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夏带你探秘厦大考古专业师生的最新发掘成果

小夏带你探秘厦大考古专业师生的最新发掘成果

提到 “古墓”和“考古”,你会想到什么?

——是难寻的墓室入口?

机关重重的墓穴甬道?

位置诡异的七星疑棺?

还是青铜门后隐匿的地底世界?

醒醒!小说里都是骗人的!

(敲黑板)

下面,小夏带大家看看

真实的“古墓”和考古现场

小夏带你探秘厦大考古专业师生的最新发掘成果
小夏带你探秘厦大考古专业师生的最新发掘成果小夏带你探秘厦大考古专业师生的最新发掘成果
小夏带你探秘厦大考古专业师生的最新发掘成果小夏带你探秘厦大考古专业师生的最新发掘成果
小夏带你探秘厦大考古专业师生的最新发掘成果小夏带你探秘厦大考古专业师生的最新发掘成果
小夏带你探秘厦大考古专业师生的最新发掘成果

从2018年9月27日开始,由厦大历史系考古专业的1名老师、2名技术人员、3名研究生和11名本科生组成的考古队住进了福建省平潭县上攀村的南岛语族考古基地,开始为期三个月的考古实习。

接下来,前方记者小夏将带大家走进考古队的平潭生活。

发掘墓葬纯属偶然

榕山遗址是领队老师张闻捷选择的考古实习地点。

正当榕山遗址的发掘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考古实习队师生被临时派往不远处的仙女山对一座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

原来是附近村民在建设高速公路的施工时,挖土机挖出了砖块——在以沙石为主要建材的当地,地里出现砖块并不是一件寻常的事。村民们停止施工,然而挖掘机还是对墓穴的甬道造成了小部分破坏。

小夏带你探秘厦大考古专业师生的最新发掘成果

仙女山南朝墓葬

小夏带你探秘厦大考古专业师生的最新发掘成果

墓葬考古现场

这座墓有没有被盗过?

考古队按照地层学的知识逐层往下发掘。

发掘墓葬的时候,师生们发现墓葬上部原先为弧形的墓圹被破坏过。有多次考古发掘经验的张闻捷老师眉头一皱,觉得有些不妙——这座墓是不是被盗过了?

然而,当队员们带着对墓葬保存情况的悲观的预判继续往下发掘时,大家惊喜地发现,在墓葬的底部,所有的随葬品均保存完好,

更为意外的是,考古队的一名队员在墓室的隐蔽处发现了刻有“大吉五铢”纹样的券砖,成功将墓室年代确定为距今约1495年的南朝梁后期。

小夏带你探秘厦大考古专业师生的最新发掘成果
小夏带你探秘厦大考古专业师生的最新发掘成果小夏带你探秘厦大考古专业师生的最新发掘成果

你看这个灰坑又大又圆

就像这个犁沟它又长又宽

灰坑和犁沟是榕山遗址中很重要的遗迹现象。

灰坑是古人掩埋不用的器物所留下的遗迹——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古人的垃圾堆。

犁沟是古人犁地留下的痕迹。考古队在在榕山遗址的北部发现了一道一道十分清晰的犁沟,这使大家断定这片土地曾作为耕地使用。宋元时期,福建地区开始使用铁犁,根据地层学的知识,队员们判断犁沟是宋朝的遗迹。历史上平潭岛主要种植花生和红薯,而红薯一直到明朝才传入中国。那么,在红薯传入中国之前的宋朝,平潭岛上的人们种植什么作物呢?——犁沟里的植物残留或许能告诉我们答案。(实验室里已经在对采集的样本进行分析啦。)

分不清口红色号

但分得清土壤色差

小夏带你探秘厦大考古专业师生的最新发掘成果

用小锄头工作

除了大名鼎鼎的洛阳铲,考古中用到的工具还有锄头、刮铲、手铲等等。

在榕山遗址的考古工作中,队员们每次向下挖掘5到10公分,然后用手铲刮一遍平面,通过土壤的软硬和土质土色的差别,来判断此处是否有遗迹现象。

小夏带你探秘厦大考古专业师生的最新发掘成果

圆形的部分是房屋柱洞的痕迹,

看得出土壤颜色的差别吗?

意义更在史学之外

本次考古发掘的仙女山南朝墓葬保存完好。这说明这片区域的墓葬没有被盗过的迹象。而六朝墓葬具有“聚族而葬”的特点。在平潭岛仙女山附近可能还有大量六朝墓葬,这些墓葬的发掘将会填补平潭地区六朝历史的空白。

榕山遗址的发掘则具有更深远的意义。

榕山遗址的发现中,有三座保存完好的房屋遗迹,这些房子都是典型的南方干栏式房屋。三座房子中,最中间的一座房子呈长方形,而两边的房子呈圆形。房屋形制的差别意味着功能的差别,未来的工作将会让大家对三千年前的史前村落的功能分区有更为深入和透彻的理解。这将为人类学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史前人类提供很大的帮助。

除此之外,榕山遗址的发掘和研究还可能为“南岛语族”的迁徙这一国际性的学术课题提供重要的实物资料。

有实践也有理论

除了带队老师在考古工地对同学们进行手把手教学之外,福建省博物院考古研究所专家老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教授……也时常去到考古基地指导,或是为同学们进行考古相关知识的讲座。

小夏带你探秘厦大考古专业师生的最新发掘成果小夏带你探秘厦大考古专业师生的最新发掘成果

看到这个红薯了吗?

——真香

榕山遗址的考古工地中时常会有意外的收获,比如:红薯。

红薯不是文物,那要怎么处理呢?——不如烤了它们吧。

起初,队员们小心翼翼地烤了一小部分。领队老师得知之后,表示可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放心烤红薯。

遗址中挖出的红薯毕竟不多,热心村民范阿姨得知此事之后送来了一大桶红薯。

在海风凛冽的野外工地中,亲手烤的红薯足够香甜也足够温暖吧。

小夏带你探秘厦大考古专业师生的最新发掘成果

烤红薯现场

小夏带你探秘厦大考古专业师生的最新发掘成果

烤好的红薯

与虫类打交道是必修课

某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学姐告诉小夏,她最难忘的是,凌晨三点熟睡中,被青蛙蹦到了脸上。

小夏带你探秘厦大考古专业师生的最新发掘成果

基地的青蛙

除了青蛙,在考古工地的挖掘中,还会遇到蚯蚓、蜈蚣,还有许多队员们叫不出名字的动物。平潭岛的生态环境良好,每个队员几乎都在考古基地以及考古现场被虫类问候过。

这里风景独好

结束一天的考古工作之后,队员们有时会沿着公路步行回住处。

裹挟着咸腥味的海风迎面吹拂,道路两旁是农田和风车。田埂上暮归的黄牛是谁的同伴呢?

小夏带你探秘厦大考古专业师生的最新发掘成果
小夏带你探秘厦大考古专业师生的最新发掘成果小夏带你探秘厦大考古专业师生的最新发掘成果
小夏带你探秘厦大考古专业师生的最新发掘成果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小夏带你探秘厦大考古专业师生的最新发掘成果

静谧的海岛特别适合学习和思考。

队员刘太远形容此次田野实习为一次“重塑”——在规律的生活中,与那个蒙混度日的自己告别。

从理论到实践,从课堂到田野。小夏相信,每个人在此过程中都有成长。

小夏带你探秘厦大考古专业师生的最新发掘成果

考古: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

(感谢张闻捷老师、包文放、刘太远、毕研琦对本稿的帮助)

小夏带你探秘厦大考古专业师生的最新发掘成果

厦门大学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采访/文案:黄文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