞。

小夏带你探秘厦大考古专业师生的最新发掘成果

仙女山南朝墓葬

小夏带你探秘厦大考古专业师生的最新发掘成果

墓葬考古現場

這座墓有沒有被盜過?

考古隊按照地層學的知識逐層往下發掘。

發掘墓葬的時候,師生們發現墓葬上部原先為弧形的墓壙被破壞過。有多次考古發掘經驗的張聞捷老師眉頭一皺,覺得有些不妙——這座墓是不是被盜過了?

然而,當隊員們帶著對墓葬保存情況的悲觀的預判繼續往下發掘時,大家驚喜地發現,在墓葬的底部,所有的隨葬品均保存完好,

更為意外的是,考古隊的一名隊員在墓室的隱蔽處發現了刻有“大吉五銖”紋樣的券磚,成功將墓室年代確定為距今約1495年的南朝梁後期。

小夏带你探秘厦大考古专业师生的最新发掘成果
小夏带你探秘厦大考古专业师生的最新发掘成果小夏带你探秘厦大考古专业师生的最新发掘成果

你看這個灰坑又大又圓

就像這個犁溝它又長又寬

灰坑和犁溝是榕山遺址中很重要的遺蹟現象。

灰坑是古人掩埋不用的器物所留下的遺蹟——用通俗的話說,就是古人的垃圾堆。

犁溝是古人犁地留下的痕跡。考古隊在在榕山遺址的北部發現了一道一道十分清晰的犁溝,這使大家斷定這片土地曾作為耕地使用。宋元時期,福建地區開始使用鐵犁,根據地層學的知識,隊員們判斷犁溝是宋朝的遺蹟。歷史上平潭島主要種植花生和紅薯,而紅薯一直到明朝才傳入中國。那麼,在紅薯傳入中國之前的宋朝,平潭島上的人們種植什麼作物呢?——犁溝裡的植物殘留或許能告訴我們答案。(實驗室裡已經在對採集的樣本進行分析啦。)

分不清口紅色號

但分得清土壤色差

小夏带你探秘厦大考古专业师生的最新发掘成果

用小鋤頭工作

除了大名鼎鼎的洛陽鏟,考古中用到的工具還有鋤頭、刮鏟、手鏟等等。

在榕山遺址的考古工作中,隊員們每次向下挖掘5到10公分,然後用手鏟刮一遍平面,通過土壤的軟硬和土質土色的差別,來判斷此處是否有遺蹟現象。

小夏带你探秘厦大考古专业师生的最新发掘成果

圓形的部分是房屋柱洞的痕跡,

看得出土壤顏色的差別嗎?

意義更在史學之外

本次考古發掘的仙女山南朝墓葬保存完好。這說明這片區域的墓葬沒有被盜過的跡象。而六朝墓葬具有“聚族而葬”的特點。在平潭島仙女山附近可能還有大量六朝墓葬,這些墓葬的發掘將會填補平潭地區六朝歷史的空白。

榕山遺址的發掘則具有更深遠的意義。

榕山遺址的發現中,有三座保存完好的房屋遺蹟,這些房子都是典型的南方幹欄式房屋。三座房子中,最中間的一座房子呈長方形,而兩邊的房子呈圓形。房屋形制的差別意味著功能的差別,未來的工作將會讓大家對三千年前的史前村落的功能分區有更為深入和透徹的理解。這將為人類學瞭解我國不同地區的史前人類提供很大的幫助。

除此之外,榕山遺址的發掘和研究還可能為“南島語族”的遷徙這一國際性的學術課題提供重要的實物資料。

有實踐也有理論

除了帶隊老師在考古工地對同學們進行手把手教學之外,福建省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專家老師、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的教授……也時常去到考古基地指導,或是為同學們進行考古相關知識的講座。

小夏带你探秘厦大考古专业师生的最新发掘成果小夏带你探秘厦大考古专业师生的最新发掘成果

看到這個紅薯了嗎?

——真香

榕山遺址的考古工地中時常會有意外的收穫,比如:紅薯。

紅薯不是文物,那要怎麼處理呢?——不如烤了它們吧。

起初,隊員們小心翼翼地烤了一小部分。領隊老師得知之後,表示可以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放心烤紅薯。

遺址中挖出的紅薯畢竟不多,熱心村民範阿姨得知此事之後送來了一大桶紅薯。

在海風凜冽的野外工地中,親手烤的紅薯足夠香甜也足夠溫暖吧。

小夏带你探秘厦大考古专业师生的最新发掘成果

烤紅薯現場

小夏带你探秘厦大考古专业师生的最新发掘成果

烤好的紅薯

與蟲類打交道是必修課

某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學姐告訴小夏,她最難忘的是,凌晨三點熟睡中,被青蛙蹦到了臉上。

小夏带你探秘厦大考古专业师生的最新发掘成果

基地的青蛙

除了青蛙,在考古工地的挖掘中,還會遇到蚯蚓、蜈蚣,還有許多隊員們叫不出名字的動物。平潭島的生態環境良好,每個隊員幾乎都在考古基地以及考古現場被蟲類問候過。

這裡風景獨好

結束一天的考古工作之後,隊員們有時會沿著公路步行回住處。

裹挾著鹹腥味的海風迎面吹拂,道路兩旁是農田和風車。田埂上暮歸的黃牛是誰的同伴呢?

小夏带你探秘厦大考古专业师生的最新发掘成果
小夏带你探秘厦大考古专业师生的最新发掘成果小夏带你探秘厦大考古专业师生的最新发掘成果
小夏带你探秘厦大考古专业师生的最新发掘成果

<<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小夏带你探秘厦大考古专业师生的最新发掘成果

靜謐的海島特別適合學習和思考。

隊員劉太遠形容此次田野實習為一次“重塑”——在規律的生活中,與那個矇混度日的自己告別。

從理論到實踐,從課堂到田野。小夏相信,每個人在此過程中都有成長。

小夏带你探秘厦大考古专业师生的最新发掘成果

考古:只有荒涼的沙漠,沒有荒涼的人生

(感謝張聞捷老師、包文放、劉太遠、畢研琦對本稿的幫助)

小夏带你探秘厦大考古专业师生的最新发掘成果

廈門大學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採訪/文案:黃文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