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闕︱探祕,故宮裡的風花雪月

大型文化季播節目《上新了·故宮》自開播以來,受到各屆熱烈反響。在歷史和文物的"前世今生"中,煥新大家對古老傳統的舊印象,彰顯故宮不斷蓬勃生長的時代力量。

作為《上新了·故宮》策劃人兼總編劇、故宮博物院影視研究所所長祝勇先生說,這是一次全新的嘗試,讓大眾走進故宮,深入探索故宮文化。

珠江闕︱探秘,故宮裡的風花雪月

讓大眾深入故宮精美絕倫的文化中去

近些年來,《甄嬛傳》、《如懿傳》、《延禧攻略》、《羋月傳》等宮鬥劇崛起,成為熱議的話題。這些經典的劇作在接連不斷的講述柴禁城的故事,但祝勇先生認為,這並不是歷史與文化的全部,對故宮的瞭解,不應只停留在"宮鬥"和八卦上。有必要向大眾展示真正的故宮,希望能讓大眾真正走進故宮,深入故宮所代表的精美絕倫的文化中去。

珠江闕︱探秘,故宮裡的風花雪月

在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國家寶藏》等都受到觀眾喜愛後,《上新了·故宮》是一次全新的嘗試,讓文化綜藝真正走進故宮實景拍攝。此節目最大的特點是學術性與流行文化的結合,以專家和明星搭配的方式,既保障節目流量,也維護了節目文化上的門檻,這是一種優勢的互相結合。

祝勇先生認為,通過《上新了·故宮》引導大眾,對故宮本身感興趣,故宮不是隻有宮鬥,還有還多文化可以探索。

通過細節探尋故宮的秘密

珠江闕︱探秘,故宮裡的風花雪月

看過《上新了·故宮》節目的觀眾,都會驚歎節目組竟然能夠進故宮實地取景、深入眾多未開放區域。

祝勇談到,在節目中,儘可能對已開放區域做深入的解讀,比如後面會講到乾清宮、御花園、東西六宮,包括儲秀宮、延禧宮等。

珠江闕︱探秘,故宮裡的風花雪月

文化往往隱藏在細節中。如《上新了·故宮》中,倦勤齋內用金絲楠木雕成的"竹子"讓觀眾極其震撼。這其中的故事是,乾隆曾六下江南,也極為推崇竹所代表的君子氣節以及江南建築的雅緻之風,因而他對要求倦勤齋裡必須要有一片竹林。北京乾燥的環境下竹子難以長期保存,工匠們用楠木做出竹林的模樣,然後著色繪畫,甚至細到把竹節都一一畫上。

這樣的細節在《上新了·故宮》中有很多,作為總編劇,祝勇先生是解秘這些細節的文化專家。想要知道更多故宮的文化秘密,4月20日,赴北京城市副中心運河商務區珠江闕,參加一場文化盛典,深入盛鑑故宮文化。

珠江闕力邀故宮博物院影視研究所所長祝勇先生、文藝之聲FM106.6《品味書香》主持人馬宗武先生,盛啟闕峰CLUB·古文化鑑賞篇,鑑賞故宮古物、建築之美, 探索大眾所不知道的故宮文化與故事,共鑑非凡。

珠江闕︱探秘,故宮裡的風花雪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